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以前人们的生活中,物质生活必需品极其匮乏 ,人们疲于追求温饱,对河边田畔的零星野花视而不见,对家园山川的秀丽壮美熟视无睹。</p> <p> 直到近几年国家的民生政策宛如徐徐春风,唤醒了神州大地的贫瘠心田,水开始琅润,山渐渐充盈,田野宛如织女下凡似的铺缎织锦,而百花仙子也开始妖娆起来。人们好像一夜间开始发现山川的神峻,河水的珠润,田野的清新,山花的娇嫩。原来生活除了柴米油盐,还有对于田园丽景的美的渴求。于是人们开始追求诗和远方。走出大山,走向外界。立志虽不能破万卷书,却无畏行万里路。 </p> <p>那时候,小车稀缺,没有现在自驾旅游。可摩托车也能走当此大任,利用节假日,约上三五友,摩托车头插上“骑行湘西”或“骑行天下”的彩旗,戴头奎,披雨衣,绑护膝,雄纠纠气昂昂,煞是威武。那时总认为外面的山也美,水也美,外面的人更美,出了家门风景哪里都好。我们曾经骑着摩托经巴东,过三峡,下重庆,上武汉,竟然忽略了游家乡的里耶古城,爬空中草原八面山……印象最深的是乘轮渡过长江,我们的摩托车也被驮运过江,回来后倒是稀罕了好一阵子。一骑摩托两人乘,齐心协力走天涯!摩托骑行,后座的我们辛苦,骑手们更是辛劳,他们须眼观八路,耳听四方,全心致志,谨慎驾驶,他们的神经高度紧张,后座乘者却可惬意悠闲,轻吟欢畅。不过,一天骑行八九个小时,坐麻了双腿,酸疼了脊梁。可整个车队仍谈笑风生,群情激昂。头顶烈日,披星戴月,沐浴江风,暴雨洗礼。在五峰山上爬行,在江滨大道驰骋。若遇山路泥泞,蜿蜒崎岖,灰头土脸,不辨身形。数十里不见人烟,只觉得车随路转,路随山弯,人随车晃,超然物外。淌过一条条小溪沟,翻过一个个小山头,终于傲立峰顶。只见白云在身旁萦绕,群山在脚底匍匍,直叹“行到山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深刻地体验了古人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万丈豪情。摩托旅游,累并快乐着。</p> <p>而今,家庭小车多了起来。旅游更是火爆,自驾游便成了时尚。无论高档车低档车,三驱程四驱程,只要能奔驰远方,我们照样启程。走酉阳,下凤凰,上梵净,游漓江。这时的征途不再冒酷暑,遭雨淋。因为车载容量大,人们热衷于旅途搭帐篷,架柴锅,自己解决饮食住宿问题。记得有次去张家界大峡谷,我们一行五辆车,由于出发晚,在永顺泽家湖桥即将天黑,于是我们垒灶支锅,寻柴生火,随着枭枭炊烟,伴着涓涓细流,就着家常小菜,我们大快朵颐。夜幕降临,支起帐篷,枕着小河,聆听星语,渐入梦乡。殊不知半夜暴雨,河水猛涨,黑灯瞎火中,冒着倾盆大雨,电闪雷呜,我们急忙转移,那一晚颇为狼狈。自驾旅游,苦乐得失,个中曼妙,回味无穷…… </p> <p> 近些年,家乡也兴起了各种生态观光游。像咱果的桐花寨,茨岩的花芊谷,沙坪的香水百合,泗坪的荷花,更有石羔的梅林,每一处都花团锦簇,让人目不暇接……人们对乡村游的追逐,日渐热烈。我们翻山越岭,风雨兼程,赏鲜花留倩影,飨美食知风俗,只恨不得把这一园美景搬回自家。而家乡的政府官员也体民意、顺民情,花巨资打造果利河沿河风光带。修浮桥,造凉亭,搭栈道,筑滚水坝,更有亲水平台,便民广场,特别是绵延数十千米的绿道两边,一年四季绿草盈盈,繁花似锦,众多参天大树,引来百鸟争鸣。家乡的这一惠民之举着实让龙山人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天天赏美景,怡性情。绿道跑步,广场健身,沿河戏水,绿植科普等等,一幅繁华祥和的美图天天展现在家门口,直教人赞叹“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呢…… </p> <p> 浮生半过,而我一颗追寻远方与诗的心,也渐渐沉淀下来。不忘初心,亦即返璞归真。走过群山,踏过南北,兜兜转转……数十载的心路历程,终悟到自己的家乡――――才是魂之所依,心之所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