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月4号,闲来无事,我们便决定去忻州游览古城。一路向北,沿着二广高速、108国道前进,畅通无阻!一小时十几分就来到了忻州古城脚下。</p> <p>古城四周设有许多停车点儿,干净整洁设施完备(免费停车)。我们存了车,从南门进入古城。</p> <p>忻州古称“秀容”,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始活动,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自唐宋以来,一直设有州治,有“晋北锁钥”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p> <p>跨入城门的那一刻,你便仿佛进入了唐宋时期的商业街,仿古店铺的门前挂着各种各样的幌子。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味,刺激着你的味蕾,眼前不时飘过几个身着汉服的美少女,她们手拿折扇,头上的步摇随身发出清脆的声响,叮叮当当,令人赏心悦目……</p> <p>走累了的人们随时选一方桌,叫一壶茶,要一些小点心,便大快朵颐起来。傍晚时分,白天的暑气消散了许多,清风微微拂面,好不惬意!</p> <p>缓缓移步,很快就到了南门</p> <p>南门为“景贤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城楼面阔7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四角飞檐,楼梯三层,构思精巧,楼内无柱,拇指台阶,三层檐下正中悬挂“三关总要”匾额。1972年拆毁,2002年重建。</p> <p>城墙上设城堞,又名城垛。垛与垛之间称垛口,垛上设垛眼。“城堞不宜太高,高则掷石无力,垛口不宜太狭,狭则碍于击贼。各留悬孔(即垛眼),贼远则堞口瞭之,近则悬孔视之。”城垛是城墙顶上的小墙,它始筑的时间要早于城墙包砖。</p> <p>进入南门,发现了许多中国民间的一些传统手工艺制造,一些儿时的记忆油然的浮现在脑海中,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p> <p>偶遇快闪的小姐姐们</p> <p>沿着古老的秀容巷来到了秀容书院</p> <p>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当时忻县称秀容县,故以此得名,为忻州市第一所学府。原书院东边是文昌寺,后书院逐渐扩建,文昌寺并于书院中。在书院西坡上先后修建三个风景亭:正中四角亭,南八角亭,北六角亭。</p> <p>六角亭为三亭中之最,每边长约三米,亭高约九米。六角亭旧称寥无阁,为全城最高点,立于亭上,可俯瞰全城。原六角亭前有一砖拱门,称天之衢,意取书院读书人,通过天之衢,登上寥天阁,飞黄腾达。</p> <p>走出秀容书院,天渐渐暗了下来,古城的灯陆续点亮了。这座古城才真正的开始了热闹的生活……</p> <p>北门为“拱辰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城楼总高28米,宽7间,深4间,四周围廊重檐三滴水,歇山式屋顶,檐下高悬“晋北锁钥”门匾。楼内无柱,梁架结构简洁,连接严实,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整个城楼红柱蓝瓦,富丽堂皇,甚为壮观,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p> <p>游客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泰山庙巷,五光十色的迷人小巷顿时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商家的叫卖声,音乐声、游客的嬉笑声和孩子们的打闹声交织起伏,热闹非凡……</p> <p>天空中飘起了丝丝小雨,在淅淅沥沥的雨中穿行,打伞看似多余,便索性任它飘落了!脚下的石板路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带,更增添了浪漫的气氛。</p> <p>忻州市的二人台剧团演出</p> <p>泰山庙中,有晋剧票友搭台唱戏,观众围的水泄不通。</p> <p>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玩,一路吃、一路拍……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