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2020年6月30日,我校开展了语文组公开课教研活动。此活动旨在为我校语文组教师创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机会。</p><p>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p><p> 授课教师:廖瑞平</p><p> 此次公开课,廖瑞平教师给我们带来的授课内容是人教版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p> <p> 廖瑞平老师开场采用复习导入方式,她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开火车读。</p><p> 学生开火车读完生字词后,师在生字词基础上加上拼音,接着请小老师带同学们拼读,然后全班齐读生字词。(生字词读的形式较多样化。)最后,师指导易错字的书写并请学生个别上台书写。</p> <p> 其他同学跟着书空。</p> <p> 在深入学习阶段,师按照课文写作顺序,分别讲授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内容。</p><p> 讲授雷雨前的内容时,廖老师采用直观教学法,出示雷雨前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课文内容。</p> <p> 在后半段的教学中,廖老师也是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理解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内容。只是在讲解过程中,师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某些教学细节,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p> <p> 不过,课中,学生的听课状态较为专注,课堂气氛也相对较活跃。</p> <p> 听课的教师们,也在专心致志地写着听课笔记。</p> <p> 课后,所有语文组教师集中在党建室评课。</p> <p> 评课正式开始。首先,由授课教师廖瑞平讲授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及教学重难点。</p> <p> 接着,其他老师开始逐一点评。</p><p> 张雪老师:廖老师教学优点在于她的教态自然大方,教学思路清晰,朗读多样化;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朗读后,老师给的反馈太少了,教学中遇见读轻声的词语,老师并没有读对,如“窗外”的“窗”字。还请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对词语方面还要再严谨一些。</p> <p> 何菲老师根据廖老师在课中的表现,直接点出廖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p><p> ①对授课班级的学生不熟悉,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所授课班级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口令喊出后,学生没有反应过来,师就已经进行下一步了。导致教学上有些地方衔接不上。</p><p> ②老师的教学语言不够具有针对性,对于某些问题的提问方式,学生并不能够理解。</p><p> ③师在指导朗读时,做的不到位,只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罢了;对于“象声词”的讲解,学生不理解,师也没有进一步讲解。</p><p> ④播放的课件和所讲内容并不同步,说明师对课件不够熟悉。</p> <p> 曾圆老师:</p><p> ①在理解“哗哗”这个词语时,应该引导学生理解雨的大和雨的急。</p><p> ②对于“压”字的讲解,应该要引导学生体会雨前的沉闷。</p> <p> 李秋慧老师:廖老师上课给学生分工明确,上课时她的语言风趣幽默,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只是在教学指导中,遇到与“写”有关的环节时,没能落实好学生的“写”,导致学生实“写”过少。</p> <p> 李容老师则提出以下两点建议:</p><p> ①对于生字词的教学,教师的范写必不可少。所以在教学“垂”字时,老师讲解过后,应当要范写。理解生字“垂”,我们可以借助小动画让学生理解,这样比起枯燥的讲解更为直观有趣。学生也更容易掌握。</p><p> ②在内容理解方面,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分段,要清楚掌握哪些段落是讲雷雨前,哪些段落是讲雷雨中,哪些段落是讲雷雨后的。对于内容的梳理,可以借助表格形式,这样学生思维不容易混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p> <p> 根据以上老师的点评,徐月平主任则对我们语文组教师的授课做出了以下要求:</p><p> ①如果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我们要及时进行调整,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p><p> ②每个老师在备课前,一定要把课备到位,对于自己比较模糊的知识点,要及时吃透,不可蒙混过关,误人误己。</p><p> ③对于重点字词或段落的引导,目标一定要定得简单明了,引导的时候也要删繁就简,直击“要害”。</p> <p> 针对徐月平主任提出的要求,黄世宁副校长也做了如下的补充:</p><p> ①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要多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二是关注学生对于所授知识的吸收效果。我们老师不能盲目的“满堂灌”。</p><p> ②每个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到位,师的“范读”和“范写”要不断地练习,避免在课中犯一些低级的错误。</p><p> ③我们教师要多关注我们的教材。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每一幅插图,每一个句子,都能有效地帮助我们的学生理解文本,所以老师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不要忽略这些关键的细节。</p> <p> 最后,黄志宽校长警醒了我们在场的所有语文老师,教学前要三“思”而行:</p><p> ①我们的语文该怎么教?</p><p> ②这篇课文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p><p> ③怎样有效地整合一篇课文?</p><p><br></p><p> 每个人一定要清楚地掌握编者对于文本的编写意图,任何教师授课绝对不能偏离文本的编写意图。</p> <p> 参加教研的老师们,认真地记录了这次教研的要点。</p> <p>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如何克服自身的缺点,使自己的教学能得到最有效化地展现,这是我们每个人今后教学所需要钻研的地方。</p><p> 总之,闲来当自省,学海无涯,我们共勉之。</p><p><br></p><p><br></p><p> 澄迈县长安中心学校·张小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