<p> 我很幸运。我见证了旧清河站的两次整体平移和新清河站的从无到有!2017年,新清河站正式开工的当月(6月)20日,我即获准以业余记录者的身份,首次进入清河站的施工现场。直至新站投入使用,我先后60多次前去拍摄,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性图片。</p><p> 经过反复琢磨,我决定写一篇美篇,来反映奋斗在第一线的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反映我们的农民工兄弟们的各种劳动场面。 </p><p> 清河站,因建于北京海淀区清河镇而得名。旧清河站于1909年随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而投入使用。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曾到此勘测、施工、验收。京张铁路的开通,是我国自主设计修建铁路零的突破。2017年6月,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新清河站开工建设。旧站停用后,经过两次整体平移并进行必要修缮,作为纪念设施保留于新站一隅,与新站日夜守望。</p><p> 2019年12月30日,融入“动感雪道、玉带清河”奥运元素和北京地域特色、气势恢宏的清河站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新旧清河站,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p> 这是我获准进入清河站拍摄的第一张照片。这些竖起的红色机械,是打孔安放钢筋基础桩的设备。像是大海上一只只船舶的桅杆,正乘风破浪引领大船驶向胜利的远方。 未能拍到运营中老站房的照片,借用一张工地宣传画。用美篇方式表现整个工程的过程是第一次。而从几千张照片中选取近百张片子也颇费周章。简单交待一下从打基础到车站竣工的流程后,重点是从不同侧面反映清河站建设过程中的小人物们艰苦而愉快的劳动场面。但愿您能读出,我是在以图片的形式讴歌小人物大贡献,就不枉我的一番苦心了。预致诚挚谢意! <p>整体平移中的老清河站一侧。老站自打建成,总共使用110周年,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化茧成蛾、加持成佛,千年的媳妇熬成了婆,被整体平移至新站南侧,怡然自得,过起了悠闲的“退休”生活。</p> <p>新清河站西南角。新站建筑总面积14.6万平方米,采用曲面屋顶,抬梁式悬挑屋檐等结构手法,体现北京古都风貌,雄伟、俊美、帅气。</p> <p>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长达三四十米的钢筋网柱打入地下后浇筑水泥,作为整个车站的基础。说坚如磐石不为过吧?</p> <p>这是清河站柱体的基础。行走在其间的工人师傅,虽然显得那么渺小,可我认为他们是清河站基础的基础!</p> <p>双彩虹(两台混凝土浇注机在工作)。我是第一次拍摄大型建设工地,没人告诉我拍什么、怎么拍,全凭自己摸索着干。我试图在反映广大建设工作者科学施工、努力拼搏的精神、斗志的同时,尽力用摄影的语言(主要是线条、光线、影调和色彩)去表现劳动者及其劳动场面,增加图片的美感和可读性,而不仅仅是一般的记录。</p> <p>工人师傅正在切割起重时临时焊接上的抓手。这是整个车站24根椭圆型柱子之一,主体柱之外编织上如此密集的钢筋,再用水泥浇筑,由它们来支撑起整个车站的骨干。您看到工人脚下踩的是什么了吗?踩在钢筋上高空作业,能想出他的艰难程度吧!</p> <p>逆行。我翻看了一下图片的属性,本片拍摄时间是18:42,白班工人纷纷下班的当口,夜班的电焊工刚要上班。几十米高的柱子,他们每天要爬上爬下好多趟。我按下快门时在想:顶梁柱上的他们,同样是车站建设的顶梁柱!</p> <p>车站二楼钢骨架。您瞧这些钢墙铁壁,何止是百年大计!万里长城永不倒的节奏呀!</p> <p>工地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几天不去又拔起一层!</p> <p>最先搭建的候车室顶梁。为讨个好彩头,工人师傅们给它系上的大红花,在白云映衬下十分耀眼。</p> 吊放钢板,据说这么一块钢板重达四五十吨呢! 工地一角。这么多工人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各司其职,各行其事,共同奏响车站建设的进行曲。 2019年11月24日,工程进入尾声,清洁人员正在仔细清理候车室的地板。 <p>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尽相同。这是站顶苫盖过程中的一景。车站拍摄期间,我先后上到站顶十多次。刚开始只有框架时,上顶拍摄有安全风险。仅十来公分宽的框架上,恐高症者是绝对不敢站的。而我还得不停地走来走去,寻找拍摄对象和最佳拍摄角度。</p><p><br></p> <p>正在安装车站悬顶的最后一块外装板。拍摄中的这类“第一”或“最后”比比皆是,仅以此片为代表吧。</p> <p>清河站地下1层。既是南北进出站的通道,又可由此进入高铁和地铁。</p> <p>我用几张片子通过PS接起来的车站候车室。其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采用大空间无隔断造型。重达5000吨的钢屋顶,支承于24根椭圆型钢柱和8组A型和Y型柱体之上,展示了最新的建筑技术和人文艺术。</p><p><br></p><p><br></p><p><br></p><p>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京张高铁清河站,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中国建筑业协会建设工程BIM大赛三类成果等多项荣誉,特别是2020年6月,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这是一项国内钢结构行业含金量最高的荣誉。真诚地祝贺他们并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p><p> 大家知道,清河高铁站共消耗钢材3.1万吨,可以说整个车站是用钢材无缝焊接起来的,无论何时去工地,都能见到电焊工在不同工位的劳作场面。</p>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金河落九天!常去工地,与一些工人师傅熟络了,有的还加为微信好友。为了拍到这类片子,我找电焊工小谭师傅作我的内线,他提前告诉我何时要进行高空焊接,我便及时前去。现场要与他们协商,焊接时请故意“违章非专业”作业一小会儿,给我创造拍摄机会。因为我知道,一个合格电焊工,是会尽可能压减钢花而不允许它们形成如此大的钢瀑的。这是我2019年5月15日晚上11点半左右拍到的片子。 <p>与上图同一时间段拍到的火瀑布。因清河站为钢结构的大型建筑,所以,把焊接场面的片子放在本美篇较靠前的位置来展示。</p> 室内的焊接现场。不仅钢流滚滚,落到地面还钢花四溅呢。这个没有事先预约,是无意中撞到的。 <p>切割。您说,钢花溅到他们身上是什么感觉?灼热、疼痛?战争年代谁最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和平发展年代谁最累?看看清河工地新一辈!</p> <p>兄弟,这个钢花呲得好!您知道我在拍您吗?</p><p><br></p><p><br></p><p><br></p><p>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p> <p>镜头远处是京新上地桥。刚搬到清河居住时,曾为找寻此桥的最佳拍摄点而冒险步入G7主干道。没想到,拍摄清河站时可以非常方便的拍到它。我每次去工地,都会有意无意地把京新上地桥作为背景拍几张。感谢高铁站施工方的韩方超书记和清河街道宣传部的周挺部长为我们提供拍摄机会。</p> 蓝天白云下的清河站主体框架。考眼力啦,您能看到图中有一架飞机吗? 仲夏,夕阳,站顶;青工,汗湿,衣衫! 月亮走我也走,我让月亮找吊钩。我努力追赶着运动中的吊钩,终于趁其小顿,让它与圆月来个亲密接触。 月与灯依旧。 傍晚工地。喜欢其中的几何线条。 工地落日圆。 13号地铁开过的车轨(右上部分)与混凝土灌注车等构成不夜的工地。 2019年5月7日,13号线地铁的车轨及京新上地桥夜景。 2019年12月14日,清河站内拍摄的13号线地铁车轨及京新上地桥。车站投入使用后,还会允许在站台的这个角度架机拍摄吗?<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以下这组用以反映一线工人师傅们,在各自岗位上的劳动场面</div> 赤膊上阵。小伙子说天太热,只好光膀子操控吊车了,明明知道这样干活是违章的,一再嘱咐我拍了可别让领导看到,不然会扣奖金的。时过景迁,希望他的领导不要再追究他的有章不循了。 这位吊车司机正在领受任务。 现代化的建筑工地上,依然少不了人们的肩扛手提。 <p>铺设地砖前用墨斗儿画线。这是原始的划线工具,年纪小的可能都没见过。</p> <p>筑梦。将钢筋编织的如此紧密再进行浇筑,固若金汤吧!</p> 人工捆绑钢筋。他们的双手像绣娘一样灵巧地上下穿梭,用细铁丝将钢筋捆绑在一起。 浇筑。这些源源不断的混凝土由何而来?告诉您吧,这可是真正的“长臂管辖”,由混凝土灌注车从几十米远的合适位置泵过来的。 瞧这位师傅的衣服,尽管是汗水和着泥水,脸上依然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整个拍摄期间,我的空镜头不多,而是把重点放在记录工人师傅的劳动场面和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朴实无华、他们的拼搏奋斗、他们的憨态可掬,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我坚持不懈拍摄的无限动力源泉!我深情地喜爱和尊敬他们。 您再瞧这位师傅的衣服,按照南方朋友的发音来说,他的衣服BO的变成HE的了!炎炎夏日,站在晒烫的钢筋上,再手持焊枪作业,何一个热字了得? 看他的脸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滴! 再瞧这位师傅衣服上的汗渍,就不难想像他一天出了多少汗! <p>还有他(衣服上印着“乡村恋情”,我说,很浪漫嘛,是不是弟妹买的?他不好意思地扭过脸笑了)!</p> 看过前面几位师傅,就会知道他为什么拿着两个水杯了。夏季毒阳下,他又是在站房顶上干活,地表气温能达到50度以上,这两杯水都不够喝! 为节省时间,工人们在工地上就着凉风和灰尘吃快餐呢。 打虎亲兄弟,开车母子兵。小胡和妈妈同驾一台起重机,两代人同为清河站建设做贡献。 工地上女士多为清洁工,她是我见到的唯一在一线搬运物品、干重苦力活的。 看这眼神儿多么纯粹多么干净!当时,我已经看了他好一会儿,他一直低头默默地干活。我在琢磨用什么词儿形容此刻的他。作茧自缚?不对。“编制梦想”?对了。把相机参数调好后,我喊了一声“哥儿们”,他抬头的一刹那按下了快门。 下班了。陆续从工作面攀上来好几位师傅都一闪而过,只有他恰到好处地有个停顿,像专门配合我摆拍一般,表情坚毅而亲切。 在站房顶默默作业的工人。 <p>灰头土脸,画他自己的圆。现代化的战争离不开最后清理战场的陆军,现代化的大型建设工地也离不开像他一样用最原始的工具、干着最简单的工作的工人们!</p> 转场途中。 喷涂速凝水泥固墙。 <p>苦干加巧干。这位双脚泡在水里的女士很聪明,她找了根铁管,用矿泉水瓶把雨水舀起来顺铁管送到工地外,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减轻了劳动强度。</p> 2019年5月1日,雨后工地。这些清理工,雨天清积水,晴天扫灰尘,保证工地清洁。 雨后工地,一片泽国。车站候车大厅尚未封顶时,一下雨,整个地面会积满雨水,需要负责清洁的工人们清理干净。 2018年1月26日,北京异常寒冷,白天最高气温仅有零下8度,司机师傅用温水清洗车辆时,很快就结为成排的冰柱。 零下8度的车上盒饭。 深冬季节,寒风凌冽。工人师傅本来双手戴着手套,见他反复几次都无法紧固一颗镙丝,只好摘掉一只手套赤手工作。 2019年2月12日,正月初八,13号线改道作业中,这位年轻的工人饿了,正在雪中加餐。 忽然看到我在拍他,惊恐万状,怕我告他的状。我按下快门后对他说,“我只是记录雪中辛苦的你们,但吃无妨”。 大雪中的劳动者。肩扛六七十斤的钢条上下颤抖,他随此节奏快步前行。 2019年2月7日,北京地铁13号线在旧线行驶,10天后将改道进入本图右侧的清河高铁站内。 2019年2月12日,13号线地铁旧线拆除工作在大雪中进行。 雪花与钢花共舞。13号地铁线拨入清河站后,切割旧轨道。 <p>雪中拆除13号线地铁旧线。旧线拆除后,工程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后用10个月紧锣密鼓的建设,使整个车站同步完工。</p> <p>2019年2月10日至16日,13号线地铁清河段暂停运营,上千工人风雪无阻,昼夜兼程,顺利完成铁道接转施工任务,13号线地铁拨入清河高铁站内。这是2月17日改线完成后首日,地铁从清河高铁站内通过的场面。</p><p><br></p><p><br></p><p><br></p><p>陈毅元帅曾经深情地说,伟大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我借用一下:清河高铁站是广大建设工人用小车推出来的。据我观察,整个建设过程中,现代化的大型建筑机械与人工小推车并行不悖,相得益彰。</p> 睿智的师傅在推着满载的小车上坡时,走的是S形线路。 他们推的是电缆线吧? 转移工地途中。 夕阳西下,清洁工走过京新上地桥。 清洁工与京新上地桥。有点摆拍的嫌疑吧? 清洁工下班的路上。戴口罩的镜头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人们的配戴很合拍哈。<div><br></div> <div>清扫过道。哪里有泥水哪里有清洁工,哪里有灰尘哪里有清洁工。她(他)们也是清河站建设大军必不可少的一分子!</div> <p>中国中铁六建,坚持科学施工、绿色施工理念,严格执行北京市防止污染的各项规定,遇大风或严重雾霾天气,会及时停工并进行全面苫盖。</p> 晴天彩虹。每天利用固定和流动洒水装置,多次对工地进行洒水降尘。<div><br></div> <p>这是春节假日期间,看守施工现场的师傅晚上睡觉的“房间和床铺”。各位观者有何感想?当我在举国欢度传统佳节的时候把镜头对准他们的“床铺”时,我的心是酸的。在我们庆祝这一获得多项大奖、尤其是获得习主席重要指示予以充分肯定的重大工程的顺利完工的时候,在我们享受这一伟大工程带给我们的便利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这些小人物们方方面面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巨大贡献!</p> 奢侈吧,他午间小憩占的是“单人间”! 他们住的是“大通铺”。 他俩住的是双人间“钢丝床”。 <p>他住的也是单人间,别人还在浏览手机信息时,这哥儿们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都说胖人觉多,看来此言不假。看过这组片子,我们是否减少了些许对自己境遇的不满和抱怨?是否更加知足而常乐了?是否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了?</p><p><br></p><p><br></p><p><br></p><p><br></p> <p>高空圆舞曲。这是清河站西侧幕墙,最高处距地面至少达四五十米,而脚下踩的钢梁不足15厘米宽。工人们在上面干活都戴着安全绳,每次移动都必须同步移动安全绳扣,以确保安全。</p> 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最后一道工序了,安装玻璃呢。 <p>红日当头,烈焰炙烤,工人在补水。可喝多了,你知道他们怎么解决三急中的一急吗?这么高的地方上下一次颇费时间,而且1人下去,别人也就得停止工作。所以,所以,他们有的就“唱”起了“高山流水”,还被我拍了下来。当然不能发出来哟,给诸位看官留点想像空间吧。</p> 为车站盖顶划线。他们3人就这么骑跨在距地面几十米高的顶梁上,步调一致地往前移动。蓝天白云下,有点有线有面、色彩搭配协调养眼,构成一幅生动美丽的画卷。您看到他们每人身后的安全绳了吧?我管这叫高空作业生命线。 夕阳下,吊装横梁。据工人介绍,这么一节横梁重达80多吨。 2017年9月30日,老清河站第一次整体平移。修建新清河站,除了要克服一般工程都要克服的困难,诸如工期紧任务重等等,更要额外克服它独有的困难。比如施工地域狭窄,13号线地铁不能长时间停运情况下,先把车站主体框架做完,用一周时间将13号线改道拨入站内后拆掉旧线段,工程进入第二阶段 。还有老站的两次整体平移。等等。<div><br></div> 老站第一次平移。 <p>2019年3月3日,老清河站第二次整体平移。这一次平移后,老站到达它最终的家---在新站南侧与新站守望相助并继续默默地见证中国铁路以及祖国建设的高速发展!</p> <p>第二次整体平移后,对老清河站进行必要修缮。</p> <p>清河站投入运营前,这些工人在安装候车室座椅。我请他们作为候车室的第一拨客人在椅子上坐坐,开始他们怕管事的批评而不肯,我说,你们是清河站的功臣,你们最有资格坐在这里!这是我通过两年多拍摄形成的源于灵魂深处的真实想法。如果说清河站是一座丰碑,他们则是丰碑的基石和碑上铭文的雕刻者。如果说清河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则是这道风景的绘画师。他们是中铁六建清河站建设大军这一战斗集体和英雄集体中光荣的一部分。他们是清河站的建设者、亲力者、见证者!他们理应被历史铭记,理应被后人尊崇。</p> <p>崭新的清河站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由于G7高速横亘其中,大煞了清河站的风景!高速路下竟然是西侧的站前广场!可见其真的是地域狭窄了吧?这是刚刚去补拍的,能看出新栽的树木还未成荫呢。</p> <p>清河站的西侧本来长这样,我实在拍不出它的全景,几次接片也不成功。</p> <p>2019年12月30日8点42分,随着G8811次列车准时驶入站台内,标志着京张高铁清河站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值得欢呼的一刻,彪炳历史的一刻!</p> <p>清河站开通第一天迎来的客人某甲。这位女士肯定不知道,她这不经意的一挥竟已化作永恒!</p> <p>清河站开通当天,美丽的高铁服务员在列车门口司服。为了进入候车室特别是进入站台,拍到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片子,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当时中铁六建给我们办的证件不好使了,我又没有车票,没有进入站台的任何证件,全凭我这三寸不烂之舌,厚着脸皮一个关口一个关口的跟人家央求,“我是一直跟踪这个项目的拍摄者,今天的照片对我来说很重要”(与我一同想进入站台的一位某报社记者,实在进不去,花几十块钱买了一张到密云的票才进得)。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如愿以偿,拍得美人归!哈哈!</p> <p>清河站开通当天进站的高铁复兴号。千日等一回。2500多名清河站的建设者们近千个日日夜夜的5加2,白加黑,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人们可以不知他们是谁,可都应该知道他们为了谁!反正在我心里,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是我的邻居朋友,他们是普通平凡的人。同时,他们更是民族复兴路上祖国的工匠,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最可爱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