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女儿说在她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知道了“袴下之辱”的故事,于是我问她,你怎么看韩信这个人?她支吾了一会儿,从嘴里吐出四个字:忍辱负重。她的回答,让我有些吃惊,心里有些沉重,这么一个历史故事,怎么会让小学生想到“忍辱负重”呢?!我就对女儿说,我们每个人对历史人物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价,没有对和错。一边说一边拿出《史记》,我们一起读司马迁的原著,也许能寻找到,韩信为什么要从人的裤裆里爬过去呢。</p><p><br></p><p> 《史记》里写的非常清楚,韩信出身平民,不光穷,还被人认为没有好的德行,想去当个基层的办事人员,也没有人推选,他又不会做个小买卖谋生,所以他连活下去都困难,只好到处蹭饭吃,“蹭饭”是现在的说法,二千多年前没有这个词,《史记》上是这样写的:</p><p><br></p><p> 从人寄食饮。</p><p><br></p><p>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求乞人家给个饭吃”,所以啊,当时的人都讨厌他。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的开头便讲了二个故事,第一个是“晨炊蓐食”,说的是韩信挨家挨户去蹭饭,到了饭点,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进门坐下就吃,不管人家轰他赶他,他用这种方法,在一个亭长的家里吃了几个月的饭,这种坚韧不拔的厚脸皮,有几个人能做的到?!</p><p><br></p><p> 在这里,插播一个小知识,“亭长”是什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下设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里每十里设一亭,供旅行的人停留食宿,置亭长一人管理,并处理当地人民的诉讼事件。如果你把秦代的亭长看成现在的村长,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p><p><br></p><p> 韩信天天去亭长家里蹭饭,亭长的妻子想出一个办法对付韩信,她天不亮就做好饭菜,拿进卧室,夫妻俩在床上把饭吃了,那韩信到饭点,进屋找不到饭菜,就明白是这么一回事了,韩信竟然非常愤怒,以后再也不去亭长的家了。</p><p><br></p><p> 第二个故事是“漂母饭信”。韩信去钓鱼,有许多女人在河边洗丝棉,估计她们要洗一整天,中餐是自带的饭菜,其中一个女人看见韩信很饿,可怜他,于是把自己的饭菜分一半给韩信吃,就这样连续几十天,韩信天天吃那漂母的饭菜,韩信很感动,对漂母说:</p><p><br></p><p> 吾必有以重报母。</p><p><br></p><p> 想不到那漂母骂韩信,你还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吗!自己都养不活自己,我是可怜你,给你饭吃,谁稀罕你的报答。</p><p><br></p><p>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韩信当时的状况了吧。这样的一个韩信,有一天在集市里被几个少年屠夫拦住了,这些个屠夫为什么要拦住韩信呢?我认为他们就是想当众羞辱韩信,说你韩信虽佩着宝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其中一个屠夫,当着众人的面说:</p><p><br></p><p> 韩信,你不怕死的话,就拔出宝剑来刺我,如果怕死不敢刺我,那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p><p><br></p><p> 这个时候,人肯定是越来越多,有人怂恿韩信,有人怂恿屠夫,韩信仔细的把四周的情况打量一番,没有拔出宝剑,慢慢的俯下身子,从这个人的裤裆下爬了过去。就这样,整个集市里的人哈哈大笑,都认为韩信是个胆小鬼。</p><p><br></p><p> 看到这里,我把《史记》合上,对女儿说,韩信钻裤裆这个事,应该说是一群无赖欺侮一个无赖,韩信是受到侮辱,但他有“负重”吗?他有“负重”的资格吗?“负重”的前提是这个人有不能说出口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个使命,不得不接受眼前的侮辱,他,一个靠乞讨为生的韩信有“使命感”吗?显而易见,没有。</p><p><br></p><p> 我们都知道,韩信后来“称王封侯”,他立为“齐王”、“楚王”,被汉高祖刘邦封为“淮阴侯”,但这些与“钻裤裆”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换句话说,钻裤裆无法“称王封侯”,要想以后“称王封侯”,年轻时也用不着钻别人的裤裆。那么,问题来了,韩信为什么选择钻别人的裤裆,而不拔剑决斗呢?</p><p><br></p><p> 根据我对《史记》的研究,提出一个大胆的结论,韩信甘心受辱,是因为他“敬畏生命”。</p><p><br></p><p> 韩信的“敬畏生命”,是我精读《淮阴侯列传》后得出来的,没有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的意思在里面,大家听我说下去。</p><p><br></p><p> 韩信投靠起义大军,最终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与项羽争夺天下。韩信打仗,有个显著的特点,尽量不杀人,他一生没有败仗,帮助刘邦收复关中、魏国、韩国、赵国、燕国、齐国。这里必须说明白,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诸侯王,又出现了诸侯割据的状态,是韩信带兵收复上面这些个诸侯国,打了这么多胜仗,《史记》中明确记载韩信只杀了二个人,一个是井陉口战役中的成安君陈馀,另外一个是楚国的将军龙且(读居)。司马迁在描写韩信赫赫战功时,用的是这样的文字,请大家仔细看:</p><p><br></p><p> 韩、殷王皆降。</p><p><br></p><p> 信遂虏豹(豹是魏王的名字)。</p><p><br></p><p> 破代兵,禽夏说(禽同擒,夏说是人名,代国的相国)</p><p><br></p><p> 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歇是赵王的名字)。</p><p><br></p><p> 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派一个使者去燕国,燕国就投降了)</p><p><br></p><p> 皆虏楚卒。</p><p><br></p><p> 我把这些零散在《史记》中的记载抄录下来,不难发现韩信打仗要么是活捉、要么是俘虏!没有血流成河的凄惨场面,战场上比较干净,很少死人。最让人神奇的是,韩信不发一兵一卒,派一个人给燕王送去一封信,整个燕国就心甘情愿的投降了。</p><p><br></p><p> 我说韩信“敬畏生命”不杀人,大家可以与同时代的人作个比较,项羽不用说了吧,就说那个陈涉,陈涉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称王后,也常常杀人,不光杀敌人,也杀自己人,他手下的人都把陈涉比喻成又一个秦始皇呢!</p><p><br></p><p> 史书上记载,韩信做齐王、楚王、淮阴侯时没有杀过一个人。他做了楚王回到故乡,把那个亭长叫来,骂了他一句,说他是个小人,应该好事做到底。你看看,韩信做了楚王了,对于亭长和他老婆故意不给他饭吃,还耿耿于怀,但韩信也没有为难他,给了他赏钱一百。对于那个漂母,韩信实现了他的诺言,给漂母赏钱千金。最为不可思议的是,韩信找到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屠夫,意外提拔屠夫做官,官名为“中尉”,就是掌管巡城捕盗的官,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局长。哇,韩信以德报怨,如果韩信随便找个理由,把那个屠夫抓起来杀了,人们也不会责斥韩信。韩信给他做官时,对自己的手下说了这样一句话:</p><p><br></p><p> 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p><p><br></p><p> 说的多好,杀之无名,连这么羞辱他,让他钻裤裆的人,他都不忍心杀,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去杀天下人呢!</p><p><br></p><p>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袴下之辱”照出了韩信人性中的闪光点。</p><p><br></p><p>2020年7月5日于东双桥寓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