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梦想,骑向雪域高原的路上 <p>(第一阶段:大理——丙中洛——察瓦龙乡——察隅县城。)</p> <p> 许久以来,我的心中都存有一个梦想,骑着心爱的单车,奔向地球的第三极点——雪域高原——拉萨。</p><p> 我和我的伙伴们一拍即合,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心愿。于是立即行动起来,各尽所能做起行前的诸项准备。首先是确定线路和行程路书,这是我的工作。经过大量的搜索和作业,最终确定走丙察察线入藏。</p><p> 考虑到我们五人的骑行经历和实力水平各不相同。五人中仅张斌一人有骑行川藏和新藏线的经历,其余皆没有。我也仅有骑行云贵、青海、漠河的经历,还从未有骑行超过三千五以上海拔的记录。这次出行的线路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p><p> 入藏的路大体有这样几条。第一是川藏线(成都——拉萨,国道318,南线)。第二,川藏北线,国道317。(成都——汶川——昌都——那曲——当雄——拉萨)。第三,新藏线,国道219(自新疆叶城——阿里——日喀则——拉萨)。第四,滇藏线,国道214(云南丽江——香格里拉——德欣——芒康——与318相接——拉萨)。第五,新国道219延伸线(大理——泸水——贡山——丙中洛——察瓦龙乡——察隅县——然乌——波密——林芝市——墨竹工卡——拉萨)。我们走的就是这条自云南进藏的线路。</p><p> 丙察察线,一直以来都是以原始风貌而著称。说他原始,是因为这是一条先人们开辟的著名的“茶马古道”。起先,这只是一条仅可供骡马和原住民的牛羊行走的小路。其路况之差,简直难与言表。直到2012年后,在政府的规划和投入下,经过几年的修扩,才逐渐修成可通机动车的路。2016年后,云南的路被改造成柏油路面,而藏区则还是碎石路面,且坑洼不平。再来说说他的原始风光,正因为这条路的艰难险阻,也才有了他的迷人风景,正如骑友们所说的那样:“走最烂的路,赏最美的风景”。</p><p> 随着各项准备的就绪,我们一行五人就此踏上此次艰难的旅程。</p><p> 按计划,我们先行将单车、行李经中铁快运寄到大理。然后乘飞机到昆明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又坐动车到大理,把单车取出后即在洱海边骑行一段,看看大理洱海的风景。大理是个美丽的城市,其美丽风光自是十分迷人的,素有“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说法。“风花雪月”也确实名符其实。由于我们一行五人都来过这里,这次仅浅游一下,和同行的青顺与他的战友在昆明大理聚了两次,第二天就按计划开始了骑行大理——丙察察——拉萨的行程。</p><p> </p><p> </p> <p>洱海边白族女子雕塑</p> <p>战友情谊深,胜过手足情。</p> <p>准备出发。</p> <p>黄焖鸡米饭之乡——永平县。</p> <p> 大理——永平,行程一百三十多公里。按照计划,大理——丙中洛为此行的第一阶段,也是骑行体能的锻炼适应阶段。计530余公里,第一天完成的比较顺利,全体人员都未出现问题。第二天从永平出发,向第二目的地漕涧镇出发,计89公里。有三十公里长缓上坡,三十公里长缓下坡。出发约三十公里后,发生了一个小意外事故。当我看到一个下坡急弯路面时,发现有一辆大货车四轮朝天翻倒路边,当即停下招呼后面队友,小心有漏油,不能刹车,慢行通过。然后在前领路慢行。就在这时,后面传来滑倒的声音。停下一看,我的两名队友已摔倒在地上。经检查,还算幸运,由于速度不快,两人只有轻微的擦伤,其中之一稍重一点,均无大碍。行至约四十五公里处,下起了雨,后面还有二十多公里的上坡和约三十公里长下坡。结合两队友的伤情与天气,即果断决定结束今天骑行,就地住下,明天再视路况补回今天欠账。所幸路边就有家民宿,条件还不错,卫生也还好,也有吃的。</p> <p>在急弯处翻倒的大货车。</p> <p>美丽的澜沧江,去年我的云南大理、保山、腾冲、瑞丽之旅,在平保大桥边还看到攀枝花(木棉花)开的美景。这次却仅见木棉花的棉絮漂飞,不知是否能和棉絮一般防寒保暖。</p> <p>去年我路过平保大桥时拍的木棉花(攀枝花)。</p> <p>攀枝花是可以拿来做菜的,取其花芯,用清水泡后,清炒,还蛮可口。</p> <p> 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一鼓作气爬坡近三十公里,又下坡三十公里,一路顺风下到怒江边。至此,我们将沿怒江畔骑行四百余公里。</p><p> 怒江,是我国唯一一条全程不通航的大江。它起源于唐古拉山南麓,上游也称为“那曲河”。大体呈南北走向,河水落差大,水流湍急咆哮奔腾而下,从藏区流入云南经瑞丽流入缅甸境内(萨尔温江)。怒江全流域大部分时间的水流都混浊不堪。只在枯水期,每年的十月份至来年三月间才变的清澈起来,且携裹大量泥沙。怒江大峡谷是由左边的高黎贡山(山那边就是缅甸),右边的碧罗雪山之间包夹形成。怒江从两山的包夹围堵下硬生生挤开一条通道,喧嚣奔腾而下……。两岸居住着傈僳族、藏族、独龙族、怒族等少数民族。沿途的植被多样、丰富,原始森林的参天大树高入云端,松萝垂挂,气候湿润,是野生动物(麝獐,黑熊等)名贵药材的极佳生长、生存之地。大理石,因产于大理而得名,而贡山所产的大理石,(贡山大理石)就更加有名了,是名符其实的“贡石”。</p> <p>这是怒江的下游了,水流很平缓温柔。</p> <p>江畔高大的木棉树,可惜不是开花的季节。</p> <p>几次进藏骑行的张斌。</p> <p>我和两位老资格嫩骑历的伙伴,本次骑行有幸与他们结伴同行,受益良多。</p> <p>最喜欢骑行出游,但体能欠佳的小邵。</p> <p>老王我今年实足66啦!</p> <p>后勤保障做的极好的青顺兄弟,要给他大大的赞。</p> <p> 过泸水傈僳族怒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六贡,经大兴地镇,抵达匹河怒族乡。这里离著名的打卡地“老姆登教堂”和“知子罗村”不远,这是一定要去游历一番的。</p><p> 老姆登,怒族语言意为“人喜欢来的地方”怒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故怒族是讲自己的语言用傈僳族的文字记事的民族。老姆登教堂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由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当地的怒族与傈僳族人多信教。有意思的是,居住在怒江左岸的多信基督教,而居住在右岸的多信天主教。沿途的村落里多建有教堂,每至周末信徒们是不工作的——去教堂做礼拜。</p> <p>建立在老姆登村的没有哥特式尖顶的简单教堂,却档不住教众们的信仰。</p> <p>老姆登村是个贫困村,由政府专门建了漂亮的安置房,补贴十二万其余自理。</p> <p>照片背后的皇冠山。</p> <p> 顺路去游览了“知子罗村”。知子罗,傈僳语意为“好地方”。千年前,同为茋羌族的乌蛮族后裔——怒族与傈僳族人来到这里。看到这碧罗雪山间美丽的景致,就居住下来,在此繁衍生息、渔樵耕织……。解放后,这里因为是个人口相对密集的集市,于是泸水州府与碧江县府都建在这里。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州府搬迁六库,八十年代,有地质学家说这里大概率会发生山体滑坡。于是碧江县府与当地民众全体搬迁了。又过了几年,村民们见没什么事发生,便又悄悄的搬了回来,直到今天。所以人们把这里叫做“废城”,后嫌不好听,又叫他为“记忆之城”。现在,这个曾经的州、县政府所在地便成了“知子罗村”。在知子罗,我们还有一番巧遇,因为我们在这碰上两位当地傈僳族盛装美女,来此拍片子,于是便与二位美女拍了一张照片以作记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这俩美女是当地较有名气的歌手,姑嫂俩,如果早知道,就请她们为我们歌一曲也无不可!</p> <p>照片后的八角楼上,毛主席像还闪闪发光。</p> <p>怒江上各种铁索桥比比皆是,真可以称为桥梁博物馆了。</p> <p>俩美女就是这个叫做利沙底的村里人。</p> <p>新建的集中安置小区。</p> <p> 离开匹河怒族乡,一路奔驰,路况也好,天公作美,晴空蓝兮。骑行约九十公里,来到石月亮乡住下。不巧的是,第二天一出发就下雨了。通向丙察察的路线上,如果下雨 ,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所以非常危险!刚出门就下雨,我们当机立断,决定或者停下,或者搭车去丙中洛。万不可冒险前行,出来旅游,第一重要的就是安全。一番找寻后 ,有怒族和傈僳族俩表兄弟愿意送我们去丙中洛。路上,我闲聊时无意中问到,傈僳族美女的服饰搭配等民风民俗,并把与俩傈僳族美女合影照片拿出来询问。谁知道,他们居然同是一个村的人。一路上,多次被泥石流或疏通路面的施工机械堵住路面,待疏通后方得以通行。其中,不乏一些巨石滑落在路上,堵住整幅路面,待机械处理后才能通过。一路所见,触目惊心,惊险万分。心中也暗自庆幸,这次搭车前行,快速通过危机四伏路段的决定有多么正确。</p> <p>泥石流随处可见。</p> <p>保通的大型施工机械。</p> <p>耐心等待中。</p> <p>山上滑落的巨石,要是正好行至此处……不敢想——可怕!这些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是由于千百年来怒江水流的冲刷、改道的缘故。我们现在所走的公路,是若干年前的河道——怒江故道。千百年江水的自然冲刷,在自然条件下,且绝无人力管护,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原先的河道就变成现在的路。滑坡和塌方是更久以前的河道,这从滑下的泥石中大量的鹅卵石可以判定。因为河床故道的结构松散,就造成这一路段一下雨就极易发生塌方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以旅行至此的人们,下雨天经过这里,一定要和当地人学习请教(当地人下雨基本是不走这条路的)。</p> <p>山崖上崩落的巨石,也挡不住喧嚣奔腾的江水。</p> <p>对面公路被泥石流冲断了,大型机械正在施工中。幸好,不在我们这边……</p> <p>怒江两岸的人员往来,以前靠溜索,现在靠各种悬索桥。</p> <p>怒江上的老吊索桥。(朝红桥)</p> <p> 走走停停,约九十多公里,汽车居然开了五个多小时,总算是平安到达丙中洛乡。这里也是云南与西藏紧靠着的乡了。</p><p> 丙中洛,怒族语意为“人神共居的地方”。因为,清晨的朝雾迷漫山谷,尤如仙境一般。到中午雾气散去,方才显露出美丽的雪山,山谷中的村落,白云缭绕山峦间……所以怒族人就说这里早上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中午后才是人居住的地方。</p> <p>贡山县城,从这里可以和德钦线相接 ,上国道214(滇藏线)经芒康到国道318。</p> <p>贡山县,属泸水州,著名的贡山大理石即产于此。</p> <p>怒江第一湾,上下落差近三千五百米。</p> <p>石门关,丙中洛的著名景点。</p> <p>老王,一位长期做基层党政领导工作的老同志,有丰富的领导与组织协调能力。大气沉稳又不失幽默。</p> <p>又一位老王,长期做老干局领导工作,本次出行的所有后勤保障工作都是他负责。</p> <p>在古老的茶马古道上走一走,感受一下古人的艰辛。</p> <p>四上西藏拉萨的张斌,也是最能吃苦最能骑的一个,本次骑行就是他提议的。</p> <p>著名的茶马古道,过去的时光,人们赶着驮队,就走在这条唯一通往西藏的路上。</p> <p>在如同仙境的怒族村落——秋那桶游览。</p> <p>怒族人居住的木制吊角楼,屋顶是用薄薄的石片作瓦盖顶以遮风挡雨。</p> <p>丙中洛乡的普化寺,是一所藏传佛教寺庙。丙中洛是个多民族杂居的乡。(傈僳、怒族、独龙族、藏族、汉族)</p> <p>石门关——如同两扇门一般屹立于怒江畔。</p> <p>又是滑坡险情。回想这段搭车的路,不禁暗自庆幸搭车决定的正确。</p> <p>屹立于路边的图腾柱。</p> <p>飞来石,就是以前的一次,从山上飞落而下的巨石,足见其惊险刺激。</p> <p>石月亮。</p> <p>重丁教堂,坐落于丙中洛的,由法国传教士始建的教堂。</p> <p>又是滑坡泥石流。</p> <p>现在版的飞来石。</p> <p>汇入怒江的小溪流。</p> <p>茶马古道</p> <p>分别建于不同年代的桥。</p> <p>勇敢的人,此处不可久留哦!</p> <p>山石悬在头上……</p> <p>哦哦哦哦!要车骑人了吗?</p> <p> 离开丙中洛,向藏区察瓦龙骑行。一路险情不断,艰难行进。随着海拔的不断提高,两岸山势也愈加陡峭,怒江的水流落差也愈加增大,奔腾咆哮着向南喧泄而下。怒江发源自唐古拉山南麓,流泾我国的约一千五百公里,上游和中游都在我国境内。下游自泸水(六贡)以下经瑞丽入缅甸,最后流入印度洋安达曼海。也是我国唯一一条即不通航,又无水力发电设施的大江。</p><p> 怒江在云南境内流域约六百多公里,怒族人称其“阿怒日美”,意为怒族人居住的江。怒江大峡谷也是除雅鲁藏布大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外,世界第三大峡谷。从发源地到泸水州的一千多公里所过区域,有二十多坐海拔四千以上的高山。足见其陡峭险峻。我们这次沿怒江溯流北上,充分领略了怒江畔两岸雄奇峻丽的风光,同时,也体会到了惊险刺激。</p><p> 离开丙中洛,过秋那桶村,石门关,沿江骑行约三十公里,便进入西藏区域。路况愈加糟糕,全是碎石路面,且坑洼不平。所好的是天气比起云南境内要好多了。虽然艰辛依旧,但好在晴朗干燥。这可比云南境内的阴雨连绵、塌方滑坡、泥石流要好多了吧?</p> <p>碎石路面行路难!</p> <p>奏响怒江汹涌澎湃的主旋律。</p> <p> 察瓦龙乡,是此行第二个节点。察瓦龙,藏语意为“干热的河谷”。沿途所见,与丙中洛完全不同。气候开始变的干燥起来,怒江畔的植被也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最美的风景开始显现,那漫山遍野的高大的仙人掌触目皆是。仙人掌喜干热,花开艳丽,枝干粗壮,据说果实甜美,亦可泡酒,自生自灭,无人管理,可以自采自食。</p><p> 在骑往察瓦龙乡的路上,有一处“天险”,从海拔几千米的山上喧泄而下的不是水流形成的瀑布。而是碎石形成的“流沙”。根据“流沙的大小規模”不同分为大、小流沙。行前,我就从众多骑友的文章里了解了大、小流沙的恐怖威胁。传说,有一年的一次流沙大发威,将一辆十余吨重的大货车直接推入怒江之中……。所以,我此行多次提醒同伴,经过此处一定要静默、快速冲过这个危险地带。</p><p> 危险还是发生了,当时,我和正保、少爷三人在后骑进,青顺与张斌前行,路过小流沙时,我对他们二人说,“不要喧哗,快速通过”,他们二人还故意嗷嗷了两嗓子。就在这会儿,张斌打来电话,报称青顺已被大流沙击中受伤。所幸被拳头大的石头所伤部位,是在小腿肚子那儿,没伤到骨头,现已到安全地带。闻此,我放心了一大半,赶紧招呼他们俩随我一起快速冲过去。过了大流沙,我详细察看了青顺的伤情,不禁暗自庆幸:真是“小灾度大难啊”!好在这里离察瓦龙已经不远,将就到察瓦龙再说吧。</p><p> 发生此事之前,我就对少爷说我到察瓦龙乡后可能没能力骑过“雄珠拉雪山垭口”了(海拔4600),到察隅县城要经过三个海拔超4000的雪山垭口,分别是:雄珠拉垭口4600、昌拉垭口4200、益秀拉垭口4700。随着海拔的升高,我感觉心脏的压力很大,很不舒服。硬撑着就怕出事情。所以我决定,到察瓦龙乡后,就搭车去察隅县城。并对其余队友的行程作了安排。也与当地客栈的老板(网红的老陈客栈)说好,一旦队友们有事需要后援,就请他帮助安排车辆。因为,我分析了几位队友的能力和身体情况,除青顺腿伤要和我同行外,其他队友三人中只有三上西藏的张斌有能力外,其他两位都比较困难。</p><p> 当我与受伤的青顺二人搭车到察隅县城后,方知藏地江南的盛名不虚。从察瓦龙出来三十余公里,就进入原始森林。高大的杉树、松树比比皆是,植被也异常丰富。山涧中流淌汹涌澎湃的河流,毫不吝啬地汇入大江河里……。沿途的松杉林上挂满了松罗,松罗又叫松萝是一种附生植物(胞子)也是一种药材,有定咳平喘,驱风除湿的功效。你可别小看这种植物,她可是只能生活在空气怡人的地方喔!也可以说她就是环境好不好的鉴定器。有她在树上漂漂荡荡的,让人觉得身临仙境,心旷神怡……。</p> <p>路面被堵,跋山涉水而过。</p> <p>著名的老虎嘴。</p> <p>从老虎嘴里通过。</p> <p>虎口獠牙。</p> <p>这样的瀑布随处可见。</p> <p>怒江两岸风景美,行在峡谷险情多。</p> <p>高大粗壮的仙人掌,花开艳丽。</p> <p>小流沙。</p> <p>恐怖的大流沙。</p> <p>我的队友就在这里“中招”。</p> <p>藏式佛堂。</p> <p>将队旗留下。</p> <p>检修车辆。</p> <p>这山涧的水无比的甜,不羡鸳鸯不羡仙……</p> <p>挂满松萝的松。</p> <p>老树坚强,咬定青山。</p> <p>蓝天白云,</p> <p>原始森林。</p> <p>巍巍雪峰,</p> <p>岿然耸立。</p> <p>艰难的雄珠拉垭口。</p> <p>终年积雪比石坚。</p> <p>百年老松。</p> <p>挂满松萝。</p> <p> 我和受伤的队友青顺二人搭车来到美丽的“藏地江南”,察隅县城。将住宿安排好后,便积极就医治疗伤处,多是用些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药。第二天一早,接队友电话,体力透支,不能骑行。于是安排车辆前往接应。下午,全体队友齐聚察隅县城。</p> <p>原始森林,蓝天白云,清澈涧流,挂满松萝。</p> <p>峻峭奇峰,白云蓝天。</p> <p>雄奇峻险,一夫当关。</p> <p>古树参天,直插云端,高寒地带,生长极艰。</p> <p>任尔霜刀雪剑风,咬定山崖不放松。</p> <p>山上皑皑白雪。</p> <p>山下绿树清泉。</p> <p>青松挺且直,</p> <p>翠泉流且急。</p> <p>雄珠拉山高,骑行人更难。</p> <p>两老王,哥俩好!</p> <p>加速,冲过去!</p> <p>美丽宁静的西藏小江南——察隅。(藏语,杂人居住的地方)。人口三万多,GTP不到十亿。</p> <p>老树城边立,激泉石上流。</p> <p> 察隅是个很奇妙的地方。身处高原雪域中,四季温暖各不同。北有4900德姆拉,南临印度洋季风。北面,高大的德姆拉雪山挡住严寒,南面紧邻缅甸、印度。印度洋温暖的季风不时光临。才使得察隅四季气候宜人。</p> <p>转经筒,西藏人有一个习俗。全民信教,但广大农奴是不识字的,不识字就不识经文,于是,才有了转经。在藏区,常见到巨大的经幡,那是因为,藏人认为风吹拂经幡一次,就相当于信徒念经一次。此外,还有水经桶,利用水力推动经桶转动,达到念经的目地。还有就是手转经筒了,你在街头、村落时常所见的老人,手转经筒念念有词的就是。还有就是关于“玛尼堆”的趣闻,据说刚开始,由于有些喇嘛常年闭关修行,需要有信众为其送吃用物品,但时间一长,这人到底还在不在?为了证明喇嘛还在,就约定三年后,当你看到路口的石头堆又加上一块石头,说明人还在还要继续供养……。以后延伸为,路人看到这种堆起的石头,就证明这里安全,有人来过。后来的人就添加一块石头,越加越大……。最后衍变为祈福祝愿平安顺利……。</p> <p>小屋里就是水经桶。</p> <p> 写到这里,第一阶段大理——丙中洛——察瓦龙——察隅约一千公里的经历、见闻、风土人情等就要告一段落了。下一部分将把察隅之后的行程中所见所闻,一一呈现给大家,我的本意,是尽我所能,将这些见闻尽量集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介绍给大家。也给同行的伙伴们留下一点系统的回忆。同时,也回报一下此行一直悉心关注我们的队友、亲朋。感谢各位老师、兄弟们对我们的支持、鼓励。也衷心感谢我们南京援藏的干部、专家对我们温暖貼心的指导与接待! </p><p> 下一阶段的记录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