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怎么鉴定真假(三)——划重点啦

接上一期 古钱币怎么鉴定真假(二)——手把手教学<br><br><b>三看外观。</b>古币外观鉴定包括包浆自然或是绣色入骨。当钱币表面布满绿绣(蓝绣、朱砂绣)等时,一般判定是否绣色入骨;表面无绣时判定包浆是否自然。当然还有一些洗币、盘币就另说了。<br><br><b>1.绣色</b><br><br>真品钱币上的铜锈是不会轻易脱落的,而且放大看成颗粒状,这就是平常所说的锈色入骨。一些伪品的锈是经过特殊处理过装饰而成的,虽很逼真,仔细观察也发现是浮绣,不是从钱币内部生成的,在沸水中浸泡后,锈就会脱落。这也是作为鉴别古币真假的重要手段之一。见后文真伪绣色对比<br><br><b>2.包浆</b><br><br>古钱币包浆形成的因素主要跟时间长短、气候环境和钱币材质有关。黑漆古是铜质古钱包浆的主流,严格的说,所有的包浆都是黑色,但是包浆有厚、有薄。但是肉眼看到的钱币状态是包浆和材质混合呈现的颜色,就显现出包浆也有金色、水银色、黑色、灰色、银白色、朱砂色、咖啡色等等,即为包浆较薄在和材质混合呈现的颜色。伪品钱币的包浆不自然,发干无精神。<br><br>传世流程下来的钱币,多是清钱和铜板,和部分明钱,其他朝代的很少,与之对应的包浆就是传世包浆(传世黄、铁壳绣、帐钩绣、房梁绣等),其中铁壳绣可能是熟坑也可能是传世包浆。<div><br></div><div><br><未完待续><br><br><br></div>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真伪绣色对比</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