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比武展风采,循香而来含香开, ——万源明达语文组

水袖

<p>  夏之悠,是晴空万里杨絮飞舞;夏之雅,是清风明月海阔天空;夏之彩,是群山如碧繁花似锦;夏之韵,是稻花满地芳香四溢。2020年5月,益阳万源明达学校初中部语文组开始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本次活动不仅给参赛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也为全校语文教师创造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参赛教师以不同风格的教学方式诠释了新课标,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高效有序的课堂。</p> <p>  彭老师的课堂由浅入深,把握文本特色,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立足品味人物,巩固方法技巧。在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的自我感知和体会得到了锻炼,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 <p>  从基础知识过关,到老师的例题引路,再到学生的实战演练,李老师执教的《学以致用之说明文阅读》,再一次系统地帮助学生梳理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规范了说明文的答题技巧,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点拨,其乐融融!</p> <p>  张建新老师在1807班执教的《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性文言文典范,张老师紧扣王叔远核舟技艺的灵怪和魏学洢说明性语言的精练展开教学,别具一格的“泛”字的研读赏析让同学们对核舟的意境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而学生合作绘制展示核舟则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同学们在实践操作中切实感受到我国传统工艺的精湛与神奇。整个课堂自然流畅,学生参与度高,目标达成较好。</p> <p>  郭老师的课堂简洁流畅,环环相扣,亮点有三——1.导入自然贴切。学生小组合作朗诵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精彩片段,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与本节课主题“责任”紧密相连。2.指导训练到位。郭老师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小组合作去寻找本课中心论点,继而探讨论证方法。学生虽刚接触议论文,却并不觉得困难。3.善用主题丛书。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阅读丛书中的6个标题,从而区分论点型标题和论题型标题。学完《最苦与最乐》之后,又拓展阅读丛书中的《吃苦与享福》,迁移巩固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中间还穿插了思想品德教育:吃苦在前,享福在后。</p> <p>  刘老师开课娓娓导入,给学生平静实在的感觉。注重方法指导,将语文教材和主题阅读丛书内容巧妙地整合起来,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课堂活泼有趣,教师功底深厚,是真正的魅力课堂。</p> <p>  在《最后一次讲演》时,邓老师要求学生轮读这篇文章。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把“设问句与反问句”的知识写在黑板上: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设问句比陈述句感情色彩强烈,表达了闻一多愤怒痛斥反动派的情感;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的力量更强烈。</p> <p>  付老师执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课。教学设计新颖,条理清晰,环环相扣,重难点突出。首先在音乐背景下导入几首送别诗,指出古人很重离别,送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然后诵读诗歌,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音韵美,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的画面,让学生真正理解诗意,从而感知诗的意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它运用比喻对偶的手法,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和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从而水到渠成地教会学生怎样赏析诗句的方法。最后的拓展环节,付老师先分享了与同事分别时的情谊,引起师生间情感的共鸣,然后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离别经历,并上台分享与朋友间的情谊,让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总之,这节课以听、说、读、写为训练主线,通过学生诵读、感悟、探究的教学方法,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的三维目标。课堂学习氛围和谐愉快,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p> <p>  占老师以绚丽隽永的诗句引领学生进入芬醇四溢的古诗苑。教学环节既层层递进又互有交叉而包融。教学中设计的“分门别类辑古诗”环节,调动学生运用积累的知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自己编诗集,课堂上的诗集展示异彩纷呈。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和激发。</p> <p>  汤老师的课堂“趣”味横生。从开始导入时的情景激趣,到目标引趣、识人入趣、字词知趣,这些设计巧妙地化解了学生对作家作品字词等的畏难情绪,后面的感知理趣、品读悟趣,又借助学生最熟悉的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最后的小结存趣环节,又对整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课堂不仅有情趣,还有理趣;不仅有知识的获得,还有能力的提升。</p> <p>  徐老师的《紫藤萝瀑布》注重主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赏紫藤萝之美。学生合作充分,品读到位,既展示了个体智慧,又发挥了集体智慧。既陶冶了情操,又提升了审美情趣。学生不仅感受宗璞笔下对生命的思考,还聆听了自己灵魂深处生命的吟唱——生命永恒、坚信美好!当以饱满的生命力迎接每一天!真正把知识转化为思想。</p> <p>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文言教材,文言知识很丰富,常见虚词是学生学习的难题,有些知识容易掌握,有些知识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然后把它归类,从中认识它的规律性,才能掌握。在复习时杜老师归纳常用的文言虚词进行复习,积累文言虚词,以例句探讨,加以文言实虚词的推断方法,在学生自译的基础上,字字落实,明辨意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引导学生掌握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归纳积累,并联系所学过的文章,拓展分析,做到了举一反三,由易到难。</p> <p>  盛老师的复习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整堂课突出复习重点,教学环节有层次、有梯度,由浅入深地训练来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上盛老师能有效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习习惯的培养,精讲多练,强化解题要领。</p> <p>  鲁老师先指导学生品读例文关键段落,探索写作优点,总结写作手法,为写作搭建框架。生动有趣的范文引路后,引导学生从最真的心灵体验出发,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想,挥洒自如地写,又富有创意地表达自我个性。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巧妙地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语文是滋养学生心灵的学科。</p> <p>  一支粉笔提炼课堂精华,三尺讲台绽放教学艺术。在这次教学比武中,老师们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此次比赛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比赛结束了,但学习的步伐不会停止。老师们将会更深入细致地钻研新课标,在反思中进步,在实践中提升,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必将迎来万源明达教坛上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盛景!</p>

学生

老师

课堂

教学

文言

语文

虚词

知识

核舟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