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人到一定年纪总爱回忆往事,每当大家闲聊上学的糗事时,我都会暗暗问自己:是不是自己跨过了一大段岁月,直接跃到了今天!好像自己十多岁,二十多岁甚至三十多岁都没有来得及细品,一晃马上奔四了。仔细从脑海里搜索过往的岁月,疑惑不解的是自初中开始近乎10年的住宿生活, 遗忘的东西太多太多,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班里某个同学、教我的某位老师都遗忘的干干净净,印在脑海里的记忆真是所剩无几了。</p> <p>近日闲来无事,忽然想去看看阔别已久的初中母校,重拾儿时的记忆。驱车进入这个废旧矿区时,感觉一切都变了!曾经学校门口宽阔的马路,现在又窄又破,路面被轧得坑坑洼洼,遍地散落着碎石。儿时感觉从学校下面一路走来,上个大陡坡好费劲,冬天下雪时同学们一起从坡上溜着冰,打闹着就滑到了等班车的地方,如今看着陡坡也不怎么陡了。</p> <p>真是好久没来过这里了,记得上次来是1994年元旦正好高一放假,我随着好友来到学校参加了她们班的联欢会,距今已经过去整整26年半了!母校已被改造了咏宁水泥厂的办公楼,站在旧址前40岁的我寻找着14岁的我,不经意间儿时的记忆逐渐清晰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一下课排着队迫不及待从三楼顺着楼梯扶手飞驰而下的我,仿佛看到了被称之为“不点儿”经常被永春弹脑崩儿的我,好像看到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瞄一眼铅笔盒里蚕宝宝的我,好像看到顺着课桌孔的吸管偷喝“透心凉”冰袋的我,对了还有冬天清晨五点跟随学霸翻墙头去教室点蜡学习的我。</p> <p>曾经住了三年的宿舍楼,楼道很长幽暗深邃,当年一个人从楼道穿过上到二楼,总是头皮发麻后背发凉。如今想再体会一下,可惜楼已经被拆掉了。记得有一次,听同学说一楼有个屋子里放着很多票据小本本,可以拿来当草稿纸。于是,大家壮了胆子从破门里钻进去,发现地上、桌子上、柜子里全都是一摞摞的票据,同学们就像发现了宝藏似的兴奋地笑起来,一个个赚地盆满钵满满载而归。当时大家的满足点实在是太低了,如今的孩子已经不明白“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真正的意义了。那个我们还用粗粮票打粥、细粮票打菜的时代,那个用两角钱一袋榨菜或是七角钱一袋“利民牌”蒜蓉酱就馒头吃能顶一顿饭的时代,那个为了打一壶热水走到很远车队锅炉房的时代已经不复返了!</p> <p>这个是我们每年六一坐着班车来表演节目的俱乐部吗,好像每次去俱乐部都很兴奋呢!有一次学校组织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因为这部影片被宣传的逢看必哭,我记得大家排着队进场时每人手中都拿着小手绢呢。</p> <p>顺着路我们继续往上走,原来的北山生活区已经变成断壁残垣。记得那年电视正播港台剧《春去春又回》,我们急切想知道剧情发展,下晚自习跑到这里的李同学家去追剧,真叫个过瘾啊!</p> <p>这排瓦房里曾经住着好友的奶奶,我还跟着她去家里吃过饭,坐在过道吃着饭,眼前望见绿绿的北山,吹着小风很是舒服。那年初春乍暖还寒,我们的蚕宝宝都在铅笔盒里孵化出来,黑色的小蚕宝宝没有桑叶吃,大家就喂榆叶。后来,文奇同学带着我们跑到北山很远的地方找桑叶,才解决了它们的温饱问题。</p> <p>由于当地村民开采瓷土,如今的北山不复存在,变成一个巨大的白坑,北山犹如一个工业时代终结的缩影,尽显悲凉。</p> <p>偶遇在外乘凉的两位老太太,老人家问我走这么远、上这么大的坡干什么来了,我说闲来无事随便转转,回来看看之前的学校,两位老人家异口同声说回来看看好啊!聊天时我冒昧地问她们多大岁数了,没想到两个人都80多岁了,她们在这儿已经居住了40多年,热情地跟我讲述起周边的故事,也是目之所及皆是回忆了。</p> <p>山顶矗立的水塔,像一个雕像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多年以后,同学文奇曾作诗一首《忆青春》,这样写到:</p><p>青葱岁月聚章煤,</p><p>而今不惑久相违。</p><p>时光荏苒随风去,</p><p>唯留童真印心扉。</p><p>採桑弄蚕北山上,</p><p>掐柳成笛街巷吹。</p><p>酷夏戏水南河边,</p><p>寒冬踏冰似燕飞。</p><p>何时同邀游故地,</p><p>共饮沧海三百杯!</p> <p>岁月匆匆时光悠悠,不经意间走过26年,真是经不住似水流年,留不过岁月变迁。
</p><p>有道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