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是隗敏。一九六三年初,完成援外培训任务以后,许多吉他、手风琴、小号等乐器留在了我38师113团,这些乐器以后陆续交给了专人保管和使用。因为我会吹奏小号,领导自然就把小号分配给了我,这把小号以后也成了我“文化骨干”的标签。</p><p> 60年代初,部队的业余文体活动很活跃,特别是到了春节,全师性的文艺演出,更是精彩纷呈,各团都拿出了各自看家的节目,一比高下。112团的大合唱《东方红》唱到高潮时,合唱加上伴奏,再加上摇动大铁皮发出的轰鸣,能媲美大型声乐团;113团的军乐合奏《在北京的金山上》、《哈瓦那的孩子》奏出了当时的最强音,得到了全体战士们的喝彩;114团演出的情景剧《望北方》,描述了逃亡台湾的国民党老兵在美蒋统治下悲惨的生活,表达了他们渴望魂归故里,思念家乡的真情……</p><p> 六五年部队从北方调到四川,进行复杂气象下的飞行训练。不久文革运动掀起,我团原来的战士文艺演出队,自然改为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在那个特殊年代,从成都到重庆、从城镇到乡村,我和战友在在广袤的川府大地上多次迎着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演出,三年时间里演出场次不下近百场,每次演出都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赞扬。我们这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对推动四川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对促进四川形势的好转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67年,回到原驻地以后,我们专门向北京军区首长进行了汇报演出,同时受北京电视台邀请前去录制过节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组照片是在成都军区礼堂,给成都军区首长汇报演出后的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