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人间惊鸿客,不及牡丹一半娇

汐止水

<p><b>我有时在想,或许,所谓绝色,只是想极尽一种光芒,让那个一眼万年的人能看见自己。</b></p><p><br></p><p>就像,“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它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亦是为了将万丈光芒投射在那个人眼眸。</p><p><br></p><p>相遇时,它可能还只是一粒种子,却将他的举世无双刻进了心扉。<b>此后的破土而出、姹紫嫣红都是为了让那个一瞥惊鸿却不知所踪的人,无论在世间的哪个角落,都能为它动身跋涉千里。</b></p> <p>只可惜,我启程洛阳的那一年,没能与牡丹相遇,只得在沿途的故事里,幻想天下人为一睹这姚黄魏紫而涌入洛阳城时喧天的热闹,像极了那年的大唐盛世。<b>想来,那个不为武皇淫威所屈,最终被赶出长安的牡丹,不过一场绽放,便能创一世繁华,无可替代。</b></p><p><br></p><p>缘自来去,虽无意强求,却还是忍不住带回了几颗牡丹花的种子,耐着性子等到来年春天,小心种下,细细呵护,却没能收获一场华美斑斓。</p><p><br></p><p><b>短暂与错过,教会我,人生不能有太多遗憾,想要的就马不停蹄,义无反顾。</b>这个想法,成全了我踏进几十年来途径却不曾推门而入的东湖牡丹园。</p><p><br></p><p>那满园春色,已然绝美成一场生命的奇迹。</p> <p>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牡丹,不是绣花枕头上的针线、画框里的颜料、书本里的文字,而是生长在土壤里、带着独有的芬芳、艳丽招摇到让人望之心动的牡丹花。</p><p><br></p><p><b>或是大朵大朵的嫣红,醉染成夕阳云霞,竟也能在纹理间,看到一刹那一刹那的幻灭;或是层层叠叠的粉嫩,娇柔却不造作,天然一段风韵,盈满雨珠时似美人出浴般魅惑;或是大朵白色花瓣带紫色斑纹,像极了墨染的芳华;或是难得一见的绿色牡丹,绒绒的模样,想来真的是那花相公的女儿幻化而成,只可惜啊,偷来的几年缘分,终归是要还的,也说不得是造化弄人,还是人心善变,到头来都是为了成全这朵花的传说。</b></p><p><br></p><p>突然就可以理解,《牡丹亭》为何叫牡丹亭,说到底都是一段旖旎风流,在生生死死里,一往而深。</p> <p>想来人间惊鸿客,不及牡丹一半娇。整个盛唐的璀璨都在这一朵花的姿色里千古流芳,仿佛看到了牡丹的雍容华贵,便能一窥盛世风流,能遥想杨玉环当年的绝艳,能轻触那些文人骚客的狂妄浪漫。</p><p><br></p><p><b>说不清,是盛唐的繁华成就了牡丹的国色,还是牡丹的国色韵染了盛唐的丰饶,只是,王朝总避不开盛衰更迭的宿命,而牡丹的香韵,却能在每一个四季里,生生不息。正如释迦摩尼所说,“他这一生讲过的所有法,都不如一朵花的智慧”。</b></p><p><br></p><p>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奇迹,活着时,怎能不好好珍惜?无论是为爱而死的杨玉环,还是为权利而生的武则天,她们都是在极致的爱恨里,燃烧生命的热血,若凤凰涅槃般耀眼夺目,绚烂成历史的车轮都无法碾碎的记忆。</p><p><br></p><p>像极了牡丹,真国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