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下)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审视天下大势,纵观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繁荣昌盛,要昂首于地球群脉之巅,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一种振奋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阅读能力。</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阅读经典 阅读思想</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阅读文化 阅读精神</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真知总在书中 忽微忽著</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精神永存行间 时隐时现</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神仙打架网络用语,一般指的是技术水平高超的人在一起比拼,切磋。</span></p> “国家阅读节”之争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多年来,朱永新教授一直在为推动阅读而努力。作为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的他就一直在为“国家阅读节”的设立而奔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7年的全国两会,朱永新教授又提交了一份关于将孔子诞辰--即每年9月28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的提案。提案中这样写到:我们坚信,阅读是当前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事情。在他看来,“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们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堪忧”。由于国民疏于阅读,远离经典,导致部分国民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心态浮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在朱永新教授孜孜不倦的倡议得到众人回应之时,一贯倡导“文化”的著名作家余秋雨,却在其博客上对“国家阅读节”公开发难,并声称“阅读是浪费生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余秋雨认为,其一,现在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再增加类似节日。其二,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周围已是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成为灾难。其三,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他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是浪费生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两位文人关于阅读节设立之争就像神仙打架一样,让我们局外人听的如痴如醉,但依个人意见还是觉得余先生的说辞是片面极端了些!不管这场争论结果怎样,正如浙大出版社编辑宋旭华所说“结果怎样,都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让很多人重新将眼光投向阅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乞丐,连温饱都不能保证,却照样需要幻想中的“环游地球”。社会上曾经流行一句话,说“穷的只剩钱了”。然而从精神层面看,这个英国乞丐比起许多腰包鼓鼓、头脑空空的富翁,生活更为充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正处于一个不愿意读书、无暇读书甚至无书可读的时代。与此同时在国外,无论是在火车车厢还是飞机场候机室里,总有许多“老外”在静静地看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温家宝总理说过:“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吾道不孤。我将与大家携手并肩,继续坚定地走在为阅读的路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制约全民阅读水平的原因很多,其中没有一个全社会基本认同的基础书目,人们囿于图书选择困境的原因也不可以忽视的。因此完成一套中国人的基础阅读书目,这对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全民阅读水平、建设文明的和谐社会,将善莫大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阅读推广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活动,需要投入较大财力并持之以恒地开展。设立国家阅读基金,其低廉投入与巨大产出无法相提并论,堪有“四两拨千斤”之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推动全民阅读是一项惠及千秋万代的宏伟巨业,而推荐阅读书目就是指引我们读好书的途径。如果我们能完成一套中国人的基础阅读书这对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全民阅读水平、建设文明的和谐社会,将善莫大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span></p><p>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 杨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