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崇左市新城区两所新建现代化小学即将落成! “一轴四翼”优质高位发展格局正式形成……

天涯LR

<p><span style="color: rgb(86, 49, 7); 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1, 233);">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高度关注之下,城南新区两大“民心工程”:崇善小学(又名附三)和实验小学(又名附四)的建设工作正在有序的推进,预计今年9月份即将落成。为了实现高起点的办学目标,新城区新旧4所学校统一实行紧密型集团化管理模式,至此,崇左市新城区小学教育“一轴四翼”格局正式形成,两所新学校的落成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和需求。</span></p> <p>附属一小(2011年建成)校门掠影(地址:八大小区中央)</p> <p>附属二小(2014年建成)校门掠影(地址:独秀峰边上)</p> <p>在建的附属三小(即崇善小学)校园掠影(地址:城东市体育中心一带)</p> <p>在建的附属四小(即实验小学)校园掠影(地址:锦绣东方小区旁边)</p> <p>  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两所新建小学实行多元化择优招聘机制,除通过双选机制引进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外,还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引进市内外在职优秀教师,以此来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目前,大学生招聘工作已经完成,在职在编优秀教师引进工作正在有序推进。</p><p> </p> <p>  作为一所市属公办学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在九年间实现了教学质量与办学规模“两翼齐飞”的奋斗目标。在<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校现代治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学研究、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社会家长满意度</span>等方面均迈向了新台阶,在区域内产生了积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p><p> 办学以来,教育集团坚持高规格高标准选聘和培育人才的策略,现在,<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师资&nbsp;队伍中拥有全国优秀教师3名,广西特级教师5名,广西名师1名 八桂名师1名,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1名,自治区级校长领航培养工程2名,自治区级名师深蓝工程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2名,获得全国教学现场大赛一等奖1名;荣获自治区级赛课一等奖19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nbsp;&nbsp;&nbsp;创建九年来,学校精心打造“博睿教育”品牌,“一所图书馆式的学校”是其鲜明的办学名片”,潜心探索的“DI教学”和“多阶思维培育”正喜结硕果,先后荣获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全校先后开展市级课题研究12个,开展自治区级规划课题研究5个,为祖国南疆基础教育开辟了新篇章。</span></p><p> 此外,学校还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优秀少先队大队” “第33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为崇左基础教育开辟新篇章。</p><p><br></p> <p>  新兴学校能否快速和谐发展取决于学校现代治理能力和师资队伍素质。</p><p> 面对新形势,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的班子一直顺应这个潮流,瞄准课改前沿,以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基点,从学校课程整合着手,突破课程边界,构建新时代的“学校课程”,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一个核心:立德树人</span></p><p> 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强调了德性成长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构建学校课程应始终以立德树人为灵魂,回归教育本源,回归儿童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的课程建设一定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核心,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思考、来布局、来实施。</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两个平衡:坚守与创新的平衡</span></p><p> 我们的重构课程,不是任性而为,是在注重课程无边界开发与统整的过程中,坚守一些“不变”的东西。比如,自然规律、人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社会规律等要素,并且敢于突破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突破课程的学科内部边界、突破课程的学科间边界、突破课程的实施边界、突破课程的开发主体边界、突破课程的评价边界、突破课程与生活的边界等,让课程与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p><p> 所以课程建设的平衡思维是解决变与不变的问题。不变的是我们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儿童观的把握,变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优化。</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三大注重</span></p><p> 一是注重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兴趣</p><p> 二是注重创设学习的真实问题和情境。</p><p> 三是注重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发展。</p><p> 面对高度智能化的互联网,进行基于“互联网+”的思维,打破课程边界,进行无边界开发与统整,让课程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四大回归</span></p><p> 一是从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的回归。</p><p> 二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回归</p><p> 三是从书本知识到生活知识的回归</p><p> 四是从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的回归。</p><p> 传统教育正在发生改变,学校突破了围墙的边界,教师也从“台上的智者"转変为“身边的向导",学习的教室也变得无所不在,而这一切都是基于数字化时代"人”的地位的凸显。每天面对"海量信息”时,学生要成为独立的思考者、合作者、探者者,要具有想象力、思维力和创新力,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领跑者"。</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五个人人</span></p><p> 一是人人都有参与感。</p><p> 二是人人都有成就感。</p><p> 三是人人都有主体性。</p><p> 四是人人都有协作性。</p><p> 五是人人都有创造性。</p><p> 近年来,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同时加强科技教育,希望人人成为小创客、小能手、小达人,人人都能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课程重构不能忽视课程的主角“学生",必须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并联系生活实际,吸纳社会多方面资源,打造丰富的“课程超市"。学校应建立广泛的教育资源供给体系,把整个世界变成学生的教室,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并通过体验课程,收获课程带来的幸福感。</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发达地区很普遍,这是在短周期内实现教育均衡高位发展的一种便捷的途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为了实现各个校区之间的“和谐共振“”,广西民师院附小在管理上实施五大策略,<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即:管理网络共构;互动平台共搭;人力资源共建;科研课题共研;素质活动共筹。</span>强化“一个办学思路、一个办学理念、一个治理方略、一个考评机制”的意识。打破总校与分校壁垒,从核心校区入手,组建集团教研团队,采用“连横策略”,构建“主管领导+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技术达人”的16支教研团队,涵盖所有校区,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所有课堂。经过一番锻造,让每一位教师都找到了关注感,成长感,促进发展共同体的形成。</p><p><br></p> <p>  &nbsp;教育集团内部遵循<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题系列化、主办轮流化、活动联动化</span>”原则,系统策划联动活动,通过各校区间教师结对、主题式研修活动,使教师间形成学习成长联盟,有效促进集团内所有教师专业化发展。</p><p> &nbsp;&nbsp;一是充分发挥各校优势,推出新人,组织校区联动的教学展示活动;</p><p> 二是校区各教研组之间可共享备课资料,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一课一品”活动等,在增强教研实效的同时让教师对集团范围的校本研修产生归属感;</p><p> 三是校区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聚焦性问题共议、联合研究小专题等方式形成非正式研究同盟,加强各校区的教学交流与合作,深化教学研究;</p><p> 四是定期举行系列德育活动充分联动校区,展现出各校区特色。</p><p> 通过紧密型教育集团发展模式来拉动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p><p><br></p>

课程

教育

校区

学校

边界

学生

办学

人人

掠影

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