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军旅散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文/周海良 </p><p><br></p><p><br></p><p> 灌水,隶属丹东市宽甸县。顾名思义,小镇四面环山,又因域内有条蜿蜒不竭的河流萦绕,故而得名。</p><p> 光阴荏苒,这里已经今非昔比。自然生态的改观,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资源,正在趋于形成,给当地的百姓生活带来了质的改善。</p><p> 灌水,是我梦萦于心的地方。这种情愫,源于40年前---</p><p>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怀揣着憧憬和梦想,非常荣幸地穿上了军装而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从此与之结缘。</p><p> 新兵集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在坐落于此的独立连队。到了这儿才知道,原来这里仅是一个公社所在地(等同于现在的乡镇),而驻军,也不过是一支看守隧道和桥梁的连级建制单位。由于高度分散,又以下面的班、排为单位,形成了若干个执勤点。其中与连部距离较近的也要几十公里,而跨度远的,则需要乘坐一两个小时的火车才能抵达,当时战士们若能去一次连里,如同进城。而在这个小小集体中,却先后汇集了四川、湖南、内蒙、江苏、辽吉黒等不同省份的战友,从此大家结为了兄弟。</p><p> </p><p> </p> <p><br></p><p> 当时,除了连部的条件稍好以外,每个执勤点的艰苦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来到连队报到的第二天,我则被分配到了一个执勤点驻守隧道(永甸公社境内),内部称“54公里”。此隧道位于“凤上线”的末端,是中朝边境铁路线的前沿,其地缘位置凸显重要。正因如此,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期间,大批志愿军将士以及武器弹药和后勤保障物资,相当一部分都是途经这条沿线而源源不断运往朝鲜战场的。</p><p> </p> <p><br></p><p> 我们这个执勤点为隧道的一端,班长便是这里的最高“长官”了。平时除了常规训练和学习外,其余时间便在驻地的房前屋后种植一些瓜果蔬菜。到了秋天,我们便上山砍柴和采摘一些木耳蘑菇等山珍野果,以填充补给。十几个战友同吃一锅饭,同睡一铺炕,情同手足。歇息的时候,便围拢一起,分别讲述着各自家乡难忘的故事,倾听老兵们传颂着连史及执勤点往昔的一些逸闻趣事。在那种单调乏味的日子里,这些话题,无疑给我们这些新兵的心境注入了些许情趣。</p><p> </p><p> </p> <p><br></p><p> 在这里,差不多要几个月才能看到一场电影(由军分区放映员专程来到执勤点上)。为了缓解生活中的单调,战友们还自己动手,在临近的小山坡平整了一块土地,自制了简易的篮球架,作为运动和训练的场地,除此之外,便再没有其它活动了。那时,大家最期待的一件事,莫过于见到家中的书信了,而家书通常也需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辗转来到这里。由于附近没有公路,铁路站点又在十多公里之外,每天除了几趟固定的火车在隧道中穿行外,周围便再也见不到任何生机的踪迹了。而我们的视线所能触及的,只有周围连绵起伏的大山和呼啸作响的山林。 如果有谁想真正诠释一下什么叫孤独与寂寞,什么叫枯燥与乏味,在这里将会体验的一览无遗。时常,会有战士们在孤寂难耐中对着大山长吼一声,声波即刻会与大山发生碰撞,余音久久地在空谷中回荡着……</p><p> </p> <p><br></p><p> 这里所能倾听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便是那部老旧不堪的收音机,或许是由于地势原因,打开后常常伴着刺耳的电流声,又不得不在接听的途中,将其关掉。</p><p> 在这样的条件下,反而使十几位战友的心愈加紧密,以“点”为家,互敬互爱,肝胆相照,精诚团结已成为这个小集体的情感主旋。不得不说,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确实锤炼了战友们挑战心理和战胜疾苦的坚强意志!</p><p> 每每追踪这份暂短且浓重的记忆,我常常会伴有一种难言的感慨萦绕心头,久久不能释怀……</p><p> </p><p> </p> <p><br></p><p> 一年后,我接到指令,离开这里去了连部。而当我打点包裹真正告别这里的时候,望着那些来自不同省份,操着不同乡音,朝夕相伴的战友,那曾让我目不转睛护卫的隧道和静卧的铁轨,那早春盛开的映山红小花,那严冬陪衬我站岗放哨长风呼啸的山林,内心反而滋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不舍……</p><p> 40年后的今天,伴着初春的时节,带着一份久违的期盼,揣着一颗无法平复的心境,从营口驱车专程来到了灌水连部和永甸执勤点,再一次踏上这块注入着我终身情结的故地。</p><p> </p> <p><br></p><p> 站在昔日的营区,凝望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心潮起伏,无法言喻。睹物思情,我的眼前,仿佛又再现了当年战友们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真挚友爱的面容,站岗放哨挺立的身影,整齐划一唱着歌曲喊着口号的队列,摸爬滚打汗流浃背的情形,又听见了起床号、集合号那熟悉而动听的回音……</p><p> 许久,我才从沉浸的记忆中回过神儿来。岁月如歌,韶华不在,尽管时光已将我们的生命历程刻下了道道印痕,尽管我们曾流淌过艰辛的汗水,但是这份镌刻的军旅曾经,必将是人生路上一段无怨无悔的值得骄傲的悦耳音符!</p><p> </p><p> 2018.4.27写于丹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