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追忆于蓝老师一生的精彩瞬间,老艺术家于蓝老师:一路走好!

琴韵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事业家,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于蓝,2020年6月27日21点07分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99岁。</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翻开于蓝老师的相册,通过一张张老照片,来看看于蓝一生的一些精彩瞬间,来向她致敬,以示悼念她!来再次感受一下这位老艺术家的对革命坚定信念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21年6月3日,于蓝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原名叫于佩文。在她两岁时,就随父母移居哈尔滨了。那时的她,乖巧安静,人见人爱,是父母眼中的掌上明珠。上图为于蓝5岁时的童年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上图为7岁的于蓝和家人的合影。只是,在于蓝8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因病去世。那是她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不久,她的继母进门。好在继母对她很好,并且很爱读书,这样的习惯也深深影响了于蓝。</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不过宁静安逸的时光很快就成为过去。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于蓝一家开始了动荡的生活。他们先是到了张家口,然后又进入到北平。期间于蓝还曾到天津姑母家寄居过一段时间。1937年7月7日,日军占领北平。在战争阴云的笼罩下,于蓝感到沉闷的空气令她快要无法呼吸了。她迫切地想要找到抗日组织,想早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从上图我们就可以看出,那时少女时期的于蓝,是并不快乐的。</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38年,于蓝和同学赵书凤准备一起奔赴延安。在临行前,赵书凤的母亲给两个女孩各取了一个名字,于蓝将原来的于佩文改为了于蓝,赵书凤改为了赵路,寓意是"希望她们能自由地飞翔在祖国的蓝天,能自由地行走在中国的大路上"。后在同学的帮助下,"蓝天和大路"徒步翻越了妙峰山,来到了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然后又于这年的10月24日,终于到达了延安。当时的于蓝,别提有多高兴了,她的脸上,也终于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span class="ql-cursor"></span>到达延安之后,于蓝先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女子大学进行学习。那时的她,感觉一切都是新的,内心无比激动。1939年2月,于蓝光荣入党。后来,她回忆道,"延安是世界上最艰苦的地方,延安也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上图为初到延安的于蓝。</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在延安,于蓝不仅找到了革命的方向,而且还遇上了挚爱一生的丈夫--田方。不过据于蓝说,这中间还发生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一件趣事。那就是当时在鲁艺的熊塞声大姐(也是一位演员,后来还与秦怡一起主演过《哥哥和妹妹》这部电影),是想将赵路介绍给田方的。可是田方却对于蓝说,"我第一次在延河边看到你,就选中你了。"上图为于蓝和好姐妹赵路。</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那时于蓝特别崇拜田方。因为早在1932年,田方就已经走上银幕,并很快就成为了轰动上海滩的大明星。而于蓝却只是没有什么表演经验的新演员。可是在田方的帮助下,于蓝进步很快。1940年,她已经成为鲁艺实验剧团的专业演员,曾在《日出》、《求婚》等话剧中出演女主角。上图为在延安时期的于蓝和田方。</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40年冬天,田方和于蓝举办了婚礼。从此夫唱妇随,恩爱不离。相依相携走过了34年的时光。</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45年,田方从延安来到东北,担任东北文工团的副团长,而于蓝也一同前往,在东北文工团担任演员。后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也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田方担任秘书长,而于蓝,则在1949年,开启了自己电影演员的生涯。</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她所拍的第一部影片是《白衣天使》。她在其中扮演女主角护士长。上图为《白衣天使》剧照。</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于蓝和田方结婚后,两人生下两个孩子。一个是田新新,另一个就是田壮壮。一家四口很是和谐美满。</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51年,于蓝在电影《翠岗红旗》中,成功塑造了红军家属向五儿,精湛的演技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52年,于蓝与北京人艺的于是之、郑榕、叶子以及张伐、牛犇等人一起出演了电影《龙须沟》,并扮演了程娘子一角,显示了自己非凡的表演实力。上图为电影《龙须沟》剧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59年,在北影厂拍摄的《林家铺子》中,于蓝扮演苦命的张寡妇一角。这个角色原本由舒绣文担任,但因为舒绣文抱病在身,所以由于蓝临时顶替。但于蓝却极好地完成了这次表演任务,将张寡妇塑造的栩栩如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61年,于蓝搭档孙道临共同主演了电影《革命家庭》,在其中扮演周莲。朴实细腻的表演,使她获得了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62年,我国评选"二十二大明星",于蓝成为其中之一,大幅照片悬挂在我国各大影院中。</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65年,于蓝出演了她电影演员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电影《烈火中永生》,并在其中真实而深刻地塑造了江姐江竹筠的动人形象。她通过朴实、自然、淡雅的表演,向我们展示了江姐那庄丽的一生。从此,她就成为了江姐的代名词,江姐就是她,她就是江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74年,于蓝的丈夫田方被查出患上癌症,在与病魔进行了几个月的抗争后,于1974年的8月27日去世,享年63岁。当时,于蓝悲痛万分,但她却表现出了少有的坚强。53岁的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完成,那就是将两个孩子扶养成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同样的1974年,久未在银幕露面的于蓝,搭档王心刚、于洋、杨雅琴等演员一起,主演了电影《侦察兵》,并首次在银幕上尝试扮演老年人。她将孙大娘的形象塑造得格外深入人心。上图为于蓝在《侦察兵》中的造型。</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可是,令所有观众没有想到的是,《侦察兵》这部电影,竟然成了于蓝所主演的最后一部电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特殊十年期间,于蓝和田方一起被打倒,而且被迫到农村参加劳动。而正是在一次劳动的过程中,她不慎从房顶上摔下来,幸好没有危及生命,不过嘴角却缝了好几针,导致她的面部会不自觉地抽搐。由此,视艺术为生命的于蓝,只能做出了艰难的选择,从幕前转向了幕后。她尝试做起了导演。</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78年,于蓝和李伟远一起执导了电影《萨里玛珂》。上图为人到中年时期的于蓝。</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81年,于蓝在自己60岁的时候,组建起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并担任了厂长和艺术指导等职。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儿影出品了大量优秀的电影,如《四个小伙伴》、《应声阿哥》、《小刺猬奏鸣曲》、《鸽子迷的奇遇》等,在国内外获奖无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同时,她还将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培养成材。田壮壮成了我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图为于蓝和儿子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后来,听张艺谋回忆说,当初他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时候,于蓝就很想将他这个人才留在北京,并四处奔走做工作,但最终却没能成功。可是张艺谋却永远记得于蓝的这份惜才之心。上图为于蓝正在看剧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85年,于蓝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1987年, 她参加在印度布班尼斯瓦举行的第5届国际儿童电影节,并担任了该电影节的国际评委。1995年,于蓝获得中国文化部、广电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世纪奖"优秀女演员奖。</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句话放在于蓝身上实在太贴切不过了。2001年,已经80岁高龄的于蓝才从中国儿影厂正式退休。</span></p> <p><b style="color: rgb(34, 34, 34); font-size: 20px;">2005年,蓝获得第10届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09年,她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b></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2018年,于蓝98岁,可她依然出现在了电影《那些女人》的拍摄现场,并出演了群众角色。上图为于蓝在《那些女人》中的造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上图是2019年,众人为于蓝庆贺99岁生日时的场景。照片上的她笑容满面。从中我们还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身影如陶玉玲、宋春丽、张金玲、岳红等。</span></p> <p><br></p><p>对于名与利,于蓝老师始终保持着老一辈艺术家朴素的平常心,她在世时常说: “你们也别叫我艺术家,更不要叫我大明星。我就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干了一辈子的文艺工作。”</p><p><br></p><p><br></p> <p>1962年,于蓝当选中国文化部推选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1981年她受命组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后改名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并出任厂长,退居幕后,一直为儿童电影事业奔波,她的一生亲历和见证了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2009年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领奖时她谦虚地表示:“我为党的事业,为电影事业只是做了非常少的工作。”2019年,于蓝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p><p><br></p><p>在于蓝90岁生日的时候,她的好朋友秦怡曾为她写下这样的题词:“红心塑造英雄,真情培育儿童。”谈起秦怡,于蓝告诉我们:”秦怡这个人好像很高贵的样子,但为人非常平和,比较愿意和她接近。”她们两姐妹虽然不常用电话联系,但思念从未落下。</p> <p>影视界纷纷悼念于蓝老师</p><p><br></p><p>王晓棠:电影家于蓝,2020年6月27日,逝于一个最特殊的仲夏。一如她1938年奔赴延安时,举国万众一心抗敌,夺取胜利的峥嵘岁月稠。</p><p><br></p><p>于蓝作为演员,创造了光辉的人物形象,亿万观众热爱她;于蓝作为事业家,是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呕心沥血作出突出业绩,亿万孩子受益于她。</p><p><br></p><p>于蓝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是我敬重的前辈。于蓝是“最美奋斗者”,是中国电影界的骄傲。</p><p><br></p><p>于蓝永生!</p><p><br></p><p>陈宝国:尊敬的于蓝老师,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p><p><br></p><p>奚美娟:于蓝老师千古,银发童心追梦者,红岩血色传播人!</p><p><br></p><p>万茜:生命虽逝,经典永存,敬爱的于蓝老师,您一路走好!</p><p><br></p><p>曹翠芬:她是个坚强的人!最后一次见她是在2019年秋,北影的原汁原味餐厅,我到她那一桌和老师打招呼,她与大儿子一家人在用餐,老师脑子极清楚,交谈毫不费力,还跟我说她这辈子生活中从没化过妆!她那辈人呐......</p><p>永远的离开了!</p><p><br></p><p>何赛飞:尊敬的于蓝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p><p><br></p><p>宋佳伦:于老一路走好!</p><p><br></p><p>黄渤:缅怀老艺术家于蓝老师!</p><p><br></p><p>袁泉:于蓝老师一路走好!</p><p><br></p><p>彭玉:尊敬的于蓝老师,一路走好!</p><p><br></p><p>王劲松:我心中永远的“江姐”!</p><p><br></p><p>刘涛:见证风雨,印刻传奇,红梅永赞,经典永存。</p><p><br></p><p>吕中:沉痛悼念于蓝老师,一路走好!</p><p><br></p><p>娜仁花:深深哀悼于蓝老前辈!</p><p>张凯丽:伟大的“江姐”永生,可敬的于蓝老师一路走好!</p><p><br></p><p>王雷、李小萌:祝奶奶天堂安息,您的美好和塑造永垂不朽.....</p><p><br></p><p>张一山:今闻噩耗,一时恍惚。这么多年,每次见面您都会摸摸我的脸,拉起我的手。问问我近况,就像奶奶疼孙子。还记得两年前和您重聚,我拉着您的手。不想今日,天人永隔。</p><p><br></p><p>您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成就已不用我辈赘述。德艺双馨!实至名归!您是吾辈楷模,于蓝奶奶千古!</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1年任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1987年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1984年任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首任会长。1988年任国际儿童少年影视中心理事、执委。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名誉顾问,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等职,历任第二、三、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及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92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劳动模范”称号。1993年获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1995年获文化部、广电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世纪奖”优秀女演员奖。2001年从儿影厂离休。2001年获第9届中国电影童牛奖“孺子牛奖”。2005年获人事部、国家广电总局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5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07年获第11届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09年获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9年9月被列入“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2020年6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