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幸运,自己是一名辛勤的园丁,每个春秋都在校园里和祖国的花朵一起愉快度过,而不是路过。从19岁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青年,到知天命之年的两鬓斑白,我用整整37年的光阴,坚守讲台、守望教育,见证校园的变迁、怒江教育的发展,成就梦想、实现愿望。因为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给孩子们上课我很幸福,当他们的老师我很享受,所以,我能读懂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理解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求女成凤,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杰作”,和孩子们一起留下了光阴的故事,对“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了更深的领悟。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算不上是好老师,但我是个有获得感、幸福感的老师,成为“四有好老师”是我梦寐以求的。我懂得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家长,另一个就是老师。为此,我一如既往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一贯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始终以育人为本,敬业为重,言传知识,身教做人,运用所学,指导教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博得同仁的尊重、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赖、社会的认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教学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也跻身于“云电杯”云南省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创新十佳教师、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云南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坊坊主、首届怒江名师、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名师的行列。 可以说,怒江师范附小是我摸爬滚打、怀揣教育梦想的摇篮,实验小学是我发光发热、专业成长的天地。我始终坚信教学除了分数,还有诗和远方,因此,我笔耕不辍,拿做来教,以身示范,业余撰写的《我的ABCD老师》等五篇下水文分别获全国二、三等奖;《小船启航》等23篇散文分别被《怒江报》《怒江》《怒江文艺》刊载;指导的数十篇学生作文在《云岭春光》《怒江报》《怒江教育》《蜜蜂报》发表,40篇教学论文中,有35篇被《怒江教育》刊载, 2篇论文在省级刊物《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上发表,结合课题实验研究撰写的2篇论文分别在国家级刊物《东方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刊发。虽然文章捉襟见肘,但其中有我的思考、我的声音,足以当酒自醉。<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教学是一门心灵碰撞的学问,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学问,也是一门精彩的语言艺术。多年来,我在有为和难为之间有所作为。 教学中,我尽量做到一视同仁,常常用“一生之计在于勤”与孩子们共勉;课堂上,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站立在课堂中央,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尽量做到用爱心碰撞学生心灵,用信心点燃学生希望,用耐心倾听学生心声,用细心捕捉教育时机,用慧心启迪学生灵魂,用责任心呵护每一名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好服务。1997年,我参赛的《蟋蟀的住宅》获怒江州第二届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1999年,到文山参赛的《田忌赛马》获得云南省一等奖。2000年——2002年,始终参与了学校第一轮“人格精神力量培养及方法”的省级课题实验;2002年——2005年,始终参与了“小组课外阅读•循环练笔”课题实验,此课题被纳入我省教育科研“十五”计划第二批立项课题。自开展循环练笔实验至今,已连续十六年坚持指导一批批学生勤于悦读课外书,乐于津津有味地写循环日记,孩子们开心我也快乐。我将这个方法连同《读故事 讲故事 写故事》微型课题研究方法推荐到泸水一小、大兴地中心校等进行推广。 2018年,云南省和学忠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坊申报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以怒江州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例》被立项为州级课题,目前正在申报结题;2019年4月,又完成《重阅读轻表达教学策略研究》的申报评审工作,5月,被列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三五”课题,课题批准号:kc2019-037。7月10日上午,如期举行了本课题开题仪式,完成了问卷调查。 学校是两代人成长的地方,不能只有学生成长,还应有教师的成长。我曾经随云南省特级教师讲学团到贡山、福贡两县巡回讲课,为怒江州特级教师评审活动上参评课;为迪庆州的教师上示范课;为泸水市老窝中心校教师上作文指导课《读如蜜蜂采蜜 写似春蚕吐丝》,为泸水县新建完小和我校语文教师上作文教学示范课《描写一处景物》都得到高度评价,时隔多年,老师们仍记忆犹新;曾为我州500多名一师一校的教师开展了两期的“教材教法培训”,并献课《最大的书》和《三个孩子》。作为专家组听课评课教师,参加过怒江州教育局对泸水市教育综合督导检查,足迹遍布泸水县六库镇、老窝、片马、上江等九所完小,还撰写了《泸水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仅2013年至今,我先后组织100多人次参与送教下乡,所到之处城乡教师思维碰撞,互相启迪,大家带着疑惑和期待而来,带着收获和满足离开。 2013年我在大兴地中心校为全体语文教师做题为《小学作文教学杂谈》的专题讲座;2014、2015年我两次率队到秤杆乡中心校开展送教下乡帮扶活动——教材分析、梳理,交流备课方法,观课议课、展示交流、示范引领、质疑问答等特色大受欢迎;两次应邀出席了六库镇中心校在大密扣完小、六库镇九所完小举行的“同课异构”的教学交流活动,对骨干教师展示的《月光曲》等7节课进行过点评、指导,特别就《读懂对人物话,理解课文内容》与来自9所完小的教师进行了交流分享;2016年,参与了怒江州教育局关于开展“国培计划(2016)”——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集中培训,共培训学员200余人,我的专题教学讲座《教师美好则生命美好》深受学员欢迎; 2017年,在上江新建完小支教期间,应邀到龙潭完小分享教学经验,所上的公开课《景阳冈》和作文讲评示范课《我喜欢的游戏》令同仁们耳目一新。 2018年,我第一次进入独龙江九年一贯制学校,指导课堂教学比赛并开展送教活动。针对学校目前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有教无研、教多研少、费时低效、公开课和常态课界限分明的现状,我做了题为《教研活动要注重实际实在和实效》讲座,强调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教研活动是老师成长的扶手,专业成长的阶梯。我在实验小学做的讲座《阅读教学杂谈》从阅读教学总目标、目前学校一至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问题、几点提醒、感受大师的风采几个方面,阐述了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理解词句、概括段篇,体会情感 、领悟中心、掌握表达在各个学段的重要,更加清楚“读”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是阅读教学最根本的手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 把语文教到学生心里,更要教到学生手上。同年11月,我率队到泸水市老窝镇中元完小送教,结合自己几十年的小语教学经验,题为《乡镇小学习作现状与对策》的讲座,对乡镇小学习作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乡镇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由于讲座道出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心声,得到了在场老师的高度共鸣。 云南省和学忠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坊申报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以怒江州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例》也被立项为州级课题,我亲自设计“学生调查问卷”,指导坊员着手完成问卷、分析,为课题的后续工作奠基。我在本校做的《提高师德师风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讲座,从身边的人说起,讲了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告诫老师们师德=师爱+师能。阐述了为人师表、师德至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的核心永远是对孩子的爱。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赴京参加集中研修的云南省小学语文和学忠名师工作坊一行10人,以《梦在远方 路在脚下》为题,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了汇报。阅读课究竟怎么上?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其中,师生在阅览室上阅读课,运用我设计的积累卡、记录卡留下阅读痕迹,应该算是是有益的尝试,得到家长肯定。学生开阔了眼界、增加了阅读量。 目前我已完成“亲子阅读方案”的初稿,不久就会落地开花。2019年12月,在与小沙坝完小开展教学交流中,我的讲座《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让老师们印象深刻;2020年6月,我制定送教下乡方案,做题为《贴着地面飞行——精神站立 业务行走 德行双修》的讲座,得到泸水市上江镇城墙坝的老师们的称道。<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10年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以来,我致力于学校“愉快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推进。在校本培训方面开一类培训之先河(对全校语文教师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运用》一书的培训。)2011年,制定出的《怒江州实验小学备课方案》,为全校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提供模板;为了《怒江州实验小学教师论文集锦》《怒江州实验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荟萃》的早日问世,心甘情愿地放弃一个个节假日,不拿一分报酬。2013年以来开展的教学骨干与特岗进教师、年轻教师“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已经成为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阳光走廊,我先后与4名年轻教师结对。2019年10月,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旨在助推学校整体发展,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政治思想,尽快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课堂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延续传、帮、带优良传统,实现师徒结对共成长的目标,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效果。 2016年亲自撰写《怒江州实验小学民族文化传承实施方案》,之后不断完善方案,依据“家长所需、学生所爱、学校所能”的培养原则,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展示,人人有特长”的要求,每周五下午,全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全体同学人人参与,一个不少。充分发挥学校的优质教师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每个孩子得到发展。2013年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17年任名师工作坊坊主以来,我亲自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峡谷精英”微信群、QQ群,与全州四县的10名成员,50名学员、10名坊员一道成长,三名成员还当了校长。为了发挥实验小学、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加快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教学教研能力,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我制定一个个教学交流方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带领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团队、工作坊坊员、统编三科教材名师工作室课题组成员,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线上、线下的研修活动,足迹遍布泸水市龙潭完小、新建完小、大兴地中心校、秤杆中心校、老窝中心校、中元完小、大密扣完小、小沙坝完小、城墙坝小学,所开展的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成为校际交流的一道独特风景。原大兴地高李全校长很有感触地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得到实验小学高手指点。” 2017年最叫我难忘的是经过一个月的撰稿、整理,学校申报全国文明校园成功,我切身体会到了写稿难、改稿更难;2019、2020连续两年,工作室还在全州教育质量分析会上做交流发言——《让教研大有作为》。<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以上是我工作多年的一个缩影,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取得的可圈可点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家长们的支持,专家学者的倾囊相授,同伴的互助。我很庆幸,受学生喜欢,又折射到我的课堂,辛勤的付出与快乐的收获成正比。多年来我所教的班级成绩优异,班风好、学风正,尤其习作水平提升快,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学生的成长路上有老师,老师的人生路上有学生,师生彼此温暖、彼此成就。感谢孩子们成就了我连续18年评为学校“先进教师”;2012年,在怒江州幼儿园、小学学科教师论文比赛中,我的论文《厚积薄发 引领示范》荣获一等奖;2013年11月,《课堂小练笔作用就是大》在参加云南省教育科研论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16年9月,获得怒江州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语文学科一等奖;同年10月,被授予“怒江州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018年,还有幸接受了中国教育电视频道记者矫东的采访、怒江报记者陆聘婷的专访。在教育部统编三科教材西部巡讲活动怒江站开幕式上,我代表怒江教师做了表态发言,还有幸与北京光明小学武琼名师结对。我的美篇《点灯人 引路人》《风景新建独好》等五篇在“悦读怒江”播出。 回头想做过的教育梦,回头看走过的育人路,作为一名怀揣教育梦想37年的资深教师,我更加珍视教书育人的职业,并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要求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一路筑梦追梦圆梦,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不论我们的教育做的怎么样,都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去改变。哪怕只学到一点点,我们回去做一点点的改变,我相信,在“讲给你听,做给你看,带着你干”三个方面花力气,在“为什么做事”“要做成什么事”“怎么更好地做事”研究三个方面下功夫之后,我们的教育也会有大的变化。我要努力做学习者、研究者、反思者,时时做、时时想、时时改。用蚂蚁的眼睛深入参与、用蜻蜓的眼睛全面探究、用飞鸟的眼睛统整反思。把深度理论引领、课堂观摩、访谈交流、每天复盘等活动,融入教学实践,潜心育人做良师,感动你我育桃李。继续按学有方向,教有特色的目标要求自己,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在教育教学中成名师,在德行双修中树名望,成长为教学生活充实、教学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立场坚定、有温度、有情怀、有故事的老师,成长为育人的模范,教学的能手,科研的专家。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无论过程有多艰辛,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眼望星空、脚踏实地,用手中的粉笔书写美好的教育人生,大展怒江峡谷教师的风采,让边疆孩子拥有良好的启蒙,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br data-filtered="fil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