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好友王志春和高中时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20世纪六七十年代,塞上古城榆林虽处“文革”动乱之时,但小城古韵依然,四周被古城墙所围,南塔高耸入云,北台巍然屹立。城内有大街、二街两条街道,南北走向,东西并排。大街是小城中心地带,青砖铺地,五楼骑街(文昌阁已拆)。街两边店铺林立,百业兴旺。 小城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崇尚文化的习惯,城内除了建有文庙和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迹,还建有中学两所,一所是位于解放上巷紧挨东城墙著名的榆林中学,另一所是位于鼓楼西边人民路旁的榆林一中。城内建有六所小学,分别是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和榆师附小。六所小学按规模和教学水平可划分为三个世界,一小和榆师附小因环境好、教学质量高为第一世界,除就近入学者之外这里集中了城里领导干部和有门路人家的子弟;二小和三小因校园面积大、学生人数多位列第二世界;而四小和五小位于小巷深处,校园狭小,学生人数少,自然位列第三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榆林大街星明楼)</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我家住在大街南边后水圪坨上巷,与位于贾盘石上巷的四完小仅隔一道万佛楼上巷,按就近上学的原则,只能在四小读书。王志春家住在城北边东城门内大寺坡下,离二完小最近,因此在二小上学。从1968年秋到1973年冬天,五年半的小学时光,因我两家住处相距较远,虽是同龄人(后来才知道还是远亲)却没有任何交往,甚至从未谋面。</p><p class="ql-block"> 1973年冬天我小学毕业即将升入中学,我所就读的四完小当年只有两个毕业班,学校放出口风说一个班全部升入榆林中学,另一个班全部升入县一中。榆林中学创建于1903年,历史悠久,名师荟萃,“文革”前是陕西省重点中学,学校教学设施良好,学生的文体活动丰富,校园里还有一座大礼堂,当年省城里的中学和大学也无这样的条件。而创建于1956年的县一中,虽然条件也不错,但总体实力无法与榆林中学相比。由于大我两三岁的堂哥和堂姐中学都在榆中就读,小学期间我多次随他们去榆中玩耍,在操场上踢过足球,还在大礼堂看过文艺演出,因此对榆中印象深刻,很想上榆林中学。升学公告发布,事与愿违,我们班就是那个升入县一中的班。王志春所在的二完小,因为与县一中仅一墙之隔,按照就近上学的原则全部毕业生一锅端都升入了县一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榆林一中校门,现在成分校了)</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4年春天,我和王志春都进入县一中上学,但我俩不在一个班,我在初一一班,志春在初一八班,总共八个班,我俩各把一头。志春所在的八班人才济济,有好几位县体校的运动员,还有几位校文工团的队员,班风活跃,文体成绩突出,男女同学交往自然。这在“文革”时期男女同学互不来往的年代,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他班级的同学虽然口头不说,但内心都难免产生羡慕之意。而志春就是八班的班长,又在县文化馆学习画画,上学放学经常是前呼后拥,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我俩在初中时虽然认识,但却没有交往。</p><p class="ql-block"> 1976年的春天我初中毕业,继续在县一中读高中。当时为了响应教育革命的号召,从1975年开始,学校将高中4个班分成政治理论班、农业技术班、机械班和文艺班。每个专业班每周要保证6到10节专业课的学习,这样我们毕业后到农村插队就有了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p><p class="ql-block"> 我和志春分在了同一个班,成了同班同学。我们班是文艺班,专业课从视唱练耳开始,学习识简谱、五线谱和乐理知识,有些同学还选学了舞蹈、乐器和绘画。</p><p class="ql-block"> 志春能写会画、能歌善舞,办板报负责画报头,扭秧歌担任伞头,在班里如鱼得水。我也喜欢画画,我和王志春、张自力一起成了班里板报组的成员,负责班里和校园的板报定期更新。相同的爱好,使我们有了更多的话题,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成了好朋友,真正开始了几十年的友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时每个高中班分一块教室外山墙上的室外板报,办板报大都是用彩色粉笔来画报头抄文字,其他班级的板报由于缺少艺术人才,报头画的歪歪扭扭,版式凌乱,色彩单调,无法引人注意。我们是文艺班,有王志春、张自力两位在文化馆学习的半专业画家担纲,还有我这位美术爱好者助阵,把一块小小的黑板报办得色彩斑斓、一枝独秀,成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俩打破了用彩色粉笔画报头的惯例,创造性地用水粉广告颜料画报头、写标题,把报头和插图画成了五彩缤纷的广告画,色彩鲜艳、构图和版式独特,每期板报都吸引来许多观众,受到学校的好评,为班级争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 说起志春扭秧歌那也是一绝,因为个子高扭得好,他通常排在男队的第一个,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伞头。我不会扭秧歌,只能在锣鼓队拍拍大镲敲敲锣。当年每遇节日或重要活动,秧歌队都要上街巡演,锣鼓队在秧歌队的前面,可以说志春就在我眼前表演,一招一式尽收眼底。他扭起秧歌来动作舒展幅度大,情感投入,表情丰富,由于表演所需经常与担任女伞头的同学眉来眼去交流呼应,那一双火辣辣的大眼睛,把女伞头同学盯得不敢抬眼正视。志春属于表现型性格,越是重要场合发挥越出色,常常获得街道两边观众们的喝彩,于是扭得更加卖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高中第一年,即197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1月8日,开国总理周恩来逝世;4月5日,爆发了伟大的“四五”运动;4月7日,复出不久的邓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7月6日,开国总司令朱德委员长逝世;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9月9日,开国元勋毛泽东主席逝世;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果断结束了十年“文革”内乱!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年是共和国发生历史巨变的时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难忘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志春同学虽然也经历了这一年的历史巨变,但在班里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想到在这一年的年底他却遇到了一次较大的挫折。</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时,“四人帮”强压民意,不让各地举行悼念活动,由此引发了震惊中外的“四五”运动。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都自发组织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以满足全国人民压抑了一年之久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榆林地县两级决定在1977年1月8日组织一次纪念周总理的大型文艺会演,我们班承担了学校的参演重任。参演节目是多才多艺的武国雄老师作词、谱曲的合唱曲《怀念周总理组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任振国 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 class="ql-block"> 合唱开头武老师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朗诵词:</p><p class="ql-block"> (男)长空巨星落</p><p class="ql-block"> (女)大厦梁柱倾</p><p class="ql-block"> (男)悲哀卷大地</p><p class="ql-block"> (女)泪水涌洪峰</p><p class="ql-block"> (男)国家失忠良</p><p class="ql-block"> (女)人民失亲人</p><p class="ql-block"> (合)啊 ——</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p><p class="ql-block"> 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p><p class="ql-block"> 您忠心千秋垂史册</p><p class="ql-block"> 您肝胆万古照后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永远怀念您</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用一曲哀歌把您吟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么重要的一次演出,谁能担任朗诵自然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男女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踊跃报名争当朗诵者。志春凭着磁性的男中音和出众的朗诵技巧,得到了词曲作者武老师的肯定,成了男声朗诵的最佳人选。然而就是在一片看好声中,负责排练指挥的文艺老师却选择了另一位男同学担任朗诵。 这对志在必得的年轻志春同学来说无疑是一次严重的打击,多年后每当谈起此事,他仍然耿耿于怀。只要我们高中同学聚餐,三杯酒下肚,志春同学一定会满含深情、一字不落地朗诵一遍,每次都博得大家的一片掌声。2018年毕业四十周年同学聚会时,同学们重新排演了《怀念周总理组歌》,这一次志春和当年担任女声朗诵的王莲同学共同完成了精彩的表演。只见志春同学昂首挺胸,双手微微颤抖,朗诵到高潮处,眼含泪光,声情并茂,仿佛又回到十六七岁的年龄,一举了却了四十多年的心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左3为王志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借此机会,回忆一下当年的演出盛况。</p><p class="ql-block"> 1977年1月8日,正值隆冬时节,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没有容纳上千人的室内演出场馆,虽然天寒地冻,纪念演出也只能在露天的榆林灯光球场举行。这是全城的一次重大演出活动,带有竞赛性质,榆林各大单位都拿出了最好的节目参演。倒数第二个节目是榆林中学的管乐合奏《长征组歌选段》。榆中的铜管乐队阵容强大、演技娴熟,在榆林独领风骚。几十把铮亮的大小铜号在灯光映照下闪闪发光,指挥白永义老师更是专业水平,长征组歌刚刚解禁,深得大家喜欢,乐队的精彩演出获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节目是由我们班表演的《怀念周总理组歌》,榆中的成功演出无疑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我们班的同学经过近一个月的认真排练,一个个信心十足,志在必得。两位朗诵同学话音刚落,乐队奏起了揪人心魄的前奏,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全神贯注,在李老师的指挥下,声情并茂地唱出了低沉雄壮的第一句歌词……</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合)长天陨落了一颗巨星</p><p class="ql-block"> 人民失去了一位亲人</p><p class="ql-block"> 高山肃立默哀</p><p class="ql-block"> 流水呜咽悲吟</p><p class="ql-block"> 啊 ——</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伟大战友</p><p class="ql-block"> 啊 ——</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周总理</p><p class="ql-block"> 你忠心千秋垂史册</p><p class="ql-block"> 你肝胆万古照后人……</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男)南昌城</p><p class="ql-block"> 八一起义</p><p class="ql-block"> 人民有了子弟兵</p><p class="ql-block"> (女)五大洲</p><p class="ql-block"> 踏遍足迹</p><p class="ql-block"> 反帝反霸结友情</p><p class="ql-block"> (合)你的功勋</p><p class="ql-block"> 巍巍泰山</p><p class="ql-block"> 莽莽昆仑</p><p class="ql-block"> 与世长存</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女)你身后没有一个子女</p><p class="ql-block"> 多少烈士的遗孤</p><p class="ql-block"> 是你抚养成人</p><p class="ql-block"> (男)你的骨灰撒在了祖国大地</p><p class="ql-block"> 高耸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屹立在人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女)你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是那高山的青松</p><p class="ql-block"> 兔丝草怎比你的坚贞</p><p class="ql-block"> (男)你的胸襟</p><p class="ql-block"> 是浩瀚的大海</p><p class="ql-block"> 湖水怎比你的宽广</p><p class="ql-block"> (合)那些丧心病狂的家伙</p><p class="ql-block"> 不过是一丘粪土</p><p class="ql-block"> 而你是高入云天的珠穆朗玛峰</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合)长天陨落了一颗巨星</p><p class="ql-block"> 人民失去了一位亲人</p><p class="ql-block"> 高山肃立默哀</p><p class="ql-block"> 流水呜咽悲吟</p><p class="ql-block"> 啊 ——</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伟大战友</p><p class="ql-block"> 啊 ——</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周总理</p><p class="ql-block"> 你忠心千秋垂史册</p><p class="ql-block"> 你肝胆万古照后人…… </p><p class="ql-block"> 演出过程中我们完全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用激情和热血在演唱每一句歌词,歌声在静谧的冬夜上空回荡……最后一句歌声结束,上千人的灯光球场全场寂静,几秒钟后所有人起立,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掌声和喝彩声。我当时侧转头看了一下,几乎所有的同学眼角都流出了泪水,我伸手一摸,自己的脸上也是湿乎乎的……这一次演出我们以无可挑剔的完美艺术水平感动了自己、感动了评委、感动了观众,一举夺冠,为学校争得了巨大的荣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志春还有一个能耐一般人不知道,打油诗写得好。当年武国雄老师给我们班上语文课,有一天讲唐代自由体诗人张打油和他的打油诗《咏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讲完后问同学们,谁能即兴作一首打油诗,志春同学立即举手起立,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自己的打油诗《咏雨》:“天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地上冒水泡,娃娃戴草帽。”武老师平常不苟言笑,轻易不表扬学生,那天走下讲台,来到志春身边,上下左右仔细端详了半天,不紧不慢地说:“我看你能当王打油了!”志春同学受宠若惊,一时不知所措。这时下课铃声响起,一帮男同学把志春围住,“王打油,王打油”叫个不停,从此志春得了个绰号“王打油”,后来我们班的男同学很少叫他的名字,直接叫“王打油”,更亲切一点就叫“打油”,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7年春节前的某一天,我去志春家里玩,一进家门,看到一位本家远方哥哥任云堂在帮助志春用石窝捣过年蒸糕的软米面。我俩家是那种每逢大事才来往的本家远房亲戚,已有多年不见,此时相遇互相发问:“你咋来志春家了?你们是啥关系?”我的回答很简单:“我和志春是同班同学,好朋友!”没想到云堂兄的回答却令我诧异:“我是志春的舅舅!”他只比我和志春大两三岁,我以为云堂在开玩笑,就说:“你别占志春的便宜。”这时云堂放下手中的捣窝槌,满脸严肃地告诉我:“真不是开玩笑,志春的妈妈是我亲叔伯姐姐(堂姐)。”志春在旁证实,确实如此。我按着关系一推,就说:“我和你同辈,志春妈妈是你姐姐,那也是我姐姐。你是志春的舅舅,那我也是志春的舅舅。”当下三方确认,我一下子从志春的同学变成了志春的舅舅,升了一辈!从此我和志春又增加了一层关系,国家和政党间为了强调关系亲密,通常称同志加兄弟,那么我和志春这关系应该叫同学、朋友加亲戚!</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高二那年(1977年)的春天,发生了一件怪异的事值得一提。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全城各单位在灯光球场好像召开盛大的庆祝粉碎“四人帮”大会。座落在二街中段的灯光球场,是当年榆林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中心,类似于北京的工人体育场,许多重要的文化体育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场地整个结构为南北较长的椭圆形,西边为主席台,中间是压实的沙土地,有一个标准篮球场地,四周为青砖砌就逐级升高的十多层台阶,这就是观众坐的看台,如果坐紧一点可容纳上千人。紧贴看台边上是一圈青砖砌成的围墙,从外面看足有十几米高。在场地中央球场上方南北方向拉了几根粗铁丝,铁丝上挂了几十盏带反光罩的大瓦数电灯,在晚上举行大型会议或比赛时,灯光全开,球场内如同白昼,灯光球场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那一天学校好像派高中几个班去参加会议,我和志春等同学顺着二街一路聊着天来到了灯光球场。我们班被安排在主席台的南边就坐,我俩大概坐在中间偏上的台阶上,大家继续聊天等待会议开始。就在这时,我们身后响起了什么东西撕裂的低沉声音和一阵惊叫声,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随着一声巨响,我们身后坐的同学连推带拥甚至踩着我们的身体向下跑,一刹那间,我和志春及那一片台阶上坐的同学东倒西歪、狼狈不堪地被裹挟着带到了台阶下的场地上。一阵轰隆隆的倒塌声伴随着人们的喊叫声,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地震了,从慌乱中镇定下来后,没有感觉到脚下的土地颤抖,再看对面看台上的人也没有出现慌乱逃避的状况。我转过身一看我们身后的看台已空空荡荡,这一段看台顶层一米多高的围墙却不见了。会议组织者很快查明原因向大家通报,原来是我们身后十几米宽的一段围墙因年久失修,突然间向外倒塌了,有几位靠墙站立的人随墙一起倒向外边,但只受了一点轻伤,所幸围墙外边没有人,因此没有造成重大伤亡,大会继续举行。我和志春面面相觑,拍去身上被踩踏的尘土,大家都惊魂未定,谁也不愿坐回看台,只能拥挤在中心场地上席地而坐开完了这次大会。现在回过头去想,这一次惊天动地的崩塌,是不是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高二那年的初夏时节,王志春和张自力从美术老师王学溥那里借到了一个石膏欧洲女姓头像。那时每家的地方都很小,无法在家里布置绘画环境,因此我们三人决定晚上在操场东边二楼南头我们班的教室里去画素描头像写生。晚饭后我们来到教室,将两张课桌合并,上边放了一个凳子,把从家里带来的一块深色布搭在石膏头像的后边并折出幕布效果,调整头像在灯下的位置得到最佳光效。然后各人选定座位,拿着三合板做成的简易画板和硬度不同的几支铅笔开始起稿绘画。他俩从初中开始就在县文化馆学习绘画,在老师指导下画过石膏头像写生,画起来轻车熟路。我是第一次画石膏头像写生,急忙找不着感觉,不时看看他俩的画法和效果,模仿着一步步往下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人很快沉浸于写生绘画的艺术境界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各人画纸上渐渐显现出了一位欧洲女姓的素描形像……就在这时,教室楼下突然有人大声喊叫:“高二四班,现在几点了,还亮着灯啊!王老师,你赶快出来管一管。”我们听到喊叫声,意识立马回到现实中,一人赶快拿下石膏像,另一人跑过去拉灭了电灯,然后来到窗前观察楼下动静。班主任王鹏飞老师就在我们教室楼下的砖窑洞里住,听到喊声已走了出来。昏暗的路灯光下,只见那位腿有点瘸的校工张师傅正在大声向王老师告状并抱怨:“十点半都过了,你们班还亮着灯,违反学校规定,这是干啥呢?”王老师小声地赔着不是说:“张师傅您休息,我马上让他们回家,今后再不会出这样的事。”我们三人很紧张,静待事态的发展,心里想着肯定要挨王老师的一顿批评。这时王老师已上楼来到教室门口,门从里边关着,他没有推开,轻轻地敲门,口气严厉地说:“里边的同学把门打开。”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开了门,王老师借着门口的灯光一看愣了一下说:“原来是你们三个人,这么晚还不回去。”我们如实说了刚才画画没有注意时间,给王老师添麻烦了。王老师和气地说:“你们学习画画是好事,今天太晚了就回去吧,以后注意掌握好时间,不要在学校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三人连声道谢,匆匆锁好教室门离开了学校。至今想起那一晚上王老师宽宏大度的态度深感温馨。非常感激班主任王老师,他深明大义的处理方法,让我们年轻的心灵避免了一次挫折和打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7年暑假前,志春同学遇到一件大好事,被位于农校梅花楼边上的县文工团借去画布景。</p><p class="ql-block"> 榆林县文工团自成立以来以表演地方小剧和小歌舞节目为主,为了摆脱这种宣传队的模式,决定从延安民众歌舞团引进大型民族歌剧《江姐》。县文工团从未排演过这样的大型剧目,原有的美工没有歌剧布景制作的经验,团里特意邀请延安民众歌舞团著名美工师王克文来榆林指导布景的绘制。布景绘制工作量很大,文工团从学校借了志春加入。暑假期间我专门去参观志春的工作,也见到了那位著名美工师王克文先生。王先生是六八年来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多年从事舞台美术工作,经验丰富,技艺高超,谈吐幽默,嘴里一边抽着烟,一边哼着《长征组歌》,除自己绘制之外还要指导志春和别的美工工作。志春同学拿着画笔,挥洒自如,面对巨大的景片,一会儿近描,一会儿远瞧,衣服上粘了一些颜料,俨然一个小画家。看着这场景,我心里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本以为志春能担任美工师已经很幸运了, 没想到还有一件好事在等着他。歌剧《江姐》在同一个院子的排练厅进行排演。由于剧中人物众多,剧团的演员都担任了主要角色,但是有一些群众和匪兵等次要角色还是无人扮演,另外合唱团的演员人数太少,于是县文工团又从我们班借了几位同学去参加演出和担任合唱,这是对我们文艺班一年多来专业教学的充分肯定!开始排练后剧中有一位地下党交通员老陈的扮演者还迟迟未找到。那天排练间隙导演来到院子里抽烟,扭头一看,一个瘦高个小伙正在画布景,这小伙浓眉大眼,鼻直口阔,导演一拍大腿惊叫:“这不就是老陈吗!”不由分说,把志春拉进排练厅,让化妆师三下两下给盘上头巾、戴上假胡子,活突突一个重庆山民。志春扮演的这个角色可不是跑龙套的,是一个有名有姓有台词的配角。最重要的是老陈在剧中向江姐汇报完工作后,江姐上前一步双手握住老陈的手,满含深情地望着老陈说:“太好了,谢谢你!”志春后来说,第一次被扮演江姐的大美女马女士握住双手的时候浑身冒汗,小心脏狂跳不止……这一个多月的借调,志春既当美工,又做演员,两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好,给县文工团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后来进县文工团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暑假结束了,志春和其他借调到县文工团的同学们圆满完成了歌剧《江姐》的绘景、排练和演出任务,开学后都回到了课堂。国庆节前后,社会上开始流传今年停止了推荐上大学,可能要恢复高考的小道消息。自从1966年“文革”开始,中国已经有11个年头没有举行过高考。我们这一届在“文革”期间开始上学的学生,打上学起就从来没听说过高考,因此对这些传言毫不关心,认为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 1977年10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公布当年12月国家要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也可以选拔在校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的优秀者参加高考。这一消息就像一声惊天动地的炸雷,惊醒了数以千万计中国青年已经麻木的灵魂,让大家看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我们学校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了,各科老师很快拿出选拔考题,在4个高二班进行选拔考试。学校按上级要求,将选拔成绩前10%的学生编成了高考复习班,突击复习,准备参加高考。在当年的选拔考试中我的成绩名列前茅,顺利进入了高考复习班。两位好友王志春和张自力,同时参加报考西安美院的选拔考试,双双顺利通过初选,积极准备参加第二轮选拔考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很快国家公布当年高考时间确定在12月初,由各省出题进行考试。从那一刻开始我和王志春、张自力一起画画写生的轻松浪漫日子宣告结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数学、物理、化学、语文、政治的突击复习和各科无穷无尽的题海之中。志春和自力携手并肩,一遍遍认真地画人物、石膏头像和静物组合,绘画技艺不断提高,连过几关选拔考试,从全地区几百名报考美术学院的考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参加西安美院正式考试的资格。</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是史上唯一在冬天举行的高考,后来才听说本来当年秋天要继续招收自1970年开始的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但在1977年8月的全国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伟人邓小平果断拍板,做出推迟半年招生、当年恢复高考的重大决策。那一年的高考招生对象主要针对自1966年停止高考以来从中学毕业的各届插队知青、回乡知青和已经工作的知青。在校学生中只选拔少量优秀者参加高考,七八级应届高中毕生本来在1978年1月就应该毕业离校,决定推迟半年毕业,参加1978年7月的高考。</p><p class="ql-block"> 不管报考文科、理科还是美术,对于我们这一届1968年开始上学、几乎没有认真读书学习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说,这一个多月的紧张复习可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般的人生经历。我和王志春、张自力等同学幸运地参加了那一年的高考,考试结束后我们又回到班里继续上课学习。直到寒假中的春节前几天,榆林一中有四人陆续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是其中之一,被西安交大录取。我多么希望好朋友王志春和张自力都能考上西安美院,一同去西安求学。但是刚刚恢复招生的西安美院当年在全国只招收了不到一百名学生,在榆林地区只录取了两名已工作多年的基层美术工作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78年3月,我去西安上学。县一中四个高中毕业班针对高考要求,打破了原来班级划分,按文科理科重新分班,我们的高二四文艺班就此解体,我的高中时代结束。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相聚时我和志春都是懵懂少年,高中两年时间我们共同成长,相互见证了各自的黄金岁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前左任振国,前右王志春,后左张自力,后右 贺光文)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后王志春经历了短暂的插队下乡,破格进入榆林县文工团当美工。工作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考上西安美院,毕业后又回榆林工作,在榆师当了几年美术老师,调入榆林群艺馆成为了一名专职画家。不久陕西省艺术学校在临潼创办,志春经过一番努力成为艺术学校的美术老师,举家来到临潼。本世纪初,志春凭自身的实力调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教,成了建大艺术学院的教授,也成为著名的油画家。几十年来他顽强拼搏、永不自满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经历另写文章为大家介绍。</p><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画家画的王志春)</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画的王志春)</span></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和王志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和张自力、王志春毕业40年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