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革命的一生</p> <p>戰斗的一生</p> <p>《东北沦陷时期唐景阳短篇小说选》序言 (略)</p><p>唐景阳,笔名林珏、达秋、刘耳、井羊等,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著名作家。1971年5月25日,因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含冤逝世,享年57岁。</p><p>作为东北作家群的一位战士,唐景阳是伴随着祖国的苦难而进入文坛的。他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对白山黑水,对故乡的父老乡亲有着极为深沉、挚热的爱;对烧杀掠抢的日寇,对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府,对黑暗的旧社会有着切齿的痛恨。因此,他的早期作品再现了东北人民的苦难和反抗的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字里行间流露了对日本帝国主义黑暗统治的悲愤控诉,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东北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p><p>为老人家出本集子,是我多年的愿望,随着对他的作品的搜集和对东北文学史的再学习,我这种念头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p><p>1984年11月2日,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的骆宾基老师来了封信,他说:“林珏同志能编集子,我也在念念之中的事情。我以前曾与哈尔滨关沫南同志谈过,为了现在瑞士的赵淑侠女士所编之《三十年代东北作家选集》,约关寄过关于林珏的传记,后来给我寄来打印件及照片,小说《山村》一篇已寄去了。林珏生前写过的作品,我知道1937年黎烈文编的《中原》、茅盾编的《烽火》、夏衍编的《光明》都有,还出过短篇集。今春见到韩念龙同志还提到林珏1937年在上海的情况。”</p><p>辽宁省作家协会的老作家梁山丁老师也曾多次来信提到要为唐景阳出一本纪念文集。1989年9月18日他在信中说,他正在编辑《萧军纪念集》书,如果1991年在林珏逝世二十周年时,能为他出本纪念文集,那将是他所盼望的。正在山丁老师着手筹集资料准备编书时,因患脑血栓住院,便将此事搁置下来。1991年末,山丁老师又抱病提出此事,他在1991年12月18日来信中写道:“我和陈隄(哈尔演文学院院长)商量,给唐景阳编个诗文集,书名叫《林珏诗文选》或《林珏小说选》,将年表附在后面,由我写个序,1992年上半年可以出版。”后因为年齡及身体诸因素,该书迟迟未能成集,一直到他去世前还几次提及此事。</p><p>为了纪念这位30年代战斗在抗日斗争第一线的英勇战士,为了把他的战友们的愿望变成现实,我将唐景阳同志早期的部分小说选编成集,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加快了工作进度。</p><p>唐景阳同志的早期作品距离现在已经60多年了,查找和重新积累资料的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在亲友们的热心帮助下,找到了1936年由上海万叶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鞭笞下》和1939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山村》。遗憾的是另一部短篇小说集《火种》以及其他一些作品如中篇小说《苦狱》和大量的诗歌、散文等,因为没有找到,这次未能编入本书。</p><p>另外,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有关书刊。其中里面有关于介绍唐景阳及其作品的文章,从中集取了一部分编入本书中。在此,我对这些文章的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p><p>这部小说选献给这位东北文坛上的老前辈,献给关心怀念着他的同事和战友们,献给他所热爱着的白山黑水及关东大地的父老乡亲!</p><p> 编者</p><p> 1997年12月</p> <p>《哈尔滨日报》及首任社长唐景阳</p><p> 2011年9月30日</p><p>哈尔滨新闻 > 冰城纵览 </p><p> 1945年11月25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2号,中共哈尔滨市委机关创办了《哈尔滨日报》,这是我党在解放区大城市中创办较早的一张党报。《哈尔滨日报》在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决战前夕,给哈尔滨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p><p> 11月23日,北满分局、松江省工委、松江军区撤至宾县。哈尔滨市委及其他从事党群工作的同志转入地下。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哈尔滨市委为了继续开展工作,向哈尔滨80万市民宣传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中共的方针、政策,粉碎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决定由共产党员唐景阳以个人名义申请办报。11月25日,在《松江新报》基础上,市委机关报《哈尔滨日报》与读者见面,社长唐景阳。</p><p> 唐景阳,1914年生于黑龙江省安达县(今安达市)。他从小家境贫寒,但用功读书。“九一八事变”后,曾参加抗日义勇军。1932年,考入哈尔滨第二中学。此间,他积极加入张贴传单和油印散发小册子等反日活动。1934年冬毕业后,在鼎新小学任教师。在此前后,唐景阳还积极投身哈尔滨的左翼文化运动,在哈市最有影响的进步刊物《国际协报》上发表三十多篇诗文。1936年,他与夫人前往上海,与在沪的东北作家群一起从事创作和教育工作。193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进入苏北抗日根据地,先后在鲁迅艺术学院、新四军鲁艺文工团等单位工作。抗战胜利后,随新四军三师回到东北。1945年11月12日到达哈尔滨。</p><p> 早期的《哈尔滨日报》为四开两版,日刊。1版为要闻版,2版为地方新闻及副刊《文化公园》。它出版的第一天,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委员会告全市人民书》,传达了党的声音。从11月到12月间,《哈尔滨日报》主要报道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新华社电讯稿,传达来自延安党中央的声音;二是用充足的版面发表抗联战士写的回忆录,这些回忆录主要有李兆麟将军的《露营之歌》,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民族英雄赵尚志、赵一曼的英勇斗争事迹,哈尔滨铁路工厂、哈电车厂、工大、哈尔滨口琴社和哈尔滨近郊农村的抗日斗争情况。</p><p> 1946年3月9日,东北抗联将领、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在道里水道街9号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此事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哈尔滨日报》全面系统地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胜利后的和平民主建国局面和酝酿全面发动内战的阴谋。3月12日,该报以《民族英雄千古奇冤,张寿篯将军(李兆麟)被害》为题进行了突出报道,并刊登社论《中国反动分子残害李兆麟同志》。</p><p> 《哈尔滨日报》不仅旗帜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我党对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斗争,而且组织编辑、记者积极参加实际斗争。1946年初,国民党警察当局逮捕了一些朝鲜侨民,并查封了朝鲜侨民协会。报社在支持朝鲜侨民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中,一直和朝鲜侨民站在一起。市委还通过报社记者为处于困境中的朝鲜侨民送去10麻袋粮食,表示支援。</p><p> 5月,《东北日报》由长春撤到哈市,东北局决定《东北日报》与《哈尔滨日报》合并。</p><p> 唐景阳历任哈尔滨市政府秘书长兼文教局长、《东北日报》社副社长、哈尔滨市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松江省政府文教厅长、沈阳师范学院副院长、辽宁大学副校长等职。唐景阳一生坎坷,1959年反右倾运动被错误处分,1971年5月25日逝世。1980年,他得以昭雪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名誉。</p><p>作者:史言(市委党史研究室)</p><p> 刘育刚(哈尔滨工程大学)</p> <p>《东北现代文学史》第三篇155页是这样介绍他的:林珏,原名唐景阳,1914年生,黑龙江省安达县人。少年时在家乡读书。1929年春天来到哈尔滨,先是做工,后在哈尔滨二中读书,开始发表文艺作品,逐步走向革命。1936年到上海,其问作品较多,主要有短篇小说果《山村》、《火种、《鞭笞下》。他的作品篇幅比较短小、精怦,语言朴实,感情含蓄,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少数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p> <p>《中国文学家辞典》现代第四分册347页是这样介绍他的:</p><p>林珏(1914.5.22~1971.5.25),现代作家。原名唐景阳,笔名达秋、井羊。黑龙江省安达县人。哈尔滨北满特别区师范班毕业。学生时代参加进步活动,长于讲演。三十年代初开始文艺创作在报刊上发表诗歌与散文,如反映安达生活的《山居散记》等。其后在《国际协报》、《哈尔滨五日画报》、《大北新画刊》及长春的《大同报·夜哨》上发《月夜归来》、《晨曦曲》、《秋之夜》《送别》、《流浪者》、《不要为生命忧愁》、《创伤》、《呼声》等大量诗歌与散文。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到上海,以教书维持生活,与流亡上海的东北作家聚集在鲁迅身边,参与左翼文学活动及刊物的编工作,在《东北作家》等杂志上发表大量作品。四十年代初离开上海参加新四军。抗战胜利后回到哈尔滨。</p><p>解放后他还发表过小说和论文。</p> <p>浓浓的親情</p> <p> 奶奶、爸爸妈妈、老姑和我们</p><p> 1958年于沈阳</p><p><br></p> <p>1954年于哈尔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