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村小”的记忆,让我们一起回到梦想的起点……

*&*(^^)*

<p>  也许是我出生于农村的缘故,也许是我好久没有回老家的缘故,最近总是很想回去看看,看看当年的那所山村小学。这不,今天刚好周末我就约上了儿时的玩伴“西瓜”一起回去转了一下。</p> <p>  我当年就读的“村小”位于一个幽静偏僻的山中———霍家山村,这里保存着自然界最原始的青山绿水。前些年与邻近的天宝村、红星村合并组成了天宝寨村,即使现在够精准的GPS地图也很难找到它的踪影。村小距离老家也不算“太远”,需要走十多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据说以前村小选址多亏了当年的村干部,才能定到了这么一个村子“中心”的位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如今残破不堪的围墙</span></p> <p>  1993年到1996年我在这所学校里念书,可以说这所学校以前承载着整个村子的教育大业,是村里所有孩子梦想的共同起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此照来源于网络</span></p> <p>  记忆中的村小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学校的大门面南,有近三米高的围墙,院内围墙旁有两颗高大的红春树,教学房屋呈倒“L”型排列,房顶盖着笨重的石板,如遇下雨天石板就会“噼噼啪啪”响个不停,窗户是用报纸糊的,一到冬天刺骨的寒风把人手脚冻得没有知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土木石板教学房</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村小一角</span></p> <p>  走进教室只有一块破旧的黑板,二十张笨重的长桌伴着残缺的板凳,一间教室里三个年级挤坐在一起,一组或一列即为一个年级;教学是采取复合式模式进行,若一年级听课,二年级便埋头写作业,三年级就会去院里上自由体育课——玩,彼此互不干扰,学习境界之高,实在让人叹服。</p><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学校大门早已不见踪影</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儿时的玩伴🍉</span></p> <p>  对村小记忆最深的当然还是郑老师了。村里的人都很尊重郑老师,他写的一手漂亮的好字,让你只有羡慕嫉妒恨,每逢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请其写对联,村里人如果碰上什么文字上的事,也是常去请教。那时候学校教学任务他是“一肩挑”,既教语文也教算术还教音乐,《南泥湾是个好地方》这首歌就他教我们的。其实郑老师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普通话说的不是很标准,然而在教我们时还是努力地撇着腔用普通话讲,有一次他教我们读“花儿喜欢太阳”,一不留神带着我们读成了“花儿喜混太阳”……&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启蒙老师郑先生</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校园野花遍布</span></p> <p>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再走到曾经学习生活过的校门口有种久别重逢的感觉,但还是觉得有点别扭,因为这里没有一个能让你安身的地方,昔日高高的围墙已是千疮百孔、残破不堪,操场也是荒草丛生、野花遍布,教室早已沦为了村民用房,院内一片寂静,再也听不到曾经的读书声和下课铃声,偶尔传来几声鸟叫,让你能真正体味到什么叫做“鸟鸣山更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熊茜<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郑世宝</span></p> <p>  如今,村小已经成为记忆。那些苦涩的年华,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纯真无瑕的趣事常在脑海浮现。也许不管岁月如何改变,我们都不会忘掉曾经走过的路,不会忘掉来时最初的梦想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