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 聊天下事(21)

快乐分享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托尔斯泰庄园故居</p><p><br></p> <p>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像</p> <p>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俄罗斯文学是璀灿夺目的瑰宝;在俄罗斯文豪矩阵中,列夫·托尔斯泰以其众多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成为举世公认的巨擘。中国读者对俄苏文学、对托尔斯泰是熟悉又喜爱的。当您到莫斯科旅游之余,不妨再乘车南行190多公里,就可以到图拉市,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庄园故居以及他的墓地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我没去托尔斯泰庄园之前,别人相告,庄园里主要就是一座故居和一个什么标志都没有的坟墓,没啥可看的。但当我参观了这座庄园,对托翁更加肃然起敬了。通过这里 ,我更直观地认识到托翁是怎样背叛他出身的贵族阶级,怎样力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和行动改革社会,成长为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的,也对列宁所说的,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p> <p>  写作中的托尔斯泰(素描)</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托尔斯泰庄园所处的具体位置叫雅斯纳亚·波良纳镇,俄语意思是“明媚的林中草地”。行车至此,您沿着宽阔的乡间道路走向庄园时,会在丘陵起伏的平坦之处,看见一大片绿荫在阳光下闪烁,这片绿荫就是“明媚的林中草地”。人们知道,在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中,都有“明媚的林中草地”的影子,但您可知道托翁在这片草地上是怎样思考、写作和劳动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828年,托尔斯泰出生在这里,1910年去世后也安葬在这里,除了在外地不多的时光,他在这个庄园生活了将近60个春秋,并写下了不朽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等,所以人们把这块林地称为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坟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庄园,左侧是碧波荡漾的池塘,沿着古老的土路走入林中最茂密的地方,可以看到一栋十分朴素的白色绿顶的二层小楼,这便是托尔斯泰故居,现在做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栋建筑是托尔斯泰外祖父沃尔康斯基公爵留下的。他曾是伊丽莎白女皇的侍卫官,地位显赫;他女儿,也就是托尔斯泰的母亲出嫁时,庄园作为陪嫁物送了她。托尔斯泰两岁丧母,9岁丧父,兄弟分家时他继承了这座庄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走进这块世袭的贵族庄园,迎面而来的并不是满目富贵豪华,而是围绕故居的草地、鲜花和苍翠浓密的树林。在阳光照射下,白色故居栩栩生辉,鲜花树木充满生机,河流湖泊波光粼粼,草地果园绿色怡人。正是这些四季各异的自然美景,为托尔斯泰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步入故居,首先看到门厅四周都是书柜。墙上挂的皮包,是当年取送书信报纸的,玻璃厨里陈列的几杆猎枪,诉说了托翁年轻时的狩猎爱好。</p><p class="ql-block"> 一层的书房,是由储藏室改造而成的,托翁喜欢在这个家中最安静的地方写作,这里还保存着他那些名著的手稿和信件。托翁使用的书桌和椅子都比正常的桌椅矮,据说是因为他视力不好,又不愿意戴眼镜,所以就把桌椅的腿锯短,调到视力合适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二楼有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厅,托翁在这里接待过屠格涅夫、契诃夫、高尔基等,墙上还挂着他们的合影。托尔斯泰喜爱音乐,当年的钢琴仍摆在原处。大厅墙上有两幅托翁的画像,有名画家列宾画的,都是我们印象中的托翁形象。墙上还有他夫人和几位祖先的画像。读书写作是他一生的职业,二楼的藏书室里,存有各种书籍2.3 万册,涉及30多种文字,托尔斯泰全集有90卷之多,有许多文坛巨匠亲笔签名的赠书,还有中国古籍的西方语种译本,如《道德经》《大学》《中庸》以及介绍中国的书。</p><p class="ql-block"> 书房里还有一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1907年赠送的录音机。它让后人听到了托尔斯泰真实的声音,它记录了托翁讲的几个小故事,和他与孩子们的谈话。</p> <p>  俄罗斯文学的三位巨匠在一起:托尔斯泰、契柯夫、高尔基。</p> <p><br></p><p> 在故居里,还能看到托翁与农民一起干活使用的镰刀、绳索,他常穿在身上的肥大宽松的农夫罩衫。他就是穿着这件罩衫整天和农夫们在草地上割草,在暖窖里试验种植其他植物,也许,他正是在繁忙的体力劳动和永不停息的实验中,去获取心灵的宁静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p> <p>  </p><p> 与整个阔大的庄园相比,托翁故居的小楼显得小了,也算不上精致,他一家人住在这小楼里显得有些拥挤;房内的装修和摆设都很平常,完全看不出贵族之家的华丽。其实,故居的局促、简朴,反映的似乎正是托尔斯泰内心的矛盾和他所寻求的理想。</p> <p><br></p><p> 托尔斯泰的外祖父是公爵,祖父是伯爵,父亲是退役中校,他可称得上“富三代”了,但他厌恶贵族社会的奢侈和空虚,同情热爱勤劳朴实的农民,庄园里的农奴、仆人、马车夫、厨子等都是他的好友,他们艰辛的生活令他内心苦闷,引发了他对地主庄园、对农民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他对自己所过的寄生生活感到不安,一直想放弃这些,甚至把土地分给农民。他想帮助农奴改变生活,在庄园内开办了一所学校,亲自给农奴的孩子讲课。他还在周边村庄开设了20多所公益学校,希望能以此唤醒农奴的反抗意识。</p><p> 托尔斯泰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革的愿望,他为废除农奴制做出的努力,招来了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和阻挠,也没能获得农奴的信任和理解,最终他解放农奴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他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这种矛盾是俄国社会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信念与现实无法调和的写照。他在这幢小楼里完成的最后一部伟大作品《复活》 ,就充分反映了他的这种精神状态。</p> <p>  </p><p> 托翁晚年的家庭生活也不幸福。托尔斯泰34岁时,迎娶了宫廷御医的女儿、17岁的索菲亚。婚后索菲亚帮助托尔斯泰誊写、整理文稿,家庭生活曾是和睦宁静的。但晚年的托尔斯泰由于思想观念的巨变,完全抛弃了贵族阶级的立场和生活,甚至要捐出财产和庄园,这让养尊处优的索菲亚难以接受。他们经常争吵,最后导致1910年10月28日托尔斯泰突然离家出走,十天后也就是11月7日病逝在临近图拉的阿斯塔波沃车站,临终也没见妻子一面。</p><p> 托翁书房的桌上摆着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托翁在离家出走的前夜,读到小说的144-145页,现在这本书就一直这样翻开摊着,仿佛在等待主人的归来。</p> <p>  托尔斯泰夫妇</p> <p>  </p><p> 沿着庄园幽静的小路,便能走到托尔斯泰的墓冢。这是一片不大的林间空地,在几棵高大的橡树下,有一个长方形的土包,也就50公分高,像是个台阶,上面覆盖了绿油油的小草。就在它下面,长眠着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托尔斯泰。遵照托翁的遗愿,家人将他的墓地做的极其简朴: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没有十字架,如果没有标示牌甚至连“托尔斯泰”这几个字都见不到,有的只是长满青草的黄土和周围无语的森林。坟墓是那样的质朴无华,那样的不引人注目,而这,正是托翁放弃贵族身份和生活的最后表达。托翁真的是放弃了一切,以森林中的一抔黄土、一片青草,作为自己的最好归宿。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无限感慨地赞许托翁的墓地,那是“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p> <p>  托尔斯泰墓地</p> <p><br></p><p> 二战期间,德军占领了托尔斯泰庄园。庄园里的农民子弟中学成了第2坦克集团军的指挥部,托翁故居也成了中央集团军和柏林集团军的司令部,他创作小说的拱顶房间住进了德军士兵,德军名将古德里安住进了庄园面包房。</p><p> 尽管故居的大部分物品已提前转移到后方,但仍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德国人偷走了托翁的挂钟、书架、马鞍以及墙上挂着的一些珍贵照片,把家具、画作和藏书用来生火,撤退时还放火烧毁了托翁的书房。更可恶的是,德国人还在托翁墓旁埋葬了许多病死的德军尸体。一位倾其心力创作《战争与和平》,一生追求和平、痛恨暴力和战争的伟大作家竟然被与一群法西斯相伴长眠,这是对托翁和俄罗斯民族感情的巨大亵渎和污辱。值得庆幸的是,1941年12月14日,苏联红军赶走了德国侵略军,夺回了托尔斯泰故居庄园。这些德国鬼子的尸体(共83具)立即被挖出来,埋在了河对岸的两个炸弹坑内。托翁的墓冢得以重归清白和宁静。</p> <p><br></p><p> 读过或者准备捧读托尔斯泰作品的朋友,去看看这座庄园故居吧!目睹那不加装饰的小楼、朴素无华的墓地、自然农耕的庄园,想象着当年托翁过着农民般的生活,您能更深刻认识他的品格,感受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变化,理解他批判现实主义思想的形成,也会对这位世界级的文学巨匠更加钦佩。</p> <p style="text-align: right;">图·文/快乐分享(部分图片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