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 考试焦虑

金瑛~心理咨询

<h3>编者按</h3></br><h3>目前,全省中小学已经有序复课,接近半年的居家生活,使一些学生出现了适应困难的心理状况,特别当准备入学后第一次考试时,少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考试焦虑问题,并到我们咨询中心寻求帮助。</h3></br><h3>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两则考试焦虑的小型案例分析。以下为刘长辉老师治疗、整理的内容。</h3></br><h3>案例一</h3></br><h3>小刚(化名),男,高三学生。一模考试结束后小刚很是兴奋,因为他平时的成绩也就是600分左右,但这次一模考试他居然考了648分。他异常兴奋,决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再冲刺一番,把这个成绩保持下来。</h3></br><h3>自此他每天起五更、爬半夜,连午睡时间他都在学习。如此坚持了一周,他开始出现夜里入睡困难的现象,学到午夜的他,躺在床上2小时也睡不着,而且白天焦躁不安、头晕头痛,有时还恶心。他痛苦不已,不得不在家休息。</h3></br><h3>为此小刚痛苦万分,家长也是心急如焚。几次到医院做体格检查,都未见明显异常,内科医生建议他找心理医生,他才来到心理门诊。</h3></br> <h3>案例二</h3></br><h3>晓丽(化名),女,初三学生。刚进入初三不长时间,晓丽因为经常心烦、坐卧不安、对学习没有兴趣、爱发脾气而被妈妈带到心理门诊就医,诊断抑郁症,回家服用抗抑郁药治疗,效果尚好。一周后,晓丽就又重新回到了校园。</h3></br><h3>就在其父母暗自高兴,并要求其重拾自信的时候,晓丽重蹈旧辙,而且越发加重,经常无原因地跟同学生气。上课听不进去,时常在还没搞明白前一个问题的时候,老师已经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讲解了。她觉得心悸、胸闷、尿频,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得不重新来到心理门诊。</h3></br><h3>经过对二人的成长经历、与重要他人的关系、防御机制、情感、关系模式、信念等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后,诊断均为考试焦虑。但两个人的形成机制大相径庭。</h3></br><h3>解释</h3></br><h3>首先我们看看小刚考试焦虑形成的机制:</h3></br><h3>幼年时妈妈因为工作忙,他出生后三个月就交由爷爷、奶奶带,而爷爷奶奶平时喜好打麻将,玩到兴起时经常听不到哭醒的小刚的呼唤。</h3></br><h3>从客体关系理论维度来看,3个月大的小刚还处在共生期,即一个全能的自恋状态还没有结束,也就是说在生命之初,婴儿是完全自恋的。他感到世界都听从他的召唤,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他创造了世界。当他听到外面的声音,他会认为是他创造的;当妈妈对着他微笑,他以为是他遥控了一个娃娃。在婴儿自恋的幻觉中,他认为是他的意愿指挥着妈妈满足他不同的需求。可是这个3个月大的婴儿还没有享受好全能自恋的幻想时,他被交给不是很细心的爷爷奶奶来带,使其全能感过早地、突然地被扼杀在摇篮里,这样就在幼小心灵里留下不安全的、不被关注的感受或体验。</h3></br><h3>带着这样的感受形成了他对客体最初的情感反应和关系,即感觉到自己不被接纳、不被重视的客体关系,以及被忽略的情感体验。一旦这种感受和关系内化成自己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婴儿就会把这种心理结构当成模板并以同样的方式来面对他人或客观世界。难以接受具有这样特点的自己,而且会让内心产生焦虑,使自己大部分精神能量投注于此,一旦遇到精神刺激,就会让个体重新体验内心焦虑的感受。小刚一模考试结果出乎预料,如同范进中举一样也是一种精神刺激,而之后的努力却得不到相应的效果对小刚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双重压力之下,诱发了他童年的分离焦虑,使得其出现考试焦虑症状。</h3></br> <h3>再看看晓丽考试焦虑形成的机制:</h3></br><h3>她的童年是幸福的,爸爸妈妈对她百般呵护,只是希望她能好好学习,将来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所以自打上初中后对她在学习上一直要求很严。平时上课不说,周末休息时间几乎都用于补课,关键是晓丽在学习中也自得其乐,所以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h3></br><h3>到了初三,其他同学也开始努力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而她却发现自己近期无论怎么努力,学习成绩总是原地踏步。为此心烦、坐卧不安、对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后来经休息和治疗,虽然症状好转,但重新进入学习情境时,其症状再度加重。由此提示,其矛盾的心理冲突并没有解决。</h3></br><h3>经过仔细分析,发现晓丽的学习在上升阶段时,她能一心一意的学习。可是当她的同学迎头赶上时,她开始关注同学是怎么学的?同学上课怎么那么认真听讲?而自己为什么不能全神贯注地学习?她每天把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观察别人,导致在学习上投注的精力明显减少,而对此她又百思不得其解,故而焦躁不安。当她脱离学习环境的几天,不再关注此问题时症状缓解,重新回到学校并努力完成父母赋予的任务时,其焦点再次集中于同学如何学习时,问题又重新出现。</h3></br> <h3>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详细分析,小刚、晓丽了解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症状也就很快缓解了。应该说,在人生的重大选择或应对时,所有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比如说中考、高考、择业等,焦虑是面对重大问题时正常的、适应性反应,只是看当事人如何应对。</h3></br><h3>自我帮助</h3></br><h3>笔者认为面对考试焦虑需要做到如下几点:</h3></br><h3>1.识别考试焦虑。考试焦虑分考前焦虑、考中焦虑、考后焦虑。焦虑的特点如下:</h3></br><h3>心理层面焦虑:无原因的或与原因不相称的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出现郁闷、精神错乱等现象</h3></br><h3>躯体层面的焦虑: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悸、气短、胸闷、胃胀、大便性状改变(腹泻或干燥)、小便频繁、周身乏力、盗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的改变,但检查又无相应的器质性改变</h3></br><h3>心理生理症状:失眠、胃纳不佳</h3></br><h3>运动性不安等</h3></br><h3>如出现以上症状,影响到学习、社交、生活功能,则考虑是考试焦虑的表现。</h3></br><h3>2.正确认识。出现焦虑症状不要慌张,以上症状多是对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的正常反应,只有因为恐惧这些症状,而注意力全部放在此类症状的解决上,导致恶性循环才会影响学生的社会功能。</h3></br><h3>3.症状出现后,要学会转移注意力,把放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转移到其他的兴趣、爱好上。如果没有兴趣、爱好也要学会倾述,就是把自己的担心、害怕对亲人、朋友进行倾述。</h3></br><h3>4.要培养自己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画画、唱歌等。</h3></br><h3>5.引导自己做“白日梦”,即让自己处于冥想状态,让自己的思绪信马由缰地自由驰骋,达到放松后再重新回到学习境遇中。</h3></br><h3>6.经常与心理医生沟通。</h3></br>  <h3><strong>刘长辉</strong></h3></br><h3>辽宁心悦心理签约专家</h3></br><h3>沈阳众安精神专科医院院长</h3></br><h3>曾任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疑难病会诊中心主任<br></br></h3></br><h3>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h3></br><h3>中国性心理协会委员</h3></br><h3>辽宁省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委员</h3></br><h3>本文为原创文章。图片来源:unsplash。欢迎转载,但转载前须注明“来源:辽宁心悦心理”。</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eAqpX7jNH_SK3b_2tKCWe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