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教研室召开“初高中一体化特色教学课程”专题研讨会

邢永琛

<p>  为解决城区学生非寄宿制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月30日下午,老河口市教研室召开初高中一体化特色教学课程专题研讨会。市教研室班子成员、初中教研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市教研室张立红主任主持。</p> <p>  会上,大家围绕一中初中部拟招收100名优质生源开展六年一贯制特色课程展开热烈讨论,结合各自学科给出建议和思路,重点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p> <p>  音乐:重点打造“合唱”特色,让学生掌握一种乐器,如口琴、竖笛乃至课标之外的乐器。</p> <p>  化学:加强实验技能教学,增补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化学竞赛;实地参观工厂,了解化学“用武之地”。</p> <p>  数学:首先保证学业不能丢,然后在教学中适当渗透数学文化;开展培优小竞赛;扎实开展活动课,实践课,培养学生发展性思维。</p> <p>  信息技术:开展创客教育,如:编程无人机、科技节;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劳动教育:开展小精工、电工、陶艺等。</p> <p>  体育:首先应开齐、开足课时。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以球类为主: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毽球等。形成“一专多能”,坚持三年,学生人人都有项目。</p> <p>  物理:开展手工制作;加开初、高中物理衔接课程;对学生进行物理竞赛培训活动,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p> <p>  生物:走近生活学生物。一是掌握生物基本规律;二是熟悉实验操作;三是培养环保意识;四是了解人体相关知识。初一、初二把知识学完,初三开始,走近生活与高中生物相结合。</p> <p>  文科:开展模拟法庭、联合国、辩论赛等。</p> <p>  魏永权书记做点评:各学科对特色课程的站位应适当拔高,有四点建议:一是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大家的思路应于法、于情、于理合乎实际;二是各学科要有切实的创新点,拓展国家课程,厚植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三是要充分借鉴外地经验,不能将特色课程办成“大杂烩”。避免“开始轰轰烈烈,后来静静悄悄”;四是从初中开始,应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学生进入班级后,就要有相对明确的职业方向,补短板、强弱项,为未来早谋划、细思量。</p> <p>  分管小学、初中教学的雷主任、戴主任也分别给出了对于初高中一体化特色教学课程的意见和建议。</p> <p>  最后,张主任指出,作为教研部门,我们要把指挥棒落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仅仅止步于眼前,要着眼于30年后的目标!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生学会做事和做人,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关注社会的变化发展与需求, 通过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来激发学生认真求学的渴望与动力。</p>

学生

课程

开展

特色

教学

教研室

初高中

教育

培养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