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刘文华,男,江苏三强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硕士,英语翻译,江苏省盐城市诗词协会会员,兼任文学平台和刊物编委、评论,创作诗歌、散文和小说,有部分作品获奖。</p><p><br></p> <p>一、开篇话</p><p><br></p><p> 也就是三年前,我开始转行做律师,这是个始料未及的职业。</p><p> 我在校学的统计,毕业工作学经济管理和英语,后又学会计,取得了各式各样的文凭、证书,垒在一起好厚的一叠。快四十岁时,开始学法律,没有正儿八经看过法律书,就异想天开地斗胆报考司法考试,也没有看司考教材,直接用试题突击,2003年侥幸通过。有人说我司考轻松自如,即使考前对我能否通过不看好的朋友,听说我分数不低,也说我运气好,相亲被美女砸中绣球。其实,情况并非如此。记得那时我看书看得很苦,像修道一样推掉了所有应酬,曾经有人半开玩笑说我酒色全戒。办公室没有空调,半天书看下来,衬衫可挤出汗水。我的领导和同行都说,快四十的人了,何必玩命?</p><p> 司考证书拿到手后,也就是个摆饰,没派上多少用场,正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黔之驴》所描述的那样:“至则无用,放之山下”。后来,我就想把囫囵吞枣的法律知识消化消化,报考了苏大法律硕士,三年后取得一纸半真半假的学位证书。</p><p> 没有受过正规法律教育,没有拿过正规法律文凭,相当于泥腿子赤脚医生。早期通过律考、司考的同行朋友,大多数都有相似的经历和情形。熟悉的朋友知道,我很长时间在机关工作。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也很留恋这份工作。甚至,有时我还自以为是、大言不惭地认为,我很适合这份工作,或许能有个说得过去,或是相对体面的级别和职位。机关最忌讳的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和异想天开,恰恰这两个毛病我都有。</p><p> 一度时间,流行考试竞岗。</p><p> 由于长期历经考试,或者说,考试考上瘾了,我多少积累了些考试的雕虫小技,以为定能屡试不爽。每有新岗位招考,我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但每次都碰得头破血流,不是输在考试上,而是输在后续环节,最终结果都是一样,名落孙山。就这样考着、干着、等着,不知不觉三十年工龄到了。幸得有三十年工龄提前退休的优厚政策,我才有机会在没有老到不能动的地步转行做律师,尝尝这个职业的新鲜味道。</p><p> 在很多人眼里,律师是个能挣大钱的职业。的确,在大城市,发达地区,有不少律师发了点小财,算是中上富有阶层,但也不是富得流油、横空出世的程度,或者说超过了马云和任正非。律师毕竟是靠卖脑力挣钱的职业,发不了横财,成不了资本家,更不可能富甲一方。也听说有律师,财富雄居什么榜首、榜中之类,但那不是做律师发的财,而是,转行做老板发的财。</p><p> 但律师也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职业,只要认真做,真心做,勤勉做,暂时不会喝西北风。倒不是因为我们这个职业的人特别能干,特别优秀,而是由于有国家司法考试这个门槛,把一部分也许十分优秀,很适合做律师的才俊暂时挡在门外。也由于法律人才总体供不应求、需大于供,比较缺货和抢手,还是个炙手可热、奇货可居的行当。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法律健全、社会进步,法律市场空间拓展速度远大于法律人才的进入速度,还是个有事可做的行当。将来,随着法律人才越来越多,越来越饱和,律师行业也会成为竞争白热、人满为患的行当。到那时,我们就会被淘汰出局。</p><p> 我虽然一把年纪,但还是这个行当的新手。一位年龄与我差不多的同行称我是幼儿班刚毕业,乳臭未干,才上一年级,此话一语中的,我心悦诚服。早就有开辟这个《律师与法》系列笔谈专栏的想法,但总感到道份和修炼不够,写起来没有底气。有了三年律师经历,才觉得底气稍大些,可说的话多些。该系列笔谈,不是学术论文,更不是经验介绍,而是有关律师这个职业,有关法律的理解适用等方面的认知和想法,以文学随笔的方式,用通俗到位的话说出来,与有兴趣的读者分享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