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纳兰词:两首《长相思》,哪一首打动了你?

阡陌红尘

<p>  今天的我们喜欢听流行歌曲,一首好的歌曲不仅要曲调优美,还要歌词感人。古人也有他们喜欢的歌曲和歌词,这些歌曲原本是宫廷和民间乐人的创作,后来一些文人也为曲填词,随后成为一门艺术。宋朝出现一大批填词大咖,出现了以李清照、柳咏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两大流派词风截然不同,婉约派多写爱情,词风柔软妩媚,就像我们现在流行的情歌;豪放派多抒发壮阔的情感,词句慷慨激昂,突破音律的束缚,就像我们唱的军歌。词在宋朝达到顶峰,但后人却誉南唐后主李煜为“千古词帝”。他的词每一首都是经典,词意境开阔、情感深邃,引后世名家纷纷模仿又难以企及。自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愁后,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种时尚。自他“无言独上西楼”后,西楼月又成了两宋文人争相吟诵的意象。然而他的一首《长相思·一重山》后人却难以模仿。</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长相思•一重山》</b></p><p>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p><p>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p> <p>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明明句句写愁,却无一个“愁”字,只有山远、烟高、水寒、花开花谢、大雁高飞,风与月,淡淡几笔将主人公的相思写得淋漓尽致。 “一重山,两重山”多个重叠意象的使用正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样,让人想模仿都不知如何仿。</p> <p>  600年无人能仿的词作,却被清朝一位青年才俊仿写成了另一首经典的《长相思》。</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长相思•山一程</b></p><p>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p><p>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p> <p>  他!就是纳兰性德,晚清词人况周颐称赞他为“国初第一词人”;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出身显赫,天资聪颖,饱读诗书,又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一等侍卫,可谓集财富、才华、武功于一身,深得康熙器重,曾多次陪康熙出巡。这首《长相思》就写在康熙21年2月(公元1682年2月)陪康熙出巡关东祭祀皇帝祖先陵寝的途中。二月的山海关风雪凄迷、天气寒冷,即便如此也难以阻挡皇帝祭祖的虔诚。上万名官兵不辞辛苦,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纵使宝剑被风雪凝固,他们也要向着榆关(今天的山海关)缓缓前行,因为关外便是清朝先祖安睡的地方永宁。在这狂风呼啸的夜里,在旷野雪地里,将士们支起了上千顶帐篷,一盏盏油灯忽明忽暗地透过帐篷,好像一盏盏随风飘摇的灯笼,随时会被风雪交加的黑夜湮灭。有谁能在这样的夜晚入睡呢?康熙皇帝睡不着,他想把平定战乱的胜利早点告诉永宁的先祖,也希望得到祖先的庇佑保住大清的江山;在这样的夜里,将士们也睡不着,怒吼的北风裹着大雪撕扯着帐篷,疲倦的将士们得不到片刻休息;在这样的夜晚,每一个将士都会想到自己温暖的家乡。</p><p> 这两首《长相思》,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意境之美,都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容若却用“山一程”代替“一重山”,化静为动;“夜深千帐灯”是何等壮丽,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高度称赞这5个字。一语双关的下片在叙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句句寄情:暖色调的千帐明灯抵不住雪夜寒冷,宁静的故乡不会寒风呼啸、雪花乱舞,也没有种种聒噪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长相思•汴水流</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白居易</span></p><p>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p><p>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长相思•吴山青</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宋•林逋</span></p><p>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p><p>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