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高耗、低</p><p>效”的现象,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地发展,所培养的人才缺少自主发展能力、创新精神。然而,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很多教师已转变或正在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已意识到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但是现今的教育现状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了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教育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p><p> 另一种表现就是教师对学生关心过度,害怕学生学不好,对学生扶得多,放得少,对学生是“他主”地方太多,“自主”地方太少,不相信学生,教师“一言堂”。或者是对学生“严格”要求过分,学生的自主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观愿望,也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不会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循序渐进地实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我要教什么”转变为“学生需要我教什么”,逐步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上少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转变为大部分甚至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努力实现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自己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p><p> 研究发现:如果教给孩子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孩子一个工具,帮助孩子把这团乱麻梳理整齐,而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帮助学生整理思维的有效工具。</p><p> 为了让老师们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7月3日,来自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椰博小学的教导主任梁振生盛,做了题为《思维导图入门》的专题讲座。宁南县民族小学所有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p><p> </p> <p> 梁振盛主任根据与会教师的实际情况,零起点引领,从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用途、思维导图的构成、思维导图的种类、怎样绘制思维导图等五个方面,对思维导图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讲解。</p><p><br></p> <p><br></p><p> 整个会场洋溢着浓浓的学习、研讨氛围。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收获很大,一定将绘制思维导图的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p><p> </p> <p><br></p><p> 椰博小学全体教师在研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断反思、追求真知的精神, 做学问精益求精的态度,感染着会场的每一位老师。这不仅是一场思维导图培训,其中还渗透着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班主任和科研工作者,带给老师们的是满满的正能量。</p> <p> 美国图论学者哈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两个小时的讲座老师们意犹未尽。通过这次精彩的思维导图专题讲座,与会教师既增长了理论知识、提升了思维能力,又解决了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如何应用有了深入的认识。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和发散思维,促进宁南县民族小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为民族地区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打开了探究的大门。</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