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青藏高原,很多人都认为是中国的青海和西藏,其实广义上的青藏高原要大得多,总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青藏高原海拔多在三千米到五千米之间、平均海拔大于四千米。我国的西藏和青海两省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构成部分,特别是青海省,全省面积72万平方公里,海拔三千米以上地区就占了84.1%。在青海又把相对海拔高于4000米的玉树、果洛、黄南三个藏族自治州,称为青南高原。<br>玉树、果洛两地自然地理条件基本等同于西藏的阿里、那曲地区,境内雪山林立、森林茂密、草原壮美、河流纵横,我国著名的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又称中华水塔。<br><br> 玉树三江源湿地 青南高原虽不及西藏那么驰名,但她的壮美却毫不逊色西藏任何一个地方。在交通、信息还不甚发达的九十年代,由于交通的闭塞,这里也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当地藏族群众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内地平均水平,我们还只能用艰苦、落后和不发达来形容。为了充分掌握军区驻高原部队的实际情况,1995年,我随军区工作组专程去了青南高原的玉树、果洛和黄南三个军分区调研。在此以前,我曾多次到过青海,但大多是在省会附近或海北、海东等海拔较低的地区短暂工作,这次随工作组到青南高原调研也填补了我在国内高海拔地区实地调研的空白。 冬季的玉树 九月初,我们工作组一行六人在军区政治部主任肖怀枢得带领下,来到了青海省军区所在地西宁,首先听取了省军区工作汇报和对青南三各军分区的情况介绍,简单休整了一下,就在青海省军区李天荣政委的陪同下向玉树出发了。<div><br>玉树在青海省的西南端,面积接近27万平方公里,全州平均海拔4200米,州政府所在地结古镇海拔稍低,3680米。从西宁到结古镇距离八百多公里,基本上是沿着唐蕃古道穿行在青南高原上。我们的行车路线是出西宁,经湟源翻日月山,过共和(恰卜恰)、温泉、花石峡到玛多,这一段路大约四百八十公里,路况还算好走,当晚住玛多兵站。<br></div> 青康公路 玛多是去往鄂陵湖和扎陵湖必经之路,距离两湖不到一百公里。鄂陵湖和扎陵湖是黄河上游的一对姊妹湖,理论上也是黄河的源头。玛多县城不大,一条主要街道几百米长,我们是傍晚到的,街道上大部分商店均已关门落锁,只有几家不大的饭馆还在营业,在距玛多兵站大门口不远的地方我居然还看到了一个挂着皇冠歌舞厅牌子娱乐场所,所谓歌舞厅就是几间土坯平房,门口坐着一个三四十岁的藏族妇女在卖门票,我走过去问了一下一张门票三元钱,一个破旧的白色门帘,里面昏暗的灯光看不清有几个人,但是可以听到低劣的喇叭声放着流行歌曲,据说这是玛多县为数不多的歌舞厅,每到夜晚也是会有一些小青年在这放纵歌喉。 鄂陵湖畔 玛多兵站是位于青南线上的一个中转兵站,平时主要是接待往来玉树方向的汽车兵,条件很一般,一个很大的院落,可能是为了方便汽车的出入,没有大门,一排普通的砖瓦房,房间里大部分都是大通铺,汽车兵们到这里住宿都是自己带的背包。所以我们这次过来,省军区专门派人从西宁送来了接待被褥。这里的海拔已经到了4200多米,白昼温差很大,兵站还给我们点起了炉火,吃完晚饭没多久,天就黑了。<div><br><div><br></div></div> 扎陵湖 晚上,我和政治部研究室郑主任一起出门上厕所,我们出门走进院子里,忽然我就看见对面院墙下似乎有几个绿色的亮点,我们用手电筒照过去,看见两只黑乎乎的狗一样的动物站在那里盯着我们看,我说这里还有狗啊。郑主任说好像不太对头,狗的尾巴应该是卷起来的,这两只尾巴是拖着的,我仔细看看还真是拖着尾巴,脑子一闪念,狼?!我们停住脚步,回头朝屋里喊了一声,你们快出来看看这是什么,屋里的人听见我们的喊声,拿着手电筒都出来了,几只手电筒一起照过去,果然是狼,看到我们这么多手电筒照着,那两只狼倒是不慌不忙地转身走了。兵站的两个战士提着冲锋枪也赶过来了,他们告诉我们,这里确实有狼,有时候当地藏族老乡也会把羊群赶到院子里来过夜。玛多县城附近白天有时也可以看见狼,我们一听吓了一跳。兵站的同志们说,这几年还没有听说草原上有狼吃人的事,倒是有狼祸害老乡的牛羊,到冬季县里就会组织猎狼队专门打狼。我们几个一起约好上厕所,晚上再也没人出来上厕所了。睡觉前兵站站长过来告诉我们,大家放心睡,今晚兵站战士带枪站岗值班。 青南高原的草原狼 第二天一早,我们离开了玛多兵站,向西南方向大约行进了100公里,就来到著名的巴颜喀拉山口,海拔4828米。巴颜喀拉山主峰5266米,相对于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但它却是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南坡属于长江流域、北坡属于黄河流域,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 过了巴颜喀拉山继续向南,公路蜿蜒曲折穿行于广袤的绿色草原之上,八月的玉树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天高云淡,绿草茵茵、牛羊肥壮。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绿色的草地上牧民的帐房星星点点,数不清的牦牛和羊群漫步在大地上。远山白雪皑皑,近水缓缓流淌,一派生机盎然。 壮美青南高原 我们过了清水河不远,转过一个山坡,忽然看到前方不远的一片草地上红旗招展,热闹非常,这是什么节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藏族同胞的某个节日,等我们来到近前,就看到几个警察和军人站在公路中间 指挥我们的车辆向草地上开过去。这是欢迎我们的吗?大家都很兴奋。下了车一看,玉树州四大班子成员和军分区的领导大部分都在这里,他们手捧洁白的哈达,给我们一一挂在脖子上;一群美丽的藏族姑娘端着青稞酒,手里拿着酒碗,依次给我们斟上浓烈醇香的下马酒,各位领导把我们迎到草地中央一个巨大的白色帐篷里分主宾坐下,军分区司令向我们带队首长军区政治部主任肖怀枢和李天荣政委一一介绍了玉树州各位领导,李天荣政委也向玉树州领导介绍了军区工作组的成员。玉树州张州长介绍说,今天是他们玉树州当地的一个民族节日,跳锅庄。玉树是康巴藏族的区域,各种节日很多,今天把本地的好几个节日集中在一起,也是为了欢迎兰州军区领导到玉树视察工作。 粗狂彪悍的康巴舞 我在帐篷里坐了一会就走了出来,我看到帐外大约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一块空地上,穿着藏族民族盛装的群众席地而坐,或饮酒、或歌舞、圈子外面还有很多高大彪悍的马匹,附近散落搭建了一些藏式毡房,可以看出有很多藏族群众是很远的地方赶来的。不一会,有人大声宣布活动开始,场地上开始了热烈奔放的康巴舞蹈,也许你在舞台上看过各式各样的藏族舞蹈,但是你可能从来没有看到过在草地之上如此激烈奔放的康巴舞,特别是康巴藏人,头发盘在头顶,扎着红色的头绳,黑色的藏袍彩条镶边,腰系红腰带,足蹬藏式皮靴,跳起特有的康巴锅庄舞,完全是一种自然奔放忘却自我的神态,我只能用彪悍、粗狂来描述。后来在玉树州大礼堂我又看了一场州歌舞团的演出,一群康巴汉子在大礼堂的木质地板上狂热的跳着锅庄时,犹如战鼓震天,特别是他们随着鼓点跺脚的时候,舞台上顿时灰尘四起,真可用古人的一句话 “惊尘蔽日、足音鸣雷”来描述了。前台的领导们不得不捂起口鼻,太震撼、太热烈了。 献上醇美的青稞酒 紧接着就是玉树地区民族服装的走秀,穿着华丽的藏族姑娘们在草地上走起模特步也毫不逊色T型台演员。据说有的服装一套下来价值百万,我们感叹的说,一户藏民可能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家里的牛羊,但能拿出来的展示的就是这套华丽的服装了。看节目的时候,我走到帐篷的一侧,这里支起了几口大锅,有几个藏族妇女正在这里煮牛羊肉。大块的牛羊肉在锅里翻腾着,有一个藏族妇女手里拿着藏刀,不时的直接用手在锅里抓出一块肉,用刀切一小块放进嘴里尝,看是否咬得动,这里的藏族群众有吃开锅肉的习俗,就是把肉放进锅里水大开就捞出切块装盘,蘸点调料就吃。转眼一看,那个刚才用手捞肉的妇女,又从地上拿起几块干牛粪,顺手填到临时搭建的灶火里,然后拍拍手接着切肉,和我一起过来的干部部杜永耀处长看到说,你看那个妇女刚拿过牛粪就又切肉,也不洗手。我也笑着说,这就叫眼不见为净,再说这里的藏民世世代代以牛粪为燃料,我们也是见怪不怪罢了。 玉树广场上的格萨尔王雕像 等我们回到帐篷里,桌上已经摆上了各式各样的藏式点心和刚煮好的牛羊肉,有藏地人参蕨麻果、酥油茶、酸奶、当然主食就是开锅肉了,还有当地有名的血肠,刚端上来看着热乎乎的还很好看,但是用刀切开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有些没有完全凝固的血块,我试着咬了一口,没敢咽下,悄悄地吐进餐巾纸里。杜处长看着满桌的肉食一口也没吃,我估计是还在想着刚才那位妇女用手抓牛粪的情景吧。藏族的特点就是有肉必有酒,歌声伴饮酒,那些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们又进来给我们敬酒,而且是边唱边敬,你不喝完他就一直唱。这可苦了我们有些平时不喝酒的同志了,邹着眉头也要喝下去。 玉树州所在地结古镇 热闹的锅庄进行到下午三点多钟,我们告别了州里的领导和热情的藏族群众,和军分区的同志们一起驱车前往结古镇。玉树地区著名的寺庙结古寺就在结古镇东面的一面山坡上,寺院依山坡地形而建,看起来也是很雄伟壮观。玉树还有一个堪称世界奇迹的新寨玛尼堆,据说有25亿块玛尼石堆成,玉树地区藏族人口尚不足40万人,要堆成这样一个天文数字的玛尼堆又是一个什么概念,而且每一块玛尼石都要刻上藏文六字真言,当我走到这个巨大的玛尼堆前的时候,还是被它那巨大的阵列深深地震撼了。 新寨玛尼堆 玉树军分区下辖六个县武装部,在编人数并不多,但玉树还有一个全军仅剩的几个满编制骑兵连,骑兵连驻扎在离玉树二十公里外的老巴塘机场。巴塘机场最早建于1946年前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加强与西藏噶厦政权的联系,同时也是为了打通内地与西藏的空中联系,在玉树的巴塘建立了这个简易的机场,据说建成后试飞了几架老式螺旋桨飞机,后来因为国内局势变化,国民政府也无暇顾及西藏,机场随之废弃,解放初期,巴塘机场再被启用,但也仅仅使用了很短的时间,没有建立民航体系。一九五四年青藏、川藏公路通车以后,这个机场再次被废弃,仅仅作为当地的一个普通军事设施由玉树军分区管理。分区骑兵连就驻扎在机场上。我们来到骑兵连,参观了连队的荣誉室、宿舍、马棚和其他设施,这个骑兵连也是有着光荣的历史和赫赫战功的部队,特别是在六十年代初期的平叛战斗中,涌现出了一批能征惯战的英雄人物。在战术训练场,骑兵连向我们展示了骑兵分列式、马术和骑乘作战等科目,展示了驻高原骑兵部队的高昂斗志。我也在这里第一次骑着战马,手持战刀体验了一下真正的骑兵感觉。 草原骑兵 2007年一月,巴塘机场被国家列为新建机场项目,2009年六月机场建设完工、当年八月正式通航,成为青海省一个重要的支线机场。2010年玉树大地震巴塘机场成了玉树对外唯一的空中通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玉树巴塘新机场 离巴塘机场不远有一个天葬场,当地的藏族同胞有天葬习俗,据说每年都有很多去世的藏民到这里进行天葬,我们前往文成公主庙的路上顺道去看了一眼,其实就是在一片山坡上,搭着的一片经幡下的坡地,地面上有高约三十公分的铁丝网络,据说是用来晾搭被分割的尸块,便于天神—秃鹫进食。我抬头望望天空,偶尔也可以看到在高空盘旋的秃鹫或者张开巨大的翅膀冲我们头顶掠过,可能也把我们当做到天葬场送葬的队伍了吧。 玉树天葬场 文成公主庙是玉树地区的一个著名风景点,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这是一条大峡谷,两边的山脉不见边际,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山上松柏如画、山下小河如诗。藏式建筑的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金光闪闪的屋顶光芒四射。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传说文成公主进藏时在这里做了较长时间的修整,并让随队的中原工匠给这里的藏民教授了许多农耕织造等技能,藏族同胞就修建了这座寺庙用来纪念来自大唐的公主,至今这座寺庙已经在这里屹立了1300多年,也是藏汉团结和睦的象征。 返回结古镇之后,休息的时候,我们几个随意在玉树的街市上走了走,在结古镇上最大的市场就是虫草市场,中国虫草产地最好的就是青海的玉树和果洛。那时的虫草市场还没有现在的规模,大都是露天就地摆摊销售,地上铺一张塑料布,上面堆满了大小不一的虫草,摆摊的大都是当地藏族群众,挖出来的虫草也不经任何加工,就那么堆放在地上,价格大约在三千元一公斤,品相特别好的要价五千块钱一公斤,但我看到经过讨价还价,三千块钱就能拿到。我们在野外也经常看到牧民手里拿着虫草在买,两毛钱一个,市场时也有几家做批量买卖的商户,多是来自甘肃、青海的回族商人,主要经营当地的特色产品和藏药。 第一次挥舞着马刀的我也是一个骑兵 晚上州政府设宴招待我们,四大班子领导都到了,玉树州张州长是一个藏汉混血儿,汉话说得很好,人也很干练,端起酒碗一口就干,一看就是一个豪爽的汉子。州长给我们每人送了一套藏袍,当场还教我们试穿了一下。<div><br><div>州长知道我是军区卫生部的,专门找到我给我说,能否帮他们销售虫草,玉树州今年虫草采挖季节产量大于往年,州里统一从牧民手里收购,现在仓库里还有将近九吨左右,关键是当地的再加工能力很弱。州长对我说看能否找人帮他们销出去,销售价按两千五一公斤,我说只能帮你打听一下,因为军队体系是不能做药材生意的,我知道我们军区药材仓库自己收购加工的虫草大概也是这个价格。</div></div> 和玉树州长一起留影 在大家相互敬酒气氛很热烈的时候,我走到玉树州政协主席身边,他还是玉树州一个有名的活佛,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还是研究生学历。我对他说,你是活佛,我这里有一件从缅甸带来的挂件,你能给我开个光吗?政协主席连忙摇着手说,这怎么能行?你们共产党人是不相信佛祖的。大家笑着说,活佛也是很讲政治的嘛。 大地震后新建的结古寺 我们离开玉树的时候,张州长特意把我们送到了通天河边上,就是西游记里的通天河,它是长江正源,再向下游到巴塘口就有一个新的名字金沙江。张州长指着河边山坡上的一个小村落笑着对我们说,那里就是高老庄,岸边还有一大块石头叫晒经台,虽未经过考证,但这确实就是唐玄奘西天取经路过的那个通天河。<div><br></div> 工作组一行在通天河大桥留影 在通天河大桥上,我们见到了被称为草原活雷锋的玉树县拉秀乡民兵排长蒙托那义,这位土生土长的藏族汉子一生好善乐施、扶老助孤,被青海省表彰命名为《草原活雷锋》,1991年又被被兰州军区命名为《雷锋式的好民兵》,那天他带着几个民兵在通天河桥头站岗放哨,军区首长热情赞扬了蒙托那义为藏族民兵树立了光辉形象,我们也在桥头和这位藏族活雷锋一起照相留影。遗憾的是,蒙托那义于1997年被不法分子杀害,年仅53岁。 通天河大桥上的藏族民兵,左起第二人蒙托那义 告别了张州长和蒙托那义,我们转去果洛军分区,果洛在玉树的东南方,平均海拔4200米,面积大约在七万多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不到20万 ,州政府所在地玛沁县大武镇。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于一九五二年,解放前,果洛没有明确的行政管辖机构,多由甘肃、四川以及青海省相关机构代为管理,基本上仍是以部落头人、土司或寺庙活佛代为行政管理。 果洛风光 在青康公路花石峡路口我们转向东,这里一路有阿尼玛卿山伴行,在距离玛沁县大约还有80公里的东倾沟附近,车队停在路边休息,大家坐在草原上吃自带午餐,这里是观赏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的最佳位置。 途中午餐,自带干粮方便面 阿尼玛卿山,又称玛积雪山,藏语意为“祖父大玛神之山”, 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m,终年积雪,多冰川。阿尼玛卿也是一座神山,是昆仑山系支脉,和西藏的冈仁波齐、云南的梅里雪山和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每年到这里来转山的藏族同胞不计其数,这里不同于冈仁波钦一个独立的山峰,阿尼玛卿山转山的路程大约在三百公里左右,一般转山一圈也要十天左右。 远眺阿尼玛卿山 下午二点左右我们赶到了玛沁县大武镇。为了展示果洛军分区民兵武装的建设成果,在大武镇外的一片草地上,果洛军分区组织武装基干民兵为我们表演了草原骑兵战术和藏族马术,穿插着藏族青年的民族舞蹈和服装展示。这些藏族小伙子的马上功夫不同于我们骑兵连的战士,他们更多地是展示自己高超的骑术和过人的技艺,什么镫里藏身、左右飞身上下马、快马捡哈达等,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果洛和玉树同属康巴藏区,这里的藏族同胞也是彪悍威武,姑娘小伙个个精悍健美、笑容灿烂。 彪悍的藏族民兵 军分区宋司令员告诉我们,他们每年都要组织基干民兵集中训练一两个月,这些民兵对每年一次的集训热情很高,所以训练成果也很好,不过这里有一个小秘密。宋司令员狡黠的笑着说,平时这些藏族男女青年都在家里放牧或者外出打工,在外面也野惯了的,和别人的交流也就少了许多,我们组织基干民兵训练,大家在一起同吃同住,既有军事上的训练,也有一些自主的生产活动,管吃管住还发军装,集训还发一些补贴。军区首长对宋司令说,你还给他们搭起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至少他们在训练之余谈恋爱方便了很多。听到这里,我们大家都笑了,宋司令说,这倒是真的,每年集训结束,总有那么一两对青年结成夫妻呢。一起来的李政委说,怪不得你们这个经验密不外传,原来是有诀窍的啊。 盛装的藏族妇女 下午我们来到大武镇。大武镇要比结古镇小很多,一条主要街道空空荡荡,这里住着州县两级政府,加上机关居民,全镇人口三千多一点,大武镇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在这里看不到一棵树,宋司令介绍说,军分区每年都要在这里栽很多树,可是一过冬季,一颗也剩不下来。省里也有专家来指导植树,但同样没有成活一棵,说是和这里的气候环境有关。大武镇海拔并不是很高,3719米,气候和自然条件都较恶劣,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0.6°C,因为缺乏常绿植物,空气含氧量远低于同类地区。果洛军分区同样下辖六个县级武装部和一个骑兵连,这也是兰州军区仅存的两个整编的骑兵连之一。骑兵连就住在军分区大院的旁边,我们照例到骑兵连看望了连队的官兵。这里的连队营房是和军分区一起修建的,条件设施齐全,后勤保障条件也不错。 果洛州政府所在地大武镇 1997年,我陪同总后勤部医疗器械研究所的王征所长和综合计划处长等专家再次来大武镇,检查全军驻高原部队配备小型制氧机的试点情况。对大武镇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做了一些调研工作,我们在军分区后勤部长的陪同下,专程前往阿尼玛卿山脚下的一户藏族群众家里做客。在一片绿色的草地上,两座黑色的牦牛绒帐篷里,我们受到了藏族同胞的热情接待,依照藏族礼仪向我们敬献了哈达,请我们坐在他家的“床”上,因为这是一家在夏季牧场游牧的牧民,所以他们的帐篷里基本上没有家具,我也没有看到帐篷里有被子,可能晚上冷了就盖他们那宽大的藏袍吧。所谓的床就是在草地上铺上厚厚的一层干牛粪,再在牛粪上铺上牦牛毡,这就是床了,对我们来说这无异于席地而坐,帐篷的中央是一个用泥巴和土块垒起来的土灶,主要用来煮茶。 草原上的牧民帐房 在草地上牧民们用的燃料就是牛粪。干牛粪很耐烧,其实牛粪燃烧起来并没有什么味道而且也基本没有烟,炉子上永远会搭着一把烧的黑乎乎的铝合金水壶。我们坐下以后,看到女主人在炉子边上拿起一块干牛粪用手掰碎投进炉子里,然后从旁边的地柜上拿出来几只瓷碗,用自己的袍子衣角擦了擦碗,从炉子上提起已经烧开了的奶茶分别倒进那几只碗里,最后又从一个盆子里用木勺挖出一些酥油,放进碗里,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酥油茶了。 藏族妇女在打酥油 女主人恭恭敬敬的双手端着盛满酥油茶的碗递给我们,我接过那只碗,有一股很浓烈的酥油香味,当然还有一些腥膻味,我喝了一口感觉还不错,医科院的张处长眉头皱着眉头抿了一口,苦笑着摇了摇头把碗放在了地上;王所长看着我喝的挺干脆,也尝试着喝了一口,我看他的表情感觉不错,随着我们聊天喝茶,女主人又给我们添满。我们今天要在这家牧民家里体验一下藏式午餐,女主人又端上来了一盘锅盔,估计是怕我们吃不惯糌粑提前做的锅盔。又端上来了一盆羊肉,我也提前告诉他们一定要把羊肉煮熟了,我尝了一小块羊肉,羊肉倒是煮熟了,就是缺点盐,也没有其他调料。喝酥油茶、吃手抓羊肉,这顿藏式午餐其实也是比较奢侈的。 背着牛粪筐的藏族姑娘 藏民的生活很俭朴,我了解到藏族牧民一般是不吃午餐的,他们早上起来要喝很多奶茶,奶茶里也要放一点盐巴,然后带上几块风干肉就出去放牧了,风干牛肉随时都开一拿出来用藏刀切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嚼。或者早上出门的时候带一些炒熟的青稞粉,再带一些奶茶,中间休息的时候,把青稞粉加上奶茶混在一起揉搓成团状,就是午餐了。那天是苦了张处长,一口没吃,幸亏我们车上还有几包方便面,张处长就着矿泉水啃了两包方便面。回来的路上,张处长说,你们看着那个藏族妇女用手拿牛粪、还用袍子擦碗,这茶和肉怎么吃得下去?我笑着说,这是你没有习惯,我们这里的干部到藏民家里都吃这个,你不吃那里还有其他吃的呢? 热情的藏族同胞用下马酒迎接远方的客人 作为三个草地军分区之一,果洛军分区同样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反分裂、反渗透的任务,抓好部队建设和训练,建设一支有力的、政治可靠的民兵队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这个军分区自然环境很差,尤其冬季风大、寒冷缺氧,也是制约部队健康的一个因素,我们和军分区领导就部队安全稳定、后勤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交流,军分区领导也很感谢军区首长亲率工作组到果洛视察。 草原上的康巴汉子 告别了果洛军分区的官兵,我们离开大武镇折向东北方向,在玛沁县拉加乡北渡黄河,这里有果洛地区著名的一个寺庙--拉加寺,这是一个很大的寺庙,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背靠高山、面向黄河,我们来到的时候,寺庙里的活佛亲自出来迎接我们,带领我们参观了寺庙大殿。<div><br></div><div>离开拉加寺我们沿着黄河大峡谷东行数十公里后,转向正北方向,公路沿着大峡谷北侧攀援而上,又登上了海拔四千多米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这里已经是黄南藏族蒙古族自治州地域。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是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子孙和硕部落的领地,曾经统领管辖包括玉树、果洛、黄南和海南广大的藏族区域数百年。青海省内一些著名的喇嘛庙都是由历代蒙古王爷出资建立,所以蒙古王爷在这里曾经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div>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黄河沿岸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和泽库县在青南高原的北部边缘,边缘外的尖扎和同仁则是由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自然延伸的一个阶梯,黄南州除了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还有美丽的草原风光和森林资源;南部的河南、泽库海拔3500米,以牧业为主,北部尖扎、同仁两县除个别地区海拔超过4000米,大部地区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以农业生产为主。在泽库与同仁交界的地方海拔高度随着地形的变化形成带有高原、峡谷、坡地等相互穿插的地形地貌,这里有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麦秀森林公园,公园内山峰奇峻、森林植被非常丰富,公路穿行在落差很大的高山峡谷之中,峡谷之中小河流水、瀑布飞泉,一派生机盎然,一改前几天在果洛地区连绵不绝的草地雪山和荒漠景色。出峡谷不远就到了黄南州政府所在地隆务镇。 风景秀丽的麦秀森林公园 黄南州政府所在地同仁县是青海省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闻名于世的热贡艺术就出自同仁县,热贡艺术是集藏族民间艺术之大成而逐渐转化成以宗教艺术为主题的藏族艺术瑰宝。特别是以夏吾才让等四位民间艺术大师为代表的艺术家们把热贡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主要体现在唐卡、堆绣、雕塑和壁画等艺术作品,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近几年随着西藏旅游热,热贡艺术作品特别是唐卡和堆绣等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追捧和收藏。 热贡艺术之唐卡 同仁县的另一著名文物古迹就建于十三世纪初的藏传佛教寺庙隆务寺,隆务寺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甘青地区也称安多地区重要的政教合一机构,与青海塔尔寺、甘肃拉扑楞寺齐名。<br>寺院依山而建,布局错落有致,装饰华丽宏伟。寺内珍藏各类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有明宣德赐封的”弘修妙悟国师”牌以及明天启五年由明帝题赐的”西域胜境”匾额。还有众多造形精美的佛像、壁画、堆绣、唐卡等艺术品,浩瀚的佛教经卷典籍,也是藏传佛教的艺术宝库之一。同仁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一直是西域藏族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原文化和藏族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br> 隆务寺 在黄南军分区我们还了解到,由于隆务寺的特殊历史地位,这里也是少数藏族分裂势力极力想渗透的地区之一,随着我们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有许多当年随达赖集团跑到境外的藏族群众陆续返回故乡探亲访友,目睹了国家的发展和藏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吸引了更多的藏族同胞返乡定居。但是达赖集团并不甘心于他们的逐步没落,也假借宗教传习的名义不断向我渗透,利用宗教外衣向信教群众灌输分裂祖国的思想。利用到国外学习等幌子欺骗了一些青年牧民和信教群众到境外受训,甚至有一些较高地位的宗教人士也乘此机会滞留国外,很多分裂分子就是借宗教活动掩藏他们分裂祖国的祸心。因此,看似内陆远离边境的黄南地区也是我们反分裂斗争的前哨阵地之一。 隆务寺的喇嘛们 记得我第二次到果洛进行高原制氧机配置实验工作结束之后,我们一行人返回西宁的路上,来到黄河岸边拉加寺,本来我们还是要到寺庙里面参观一下的,但是寺庙里出来了一个自称是主持的喇嘛拦住了我们,说今天寺庙里有重要的法事活动,无法接待我们。 黄河岸边的藏传寺庙---拉加寺 拉加寺是果洛地区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寺庙,寺内喇嘛有五六百人、活佛就有三十多个,上次我们路过这里的时候,寺里的大活佛亲自出来迎接我们,陪我们参观。今天很奇怪,难道是我们没有提前通知?我知道藏族寺庙一般都是可以进去参观的。但是他们今天把我们挡在了寺外,我们只好站在寺外,观看这里的建筑,我看到寺庙后山上有一群穿着红色袈裟的喇嘛们在一座巨大的岩壁下面,距离太远也看不清他们在做什么。<div><br></div><div>我忽然发现那个岩壁上用白色的颜料书写了一行英文字母,咦?这里的喇嘛还懂英文?写的是什么呢?我出门平时都带一部照相机,用长焦镜头对准那行字,我的英文不行,就让王所长看,王所长仔细看了看,首先认出了英文“独立”、然后他又看了看,说这是一句英文标语,西藏独立。这下我们明白了,怪不得今天不让我们进去呢,这里头有鬼呀,我就用长焦镜头把这个场景和写在岩壁上的英文标语拍了下来。回到军区,我将发现的情况和照片一起交给了军区保卫部门。在和军区相关人员聊起这事的时候,他们告诉我,青海尽管在内地,但因为这里是达赖喇嘛的家乡,很多藏族群众对达赖还是迷信的,所以这里也就有了藏独分子的滋生地。</div> 虔诚的藏族牧民 在同仁,军区工作组组织了一次有州党委书记和其他地方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军地各级领导交流分析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和军民共建以及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形势,对今后军地双方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br><br>结束了对玉树、果洛、黄南三地的调研,工作组返回青海省军区,在西宁作了两天调整,又对军区驻西宁的部队进行了一些调研,历时半年的军区驻高原部队现场调研工作告一段落。<br> 著名藏族歌手国家一级演员拉毛错现场唱敬酒歌 这次调研,在新疆军区、南疆军区、青海省军区、军区后勤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调研了军区驻高原部队部分野战师、军分区、后勤分部、边防团和一线边防连队,走访了地方政府和部分宗教人士,对西部战区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交通运输、民族风情和部队生活保障、思想政治和军事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军委总部对高原部队的军事政治及后勤建设等相关问题决策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也是通过这次调研,更加深了我对驻高原边防官兵的了解,部队官兵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不怕苦不怕累,为保卫国家安全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就是我们这个国家钢铁长城的重要精神支撑,也使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升华和心灵的洗涤。 摄人心魄的青藏高原 本文来自作者亲身经历,因年代久远,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必删。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