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本周四晚7:30,我校语文组进行了线上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内容是参与联盟校活动的学习:童本取向 思趣写作----基于统编本教材的教学实践。</p> <p> 线上学习中,语文组全体老师都在专心听课,并认真记录听课笔记,梳理学习内容,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p> <p> 真凑巧,上次听汤瑾老师的“童本取向,思趣写作”的讲座是在一年前的成都。</p><p> 那次汤老师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三年级的作文示范课《我来编童话》,然后又用大概不到20分钟的时间进行了专题讲座。因为时间有限,汤老师没有像这次这样展开来进行讲解。所以今天再次聆听她的讲授,感觉还是如沐春风,感触良多。</p><p> 汤老师从大家写作时遇到的常见问题来引出她的主题:童本取向,思趣写作。为我们大家教学写作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听完了她的讲解,我们大家会明白她一直把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放在首位,她的创设交际性语境,设置游戏化活动,都是在调动学生学习习作的热情,也是在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从思想层面感觉原来习作就跟玩游戏一样有趣、简单。另外,习作指导上她也有有技巧和方法的,比如她的不同类型习作的体系化建构,她的支架式写作的构建,以及她的评价策略的设计,可谓都是别出匠心,也下了一番功夫研究的。而且从她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把学生个人生成看成是习作中最重要的东西,即使范文她也喜欢让学生参与进来现场生成。可谓用心良苦。</p><p> 从汤老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位真正扎根一线搞教研的好教研员,她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她亲身实践的基础上的,很接地气,也很有借鉴意义,我们需要有更多这样的既有理论体系建构又有具体案例给我们引领的一线教研员来指引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研究,最终服务于我们的学生!</p><p> 李丹丹</p> <p> 今天聆听了汤瑾老师的《童本取向,思趣写作》专题讲座,感觉收获很大,汤老师给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传授了许多作文数学中的具体可行的方法。汤老师主要从四大方面来阐述主题,其中,探寻“思趣写作”的课堂实施路径让我印象深刻。</p><p> 汤老师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来探寻,一是创设交际性语境,二是构建体系化内容,三是设置游戏化活动,四是构建支架性写作。她的每一个途径的研究都是在 深入课堂做研究的基础上,用课例来说话,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很有借鉴意义。她举了许多她在实践中积累的课例,如:《这儿真美》《我来编童话》《身边有特点的人》等等,每一个课例的教学设计都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真的是新颖别致,有激发童趣,激发思维的作用,我想,这都是汤老师深度解读作文目标,用心设计的成果,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许多案例中,她还用到了思维导图来理清写作顺序,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写作,并掌握写作方法,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p><p> 总之,汤老师的讲座对帮助我们解决作文教学中的困境有很大启发,我们可以在反思自己作文教学的同时,学习汤老师的作法,让我们的作文数学也更精彩。</p><p> 王惠萍</p> <p> 今天聆听了汤瑾老师《童本取向,思趣写作》的讲座,对写作教学有了新的思考。</p><p><br></p><p> 汤老师指出的课堂实施路径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设置游戏化活动。教学时,可以通过设置好玩的游戏化活动,将儿童带入情境之中,引导他们进入自由放松的表达状态。</p><p><br></p><p> 汤老师以《我来编童话》为例,用人物,时间,地点,情节做提示,通过类似抽奖的大屏幕滚动的方式,随机选取故事的主角和话题,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故事接龙,不仅降低了讲述的难度,也让每一个学生时刻都处于用心倾听的状态,使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协作。</p><p><br></p><p> 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我也要进行尝试,让学生战胜写作的恐惧心理,大胆写作。</p><p><br></p><p> 姜利丹</p> <p> 今晚有幸聆听了汤瑾老师的讲座《童本取向,思趣写作》。本次讲座的核心主题是:立足统编教材,以儿童的视角,探究如何在习作过程中激发情感高投入,促进思维高运转,落实技法高占位。听后收获满满。</p><p> 如何实施思趣写作,汤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许多方法,有创设交际性语境,就是将写作赋予意义,设置有目的的情境。结合实例《这儿真美》《身边有特点的人》《怕浪费外婆》等,给大家展示了具体策略。第二种方法是构建支架式写作。以《大熊猫》为例,介绍了思维导图和表格支架;以《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为例,介绍了例文支架的策略;以《怕浪费的外婆》为例,介绍了绘本支架的策略等。不同文题适合用不同支架,打开学生思路,降价学生习作难度,非常实用。</p><p> 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她转变了我对儿童写作的认识。习作是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得过程。让我们激活学生的表达需求,关注认知体验,点燃写作思维,实现交际运用,让写作更真实。</p><p> 聂巧珍</p> <p> 今天,我们共同聆听了汤瑾老师的《童本取向,思趣写作》讲座,收获良多。</p><p><br></p><p> 汤瑾老师说:小学习作教学主要存在三个误区:其一,儿童写作主体地位的缺失。其二,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存在泛化、概念化、套路化的倾向。其三,习作教学还处在“浅表学习”层面,以套路化的“雷同文”为满足。习作教学费时费力,但学生习作增量不明显。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很容易给学生设立诸多框架。例如最近写以心情变化为主题的文章,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材都是夜晚父母带他们去看病,考试没考好等雷同文,他们的写作没有素材,甚至是编的。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写作动机,所以要将为什么先放在首位,用心研究,千方百计调动儿童的言语动机,让儿童有话愿写。印象最深的是汤老师在讲座中展示的风景写作课例《这儿真美》。通过发朋友圈激起学生写作动力,再结合习怍要求进行先用一句话概括,再通过几个不同的方面介绍美景。写完之后,自己发一则图文并茂的朋友圈,由其他同学评论。这样的深度参与是巧妙的,让写作技巧在不知不觉中内化。</p><p><br></p><p> 关注儿童,贴近儿童引发儿童的真实参与,激活真实情感和写作思维,才是正确的习作教学立场。未来我将从儿童生活入手,帮助他们走向写作之路。</p><p><br></p><p> 赵妮娜</p> <p> 7月2日晚,我们在线聆听了汤瑾老师带来的以“童本取向,思趣写作”为主题的讲座,让我对作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p><p>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一直让我很困惑。汤老师提出的“思趣写作”,立足儿童本位,重在激发,指向儿童,指向生活,指向实践。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创设交际性语境、构建体系化内容、设置游戏化活动、构建支架式写作四步来实施教学。这样的探索思路,非常合理。很多学生不会写作,并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无法把已有的生活材料与作文主题连接,更别提转化为习作,那么“思趣写作”就解决了如何去激发学生的问题。汤老师通过各类习作的教学案例,从情境到话语体系到游戏设置到习作支架可谓是细致具体,让人叹服。</p><p> 其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汤老师所讲的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经常是我教学中忽略的环节,部编教材在每次的习作中明确评价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也经常因为时间或者不知如何操作忽略这一环节。汤老师提供的评价方式让我收获很大,每次习作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也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p><p> 这次的“思趣写作”也让我明白包含绘本在内的各种支架,朋友圈、讯飞语记的运用等手段,再次让我感受到教学资源的广阔及教学创意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尝试,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教学水平。</p><p> 王爱霞</p> <p> 通过本次学习,老师们收获满满的干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老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提升自己,把最好的给学生,才是正确的教学立场。</p><p> 制作人:申佳飞 李兰兰</p><p> 审核人:李丹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