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振太古村落紫马街望夫台的传说(兰有荣创作工作室)</p><p>兰有荣(原创)</p><p>在振太,至今还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紫马梁子两条河,树根坐着望夫婆。树动水动她不动,望夫望成老太婆”!现为纪念忠贞的紫马街女子,诠释爱情的坚贞。已在望夫台上建盖了漂亮的小凉亭,将望夫台更名为望夫亭。</p><p>相传早在清朝年间,紫马街人的先辈们就有了自己经商的马帮,每年的秋收一过,大约八月初六左右,就要准备好春夏收购来的茶叶、红糖、蜂蜜、核桃和村里妇女们纺织的粗麻布、麻线等。挑选一个良辰吉日,一般都选在八月初四、初六或初八,从来不选初五。选定良辰吉日后,就到紫云庙拜过神灵后。紫马街的青壮年男人们按时背上足够的吃米和生活用具,赶着骡马,结队出发了。他们一直往南走,直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南洋(新加坡)等国家销售振太的山货。</p><p>马帮一走,就是近半年,直到年尾春节前10天,才回到家乡,驮回大量商品物资,最多的是棉花,洋线、洋腚(染料)、夷子、草标(香皂、肥皂),在草皮街市场上一边出售运回的货物,一边收购振太的山货,准备秋后走夷方的货物。这段时间,村里非常热闹,骡马成群,各种美食的香味铺满了整个村庄。</p><p>马帮出走夷方后,村里只剩妇女、老人和小孩,妇女们用马帮运回的棉花纺织粗麻布、麻线,年纪不大的老人打理自家田地,小孩放猪放牛,村里没闲人。妇女们每天晚上都聚集在望夫台上,看着对门山,马帮离开视线的地方,唱着一支支无遮无拦的山歌,山歌声在紫云山谷回荡呐喊,在清纯妇女们的心里翻卷成泪,这如丝如缕的山歌声,让爱情激动万分,丝丝缕缕都倾诉出日夜思念丈夫的无奈。相传,有一天晚上,一个女子在望夫台上睡着了,梦见自己的丈夫赶着骡马走在深山老林的山谷中,突然,从密林深处窜出一队人马,高声喊道:“狗日的,这回终于拿着你了”。随即领头的那个黑煞神一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五六个彪形大汉摸遍了倒在血泊中的丈夫全身,抢走了所有的银两、货物和骡马。梦中,一个白胡子老公公对她说道“姑娘,这是你的命里所带,不要太难过,今后,你要告诫人们,自己的丈夫出去做生意之前,应在风雨桥上下栽上树桩,绑上铁链,买一把心锁,锁在铁链上。这样,就能拴住丈夫,锁定终身,锁定幸福了”。话音刚落,白胡子老公公就不见了,女人从睡梦中惊醒,哭成了泪人。她每天都以泪洗面,在焦急中等待丈夫,但丈夫始终没有归来。回来的人告诉她的,也和自己梦里的一模一样。从此,她削发为尼,从紫云庙(最先的紫马街村庙叫北庙)求来木桩和铁链,在风雨桥上下栽上一排排木桩,绑上长长的铁链。并在旁边建盖了一间小小的房子,以卖香纸、红布和锁为生,人们把她卖的锁,称之为心锁,把这个女人叫做斋饭婆。相传,从那里许愿后求来的心锁,锁在铁链上,过后,非常灵验。一时间,这里的香火非常兴旺,邻县的人,听说后,即使背上吃米,走三天三夜,也要来到这里求得一块红布拴住自己心爱的人,求得一把心锁,锁定终身,锁定幸福。从此,紫马街的马帮远行时,再也没有遭遇过土匪的抢劫,生意越做越大。到清光绪元年(1875年),紫马街的马帮已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景东县南五区最大最有威望的商帮!</p><p>现在,传说最多的只是1939年秋收过后,紫马街十六岁的李塾道和十四岁的张翠花赶在马帮出发前一天结婚了,因时间太紧,没有来得及到风雨桥旁求得红布和心锁,来拴住自己心爱的人,锁定自己的幸福。新婚第二天,丈夫就随马帮出门经商去了,从此音讯全无。张翠花从此后悔不已,发誓要忠贞一生,来弥补自己的过错。时间长了,村里的长辈们劝张翠花改嫁,但张翠花一直以坚信丈夫李塾道还会回家团圆为由,都被拒绝了,公公婆婆归终后也没有改嫁。</p><p>张翠花84岁后,身体再也不允许她下地劳动了,她就每天从家里带点干粮,坐在村口的望夫台上等待丈夫。但是,直到张翠花八十八岁,也没有等到丈夫归来,只流下两行无声的清泪,滑落在脸颊,就走了。张翠花用74年的时间来眷恋自己的丈夫,多少个夜晚,她坐在望夫台上,面对长夜,望着丈夫离开的地方,诉说着自己一生的心碎与无奈,她的苦太多了。愿她和心爱的人在另一个世界能被温柔相待,愿他们下辈子白头到老。</p><p>斋饭婆和张翠花坚贞执着、凄美哀婉的爱情故事,令多少痴情儿女,潸然泪下。今天,振太镇党委政府根据传说,已在风雨桥上下新建了栈道,并设有木桩和铁链,也希望新时代的我们,能在这里锁定幸福,锁定终身。最后,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