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家庭的养育应该把三件事做好,即顺势而养、乘势而育和纠偏而行。顺势而养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的独特性,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在孩子身心发展成熟的基础上,采取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养育方式,把他们养好,养身、养心和养性。</p><p>父母还要乘势而育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抓住孩子的个性特征,抓住发展的机会,捕捉教育最好的契机,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这两个方面是教育的积极路径,培养和培育的路径。当孩子发展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纠正,这虽然是教育的消极路径,即干预和矫正,但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教育要在爱和约束之间达成平衡。</p> <p>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榜样,配合老师引导孩子健康成长</p> <p> 家长要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理解老师的要求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不要有抵触心理,不能挑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要理智看待、积极配合,有问题或者疑惑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成长。</p> <p><br></p><p> 家长要看清楚孩子的多样性,每个孩子个体差异不同,要尊重孩子,研究孩子,成长发展是需要过程的,不要急功近利,把不应当的压力和价值观带给孩子只会适得其反。</p> <p> 通过这期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二期“家校社协同育人”一课的学习,将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我认为家庭的养育应该把三件事做好,即顺势而养、乘势而育和纠偏而行。</p><p> 父母还要乘势而育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抓住孩子的个性特征,抓住发展的机会,捕捉教育最好的契机,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这两个方面是教育的积极路径,培养和培育的路径。当孩子发展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纠正,这虽然是教育的消极路径,即干预和矫正,但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教育要在爱和约束之间达成平衡。</p><p> 家长要正确对待学校布置给孩子、或者希望亲子共同完成的作业,不要忘记原点和初衷。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学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转化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性,关键看我们是否有意识的发掘,所有教育工作其目的都是有意识的促进孩子的成长。</p><p> 家长要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理解老师的要求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不要有抵触心理,不能挑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要理智看待、积极配合,有问题或者疑惑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成长。</p><p> 家长要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家庭塑造人,学校影响人,苦难成就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实际情况应该是“父母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父母的基因,言传身教,形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与父母的相似度是极高的,所以家长和学校要坦诚地沟通,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并有效地解决,在日常的学习中,家长不要只关注结果,忽略孩子努力的过程。</p><p>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榜样,配合老师引导孩子健康成长。</p><p> 八年级(2)班</p><p> 王博妈妈</p> <p><br></p><p> 要尽可能利用周边的社会资源,为我们的教育、为我们的孩子建立一个“教育生态圈”,家校社三方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帮衬,把教育的生态系统建设好。即建设好家庭、幼儿园、学校和社区的微系统;建设好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良好互动关系的中系统,保证各社会组织机构之间的外系统发挥好育人作用;最后还要发挥整个社会文化和社会治理体系宏系统的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生态圈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健康、更丰富、更温暖的“社会育人大课堂”。</p> <p>下期预告</p><p>“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三期将于7月10日(周五)上线,来自《父母必读》杂志主编恽梅和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刘肖岑共同为家长朋友们带来“媒介素养与儿童手机使用习惯”为主题的课程,助力您帮助孩子形成信息素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避免成瘾行为。敬请期待!</p> <p>审核人:张珍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