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千般红楼,万种梦,幻化人生一场空!2020年7月4日晚上8:00,在思茅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一群热爱阅读的书友们,又准时齐聚在一起开展“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第18期阅读分享会,这一期阅读分享会的主题是:我眼中的《红楼梦》。</p> <p>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部《红楼梦》, 为了把这部经典巨著读得的更深、更透、更彻,让每个人从中都悟到属于自己独特的思考和领悟。我们提前安排每一位参加阅读的老师们认真解读自己眼中的《红楼梦》,在温馨的沟通和交流中激起智慧的火花、感悟人生的哲理。</p> <p> 第一个参与分享者是二小的周翠玲老师,周老师深情的告诉大家:“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各有千秋的伟业,那《红楼梦》必是千秋万代的惊世巨著;如色彩斑斓的文化阵地,是一代伟人梦想的天堂,那《红楼梦》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如果历史遗留的文化阵地是大海里的浪涛,红楼必是浪涛的波峰。”</p><p> 《红楼梦》的横空出世,使千篇巨著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走进《红楼梦》仿佛进驻了“大观园”这座深宅大院,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忍不住惊呼:“此书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有几回!”</p> <p> 第二个分享的是思茅二小的朱迪晶老师。朱老师分享的是著名现当代文学作家杨绛创作的《我们仨》,李老师在杨绛先生的作品中感受到:平静是一种力量,一种能改变命运的独特力量。如果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如果也能把平静这种力量践行,尊重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那我们的教育不就更加的和谐,更是我们希望的看到的样子吗?</p> <p> 思茅二小的罗曼露老师说《红楼梦》是一座“富矿”,常读常新,并且有永远都开采不完的“宝藏”。不读红楼梦,人生就会有很多的遗憾。</p><p> 罗老师分析:黛玉是一个真诚、自由、追求“至纯”的人,但她的一生是痛苦的,因为她拥有着“知书不识礼”的性格;</p><p> 宝黛爱情只是红楼梦的一条线索,它借此来展示封建社会的社会百态,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新旧时代交替的无奈与落寞。</p> <p> 普洱二中的刘永林老师从七个方面来解读红楼梦:1.红楼梦是文学创创作中的“维纳斯”,它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残缺的美。正是因为这种“残缺”,才显得无比的“美”,因为残缺,给了我们读者无限的想象和创作空间;2.《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种复杂的美。每个人身上既有可贵的品质,也有诸多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还用王熙凤、探春、秦可卿三个杰出的女性进行对比分析;3.《红楼梦》作品的创作显示了一种结构之美。可谓草蛇灰线,千里伏笔;4.红楼梦的语言创作有一种谐音美。还专门提到了林黛玉的“林中挂”在江浙一带的方言里面“挂”应该读“贾”,意思是林黛玉是“贾中林”,揭示了她寄人篱下的悲苦命运;5.《红楼梦》整部作品展示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之美。贾宝玉在现实中是一个“废物”,是一个“混世魔王”,但他的思想却是伟大的、超前的。他能在当时的社会摒弃做官,尊重女性…这些思想在今天读来,越发真切,越发难能可贵;6. 《红楼梦》整部作品展现出一种变化之美。刘老师专门提到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谈《红楼梦》时,有读者问周先生,如果在《红楼梦》里选择妻子,会选谁呢?周老回答:少年时期喜欢史湘云,成年后偏爱林黛玉,结婚对象薛宝钗更适合,有孩子后发现李纨是很成功的母亲。</p><p> 刘老师还通过对比分析,告诉我们《红楼梦》是一部展示不同阶段女性成长需要不一样“坐标”的百科全书,值得每一个女性阅读。</p> <p> 普洱二中的马艳霞老师分享时,告诉我们:残缺美使整部《红楼梦》更经典、更真实、更接地气。具体分析宝玉、黛玉的性格优势和缺点,告诉我们:正因为有了这些缺点,才让每个生命个体更加的鲜活,也更加的真实。所以,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活在当下的人,勿念过往,不惧前方的人。</p> <p> 思茅七小的陈迪吉老师对《红楼梦》中的元春做了一个详尽的分析。元春在整部书中出场不多,却是整部《红楼梦》中家族背后最强大的背景,一个家族中爬得最高的人,往往也是最辛苦的人,因为一家人都仰仗着她,而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回顾四周,竟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元春是最优秀的,但也是最悲剧,她的命运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整个家族。</p><p> 元春矛盾的性格引发了我们陈老师诸多的思考,比如说:我们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说话要注意分寸,学会控制情感,不轻易落人以柄;做事情应该尽量周全,让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感觉;嫁的好,不等于过的好;不要愚忠愚孝,把自己看轻一点,或许活得更轻松一些……</p> <p> 思茅实验中学的李璟老师从《红楼梦》中悟到了我们现当代教育中,教师应如何去和你的青春期的孩子们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红楼梦》讲述的就是一群十二三岁孩子们成长的故事,从《红楼梦》中孩子们的成长入手分析,在《红楼梦》中读懂青春期的孩子:用善良去引导孩子们,挖掘孩子们内心的真、善、美。</p> <p> 思茅七小的肖维姝校长把《红楼梦》跟《解码青春期》这本书进行对比阅读。她说:在青春期,心灵和身体的突变,就像一场剧烈的风暴,每一个看上去叛逆,难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强有力的支持。你需要了解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掌握与你十几岁的孩子沟通与相处艺术,才能更好的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p><p> 肖校长还分享了“孩子(现在还)写不出来的信”:1.我真的需要这场斗争,特别需要,现在我需要恨你,也需要你能够经受得住,我需要你经受得住我对你的憎恨和我对你的憎恨,虽然我也恨这场斗争,但我需要它。2.请紧紧抓住绳子的另一端,请相信,在所有为我做事的人当中,唯有你所做的最为重要。</p> <p> 寇锡海老师的解读角度更为独特,它把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和现代孩子们手中的手机进行了对比,揭示出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人类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教育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不知不觉中没有了童年。</p> <p> 思茅区教育体局局长李艳芬老师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发言。李老师提到《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和“渺渺真人”,它们其实是同为一体的。还把《红楼梦》中的黛玉和妙玉进行对比分析:从出身家世、教育程度、孤傲性格、背井离乡等几个角度分析,得出:“黛玉”是红尘中的妙玉,妙玉是佛门中的“黛玉”,最后他们都换化成了“宝玉”。</p> <p> 最后,李老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文学作品的解读中“超越小我,走向大我”,也希望我们的读书会也由起初的“石头”,经历岁月的砥砺,最终幻化成一块真正的“宝玉”。</p> <p>撰稿:张苹华</p><p>编辑:陈迪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