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湖乡邓永坚的美篇

郑湖乡邓永坚

<p>随笔散文——</p><p>郑湖乡党员的“西行漫记”</p> <p>  今年的端午来得比往年迟一些,临近公历的7月了还是阴历的5月初,这庚子鼠年似乎有意在拖慢人们正常的生活脚步,好在自信满满的中国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对特别的日子总是有特别的记忆。</p><p> 端午三天假后的上班第一天,是6月的28日,是个星期日。这天的太阳一早就从东方吐出了娇艳的晨霞,似乎在告诉想要出行的人们:今天艳阳高照,是个“暑不可耐”的日子,可沙县郑湖乡机关支部的全体党员们和各村的党支部书记们并不畏惧酷暑之威,依然精神饱满地按计划前行,一早便相约而行,从郑湖出发,一路向西,以学习与追忆为目的,进行一次很有意义的党日活动。</p><p> 一行37人,分乘两部郑湖本地的中巴一路西行,第一站,是沙县的富口镇。在富口镇富口村,我们学习的是旧街旧貌换新颜的的人居环境整治之法之功之效。</p><p><br></p> <p><br></p><p>(图为富口村主任在向郑湖乡党员干部解说富口镇旧街的“昨日今天”)</p><p><br></p> <p> 在富口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旧街穿巷而行,在一街低矮的木屋下,看到的是旧房的整洁与屋前房后的协调性。特别是家家门前那不闻流水声,但能见水动的屋前清水饶屋而动的淙淙流淌之态,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古人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羡慕今天我们对人居环境整治的奇思妙想,想人之所盼,想自然与生命之和音。</p> <p>  富口镇的延溪、姜后两个村是这次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整治的做法值得肯定和取得较大成效的榜样村。我们一路前行,看实景,瞧现场,听介绍,见实绩。面对他们整洁的村庄与有特色的做法,再对比自己的不足,距离便产生了。这距离不仅有投入的差距,也有思想上,认识上,方式方法和务实勤政上等等多方面的。通过参观,最深的感悟是:村民的思想转变源于党员干部务实与勤政,只要是真心为民,再大的“钉子户”也会看清形势,变反对为配合,化仇怨为善念。人居环境变脏乱为美丽,不仅要人来做,还得靠人自觉地维护。</p> <p>(图为延溪村党支部书记在讲解该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做法与成效)</p> <p>(图为姜后村党支部书记在讲解该村人居环境整治后的人居环境变化)</p> <p>  离开了富口镇,我们再次上车一路西行,到了夏茂镇。</p><p> 在夏茂镇,我们的第一站集合在“文昌宫”。说起这“文昌宫”夏茂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还是一处红色教育基地。在这里,参观了红军纪念馆,了解了1933年红军“东方军”在夏茂的革命故事,看到了先辈们舍身忘死的事迹,震撼于墙上那107位红军烈士名录,那么年轻的生命,只因为有一个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便誓死与党走的豪迈与壮烈,多么可歌可泣,其信念之珍贵,其毅志之坚强,其决心之坚定,值得今天我们深深的敬意与景仰!</p> <p>(图为郑湖乡党委书记黄长春带领全体活动党员坚定党的信念,重温入党誓词)</p> <p>(图为参加本次活动的全体党员在红军纪念馆前的留影)</p> <p>  离开“文昌宫”,上行三百米,便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看到硕大的碑文,面对一行行烈士的名字,我们心情沉重。在乡党委黄长春书记的带领下,众人低头静默地围绕着纪念碑走三圈后便庄严而肃穆地举行一场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的纪念仪式。</p> <p>(图为参加活动的党员在红军纪念碑前绕走时的鞠躬,对革命先烈们的敬意)</p> <p>(图为郑湖乡党委书记、乡人大主席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整理挽联)</p> <p>  仪式后众人整齐有序地静立在纪念碑前默哀三分钟。看到今天领导们那严肃的表情和庄重的仪式,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后辈对前辈的敬意来自于心,可谓是:真诚有我,哀思铭记;缅怀先烈,立志不移!</p> <p>  在夏茂镇,我们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走过的地方----夏茂镇的长阜村,</p> <p>(图为长阜村的硕大门坊,青石屹立,别样华章)</p> <p>在长阜村的村部,看完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到长阜村的音像资料,众人便聚精会神地听讲解员对长阜村的“昨日今天”的全容貌介绍。</p><p>&nbsp;</p> <p>(图为长阜村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到长阜村的视频影像)</p><p>&nbsp;</p> <p>(图为长阜村书记在向来宾介绍长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做法与经验)</p><p>&nbsp;</p> <p>  对长阜村的变化与发展,我们有目共睹,抱着对长阜村未来更加美好的期盼,我们在学到长阜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的做法与经验的同时,更学到了一种精神与动力,那就是:牢记嘱托,一心发展。这种精神,这种思想,这种拼搏,值得我们“常相思,不相忘”!</p><p> 离开了长阜村,午饭后小作休息后,一行队伍又是“马不停蹄”地一路西行,参观了两个很有意义的沙县民俗文化纪念馆。一个是位于沙县夏茂镇“红边茶”生产基地的《沙县茶文化纪念馆》。</p><p>&nbsp;</p> <p>  馆区茶香四溢,馆舍古色古香,张张图、幅幅画、行行字,件件物,无不诉说沙县制茶人的追求与企望,我们深信,沙县的“红边茶”必将红遍我华夏大地的半边天!</p><p>&nbsp;</p> <p>  参观完“红边茶”,我们又车行步履地进了另一个“基地”——参观位于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内的《沙县小吃文化馆》。那一进两厢房的清代民居建筑改造而成的馆舍共有七间房。每间房内都巧夺天工地布置着完全可以以假乱真的沙县各色小吃名品,以及沙县寿庆、婚庆、洞房礼仪等沙县民俗之布局和风俗物件,让人返璞归真,羡慕起“老沙县人”那种源于自然的喜庆与喜劲!呵呵,从沙县小吃文化馆出来,心情舒畅,大有“我若童伢仔,也要闹洞房”的喜悦!</p><p>&nbsp;</p> <p>(图为俞邦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鲤鱼上水”美景</p> <p> 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到访过的“调研村”,如今该村是全国文明村,该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是全国人大代表。在网上,有看到过“千人团走进全国文明村将乐常口参观体验”的报道,今天,我们现场登临,这份体验,这份感受,自然是一番别样的激动!</p><p> 在常口村,我们现场聆听高唐镇办公室主任的讲解与介绍,再对照着实图、实景、实物,在感慨常口村的变化巨大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今天我们大好的国运,国家变化日新月异,乡村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的好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强。</p><p>&nbsp;</p> <p>  常口村是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地方,在这里,有他的声音与影像;在这里,有他的鼓励与期盼;在这里,更有他的思想与对乡村未来的远大规划。在这里,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脉搏与光辉篇章!</p><p>&nbsp;</p> <p>  常口村之行,我们学到了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新动态!</p><p>&nbsp;</p> <p>(图为常口村的便民办事大厅)</p><p>&nbsp;</p> <p>(图为郑湖乡党委书记黄长春与高唐镇镇长&nbsp;在农户家现场交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方法经验)</p><p>&nbsp;</p> <p><br></p><p>&nbsp;&nbsp;&nbsp; 今天行程收获颇多,可谓是:行程满满,收获满满。虽然回来车到沙县时已是晚八时已过,但再次回味走过的地方依然热度不减,感受到党日活动时所到之处地方党委的重视与关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祖国一家亲,处处有温情;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党的保垒在基层,党的基层组织的坚强战斗力和先进模范作用。在此对富口镇、夏茂镇、高唐镇的党员同志和党委书记们说声你们辛苦了,谢谢!</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