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高阶阅读】读书会共读一本好书《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

香水草

<p>  本书选择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学习方式设计、教学组织形态、教学内容选择、测试内容与形式探索四个方面分别展开研讨。每个案例分为书册名片、文本价值、教学价值和全过程阅读指导。本书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p><p> 作为语文老师不但要自己会读,更要会教,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进取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有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安市教师发展中心&nbsp;&nbsp;郝贵芳</p><p> 2020年6月,我和老师们一起读了北京市教育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吴欣歆教授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一书,5月份吴院长给我们寄来此书,她忙碌之余还惦记着武安整本书阅读进展情况,我们倍受感动,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下去信心。</p><p> 之前我读了吴教授的《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理论之基础》,吴教授以其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为理论,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改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为目标,阐述了指导整本书阅读的方方面面,希望学生通过一定整本书阅读实践,成为真正的阅读者。《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是继这本书之后的一部实践丛书,它手把手指导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真正的应教学之急需而诞生。</p><p> 这部书分上下两册,选取了低、中、高各学段的阅读书籍20部,深入、细致的全过程阅读指导。每本书从文本价值、教学价值、全过程阅读指导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和指导。根据每本书不同阅读文本特点,从学理上界定孩子适合进行的知识积累,能够承载的能力提升点,阅读过程中需要建构的策略,以及这本书对学生精神成长和思想发育的引领作用。所以教师在读到这本书时,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阅读水平对比参照、增删调换,借助教学价值确定适合自己学生的的教学目标。</p><p> 文本价值是《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重要部分,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热爱生活,善于思考,对事物的认识深刻。只有这样对这本书提供的文本价值便可以理解、吸收。还可以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必须是思想积极的内容,切不可提供偏执的观点或消极的见解。全过程阅读指导,大体分为这几个环节:选书、预读、通读、研读、展示等。选书主要讨论三个问题:怎样让学生关注到一本书,应该推荐什么样的版本,如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预读”在与培养学生阅读的信心和提升读这本书的兴趣。“通读”借助整体性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多次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和书中人物对话。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阅读体验,获得新的阅读动力。“研读”环节是解决在通读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些独立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能是阅读深度不够没有提出的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在通读中诊断学生的问题,适时组织研读,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展示”关注学生的阅读成果的设计、展示、点评,使阅读能力进一步发展、提升。</p><p> 我们要想用好这本书,首先要在深入阅读的这本书的基础上,仔细阅读书中提供的20本书。只有老师自己深入阅读了每本书,对照《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一书提供的一系列方法、策略,然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阅读指导方案、策略。</p><p> 读完吴教授的这部书,我感到很惭愧,自己平时读书也不少,但从来没有深入的思考,像完任务一样走马观花过一遍。为了完成读书笔记,摘录需要的章节。带着功利的心去读书,心自然浮躁。这本书究竟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我们从没去思考的问题。今天读完此书,受益匪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路上我们且行且学习,且行且思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读书心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理念与课堂教学间架起一座桥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安市教师发展中心&nbsp;&nbsp;&nbsp;江鑫莉</p><p>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是由教育学博士,北京教育学院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吴欣歆和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副校长、北京市语文骨干教师——孙凤霞主编。这套书分上、下两册,共选入20本课标推荐的经典名著作为案例。《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是吴院长继《书册阅读教学现场》《高中阅读教学现场》之后又一力作,从2007年至今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已然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全覆盖。</p><p> 吴欣歆教授是整本书阅读的发起人,有着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潜心12年研究整本书阅读,从文本导读到课程建构再到整本书阅读全流程指导。</p><p> 吴欣歆教授是我们武安市中小学整本书阅读的特邀专家。2018年至2019年先后五次走进武安,从整本书阅读的提出背景到课标要求再到阅读策略、开展活动进行培训。几次培训我也全程参与,因此想结合之前的培训、自身的读书经历从为什么读,怎么读,怎么教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p><p> 首先,想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p><p> 1.从教师职业角度来说,首先是文件课程的要求</p><p> 在2016年的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以研究成果的形式发布。包括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的时代。我们想一想,教育为什么会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答案是因为社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我们单纯教给学生人类共同的知识,他难以维持未来的社会生活。他需要的是,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要具备获取知识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必须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他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p><p> 2.从教师职业角度来说,其次是课堂教学的需要</p><p> 2017年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从原来的人教教材更替为统编教材。这套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人员编写 ,突出特点表现为——课外阅读课程化。课外阅读进入教材,这也就解决了学生读什么的的问题。同时要求这些书目,不再是推荐读或者是选读而是必读。要求学生读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读,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一定策略,开展有效阅读、深层阅读。</p><p>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来说,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需要</p><p>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快餐”时代。电子碎片化的阅读已经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种方式的阅读方便、快捷。每天我们都要在电子世界往返N次,但细想在我们的脑中、心中留下些什么?恐怕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寥寥无几。但是纸质阅读,整本书阅读(指经典名著)却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理解更加深刻,且常读常新,从中汲取营养,成为每个人的精神食粮。</p><p> 和高阶阅读群里的伙伴我们一起读了《追风筝的人》《夏洛的网》《一百条裙子》《深暗》《沉默》《少年维特的烦恼》《平凡的世界》《云边有个小卖部》《汉字文化解读》《狼王梦》等十余本书。或关乎友情、亲情或关乎信仰、又或者是梦想......在书中寻找答案、汲取力量,走进书本会越来越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妙。</p><p> 其次,整本书阅读应该怎么读?</p><p> 怎么读就涉及到方法的问题,在吴教授的培训会上共讲到五个策略:</p><p> 首先是内容重构策略,主要指向于对于整本书中人物、形象、整个事件的分析。</p><p> 第二个策略“捕捉闪回”</p><p> “闪回”是整本书创作的常用手法,一个画面、场景、人物在整部作品中重复出现,利用重复形成勾连,强化印象。捕捉闪回就成为整本书阅读的独特策略,借助这一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深度对话。</p><p> 第三个策略“对照阅读”</p><p> 对照阅读,即在阅读中自觉地将具有一定关联的人物对比参照,区分细微差别,探究差别产生的本质原因。</p><p> 第四个策略“跨界阅读”</p><p>这里的跨界,一是学科边界,二是艺术形式的边界。</p><p> 整本书阅读常常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跨界阅读指阅读整本书过程中,学生突破学科边界、突破纸质媒介进行的综合阅读。有些书的阅读需要打开学科的界限,综合利用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知识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有些书需要打开不同艺术形式的边界,借助戏剧、电影、评书、连环画等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对比细节,发现差异。学生在跨界阅读过程中,体会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人物、设置情节等方面的特点,立体化地品评人物,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有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分析原著。</p><p> 第五个策略“经典重读”</p><p> 意大利学者卡尔维诺将经典定义为“那些您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它们带着以前的解释的特殊性气氛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学生阅读整本书大多是经典著作,语文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完整本书,还要引导他们养成重读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能够陪伴自己终生的书,常读常新,在不同的年龄获得不同的滋养。</p><p> 最后,整本书阅读怎样进行课堂教学?</p><p> 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这些问题明了的基础,整本书阅读作为课程我们应该思考:怎么样进行课堂教学呢?《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给出了答案。</p><p> 这套书分上、下两册,每册选取10本国内外经典名著(中西结合)作为课例。涵盖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接触到的儿童成长故事、寓言故事、科普读物、历史故事、小说等等等等。依据课程标准选择书目,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有梯度进行编排。每个课例分别从书册名片、文本价值、教学价值、全过程阅读指导四个版块进行解读。架构清晰、语言表述详实、图文结合、有理有据、清晰明了,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学参考用书。</p><p> 书册名片部分,从推荐版本、内容梗概两个方面进行介绍。这为我们一线教学的老师在选书环节提供了很好的路径。</p><p> 文本价值部分,依文本题材而定。如:《弗朗兹的故事》属儿童文学的范畴,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叙事美学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属寓言故事,作为哲人先贤们的思想结晶,从寓言的概念界定到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文学价值进行分析。全面的分析是非常好的备课素材。</p><p> 教学价值,针对不同文本,结合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从语文知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策略建构等方面展开分析。例如:《弗朗兹的故事》在教学价值分析方面,语文知识要求学生积累表达心情的词语、成语、句子;弗朗兹的成长名言以及细节描写。语文能力提升:一是借助插图丰富想象力;二是关注“言外之意”,提升理解能力。学习策略包含有:预测策略、图像化策略、故事重组策略。</p><p> 全过程教学指导,从选书、预读、通读、研读、展示五个环节,做详尽的活动安排。</p><p>&nbsp; 编写团队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这样一个来回才成就了这套书。《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实用性、实践性极强。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可以读到这本书。如果说,前期的理论培训让我们看到了整本书阅读的方向,那么我想,《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是为我们向目标架起了一座桥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有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安市教师发展中心&nbsp;&nbsp;韩晓静</p><p> 读书可以改变精神世界的分子结构,让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能产生超越世俗的力量,让人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p><p> 作为吴欣歆教授的小粉丝,我一直很关注她的书,阅读课堂上的疑难杂症在吴教授的书中都能找到“诊疗方法”,每每读来都茅塞顿开。从《书册阅读教学现场》到《名著阅读&nbsp;百问百答》,再到《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这些书都结合2011年的语文新课标通过各种有效的阅读指导课堂案例,提供大量的事实论据,让阅读指导课堂不再默守陈规,让学生的思维从书籍中走出来,把有效生动的阅读形式和教师的阅读策略带进去。</p><p>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分上下两册,每一个案例都由四部分进行分析与指导:书册名片、文本价值、教学价值、全过程阅读指导。全过程阅读指导包括每本书的:预读、通读、研读、阅读输出(展示环节)。读完这套书后让我觉得如获至宝,其实用价值不可估量。</p><p>&nbs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好的开端,交出主动权</p><p> 2011年《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必须把阅读的主动权归还给孩子们,小的困难和障碍学生可以尝试自主解决,学生之间相互解决或教师单独指导,对于大的困难和障碍,全体的困难和障碍我们需要集中进行探讨。</p><p> 关于阅读目标和阅读难点,有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把阅读教学比作一次马拉松大赛。学生是马拉松比赛中的选手,教师是教练,教学是马拉松的整个行程,教学目标是马拉松的终点,而教学难点是学生抵达终点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这些障碍和困难的发现一方面赖于参加马拉松的选手,学生自己在比赛过程中的觉察,另一方面赖于指导马拉松比赛的教练,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状态来分析,发现的困难和障碍也有大有小。</p><p> 要阅读,先选书。选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本书来阅读,它更能体现学生的发现性、主动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种阅读理念和阅读行为的转变为整本书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书中多次提到,让孩子们共同参与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孩子们对比图书的作者简介、封皮、目录、内容等选出要读的版本。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书,能够自主通读学会合作完成研读,并能将阅读成果进行转化,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并引领他们的成长。</p><p> 阅读的主动权从选书环节就交给学生,是整本书阅读的一个美好的开端。</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空翻转,创意无限</p><p>&nbsp; 通读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通读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通过提出阅读问题和设计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自主阅读活动,而不是过程性的干预学生的阅读,所有检测和交流活动都是在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之后进行的。</p><p>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在预读、通读、研读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输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展示环节。所谓展示,实际上是前几个环节阅读收获的一个综合外显过程,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展示活动,在展示中学生为了完成展示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前面的几个环节的学习收获,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展示成果,对学生的实际阅读学习效果做出更加有效的评估。</p><p> “网站书籍摘要”、“成长故事会”、“成长相册”、“关键词金字塔”、“问题大箩筐”、“真相大迷宫”、“我是大法官”、“我来做采访”、“海报发行商”、“邀请函”、“门票设计师”比起“故事续写”、“给书中的人物写封信”新式的展示环节更新颖,也更吸睛。通过手游《三国志》、《王者荣耀》是我和孩子们一直在玩的游戏,通过手游设计新款“阅读技能的锻造”这些方法绝对是吸引学生阅读的必备“神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也必须从兴趣入手,教师把控好时间,引导自己的“小神兽们”走上“爱上阅读”这条不归路吧!&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要的小事,爱上阅读</p><p>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科技类书籍《10万个为什么》的阅读指导。《10万个为什么》教学价值:一、积累语言素材、科学性词语、约束词、关联词、其他词语基础及写作手法。二、识字与书写识字有必要性、重要性,书写终身受益一举多得。三、初步实践应用、口语交际、写作实践。四、朗读与默读,朗读是默读的基础,默读必不可少,有益于教学推进。</p><p>历史类图书如《春秋故事》,往往有着时间地域跨度大,事件繁多,人物关系复杂等特点,往往给学生造成极大的阅读障碍,消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针对此特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使用内容重构,对照阅读,跨界阅读的策略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更多的学会用观点加事实证据加结论的表达方式。</p><p> 书中提到一个很有新意的词汇——“审辩式思维”。何为审辩思维?审辩是思维是北京语言大学的谢小庆教授在其所著的《审辩思维》一书中这样定义的: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当前重要的已不再是掌握特定的知识,而是具备较高的思维水平,是对信息的重要性作出判断,是在各种可能的候选方案中快速做出抉择,其关键正是审辩,是思维水平的高低。“整本书阅读”这正是发展学生审辩思维的良好契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书中人物进行评价性思考。</p><p> 阅读不仅是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现代文明社会中生存和生长的重要技能,更是促进儿童精神成长,创造其个体生命经验和促进其终身发展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也是关照自我的过程,因此阅读对于人的精神熏染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所获得的滋养会不知不觉地在阅读者的心灵深处生根生长绽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有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nbsp; 武安市南关小学&nbsp;&nbsp; 李利达</p><p> 吴欣歆老师,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大家。她和蔼可亲,潺潺道来,听她授课是一种享受。在吴老师的引领下,我从拾起了久违的书,走进了一个个丰富的精神殿堂。这次有幸读到老师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心里颇为激动。</p><p> “全过程阅读指导”大体分为这几个环节:选书、预读、通读、研读、展示等。“选书”环节主要讨论三个问题:怎样让学生关注到一本书,应该推荐什么样的版本,如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的层次。“预读”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理智的阅读者,帮助学生做出理智的阅读决定,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阅读这样一本书,有能力读完这本书,自身的阅读兴趣足以支撑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通读”需要借助整体性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多次走进同一个文本。吴老师主张:教师指导学生读完整本书不能只靠监督和测评,而是要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学生需要通读全书才能完成活动,教师要在不同的活动中引领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书;活动中隐含着策略,学生在活动中应用阅读策略,在活动的引领下在书中走上几个来回,每次都像走进新鲜的文本,有新的阅读发现,产生新的阅读体验,获得新的阅读动力。完成通读后,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独立阅读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能由于阅读深度不足无法提出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通读指导过程中诊断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研读”,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展示”环节重点关注学生阶段性和终结性阅读成果的设计、展示、点评,以及在此基础上阅读能力的发展、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展示”并不是“通读”“研读”结束后的独立环节,而是阅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的是“通读”“研读”过程中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独特的认识与思考。“全过程阅读指导”的五个环节是自然阅读应有的心理和动作,有助于学生发展成为真正的阅读者——有持续的阅读行为、稳定的阅读状态,能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合宜的阅读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p><p>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学习方式设计、教学组织形态、教学内容选择、测试内容与形式探索四个方面分别展开研讨,案例涉及的书目包括《青蛙和蟾蜍》《安徒生童话》《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昆虫记》《山海经》《亲爱的汉修先生》《中国民间故事》《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狼王梦》等二十部。每个案例分为书册名片、教学价值、教学指导和研讨平台四部分,让语文教师不仅自己会读,更会借鉴使用。</p><p> “文本价值”是《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重中之重。小学整本书阅读的文本类型相对复杂,涉及文学、历史、科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门类,相对于“文学价值”,“文本价值”的涵盖面更广。这个板块以文献梳理为基础,提供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深度解读文本的精彩观点。“教学价值”大体分为语文知识、能力提升、策略建构和精神成长四个部分。我们可以结合不同阅读文本的特点,进行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使用阅读过程中需要建构的策略。</p><p> 本书不仅对学生精神成长和思想发育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对老师的思想建构和知识体系的形成也具有非凡的意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有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安市白鹤小学&nbsp;&nbsp;&nbsp;张旭冉</p><p>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培训给了我一次不一样的培训体验。这一年多,我们一直再坚持在阅读的路上,就像吴教授说得那样“我们相信积累的效应,敬畏成长的力量。”很幸运地说,我能成为整本书阅读种子教师的一员与大家结缘与此。犹记得在《夏洛的网》和《一百条裙子》工作坊中那个别开生面的阅读交流体验,最后环节我写下了那次活动之后的一个期待,期待能有一种系统指导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问世了!</p><p> 在这套书中,吴教授将理论与教学案例相结合,在前言部分系统阐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步骤,基本分为书册名片、文本价值、教学价值、全过程阅读指导,针对每一部分又进行细化解读,如同在阅读指导策略方面,给我们支起了一个脚手架,让我们有章可循。更想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那一篇篇教学案例近乎完美的呈现给我们,这是凝结了多少大师的智慧,历经十二年的打磨才著成此书!我们虽然无法企及这个高度,但它确乎能为我们在今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供思路,拿来借鉴。</p><p> 我曾与五年级学生在课下开展过《窗边的小豆豆》整本书阅读活动,当我在读《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中又发现了这一教学案例,所以就格外关注了一下,也给了我许多启示与思考。通常我们老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往往过于重视课文内容的梳理和主人公情感的分析,总体来说挖掘浅显,不能完全调动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在《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一书中,对《窗边的小豆豆》从选书、预读、通读、研读、展示这五环节,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独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阅读成果。如在预读环节,设置给小豆豆贴标签和“小豆豆”系列两个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成长。再如通读环节中,通过给小林校长设计颁奖词和手绘巴学园图这两个活动,无形中将小林校长的事迹通读一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以及合理想象。真的是巧妙至极。</p><p> 同样,在阅读中我也学到了很多阅读方法,丰富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理论支撑。如《窗边的小豆豆》中提到的项链式叙述结构、全知叙事视角等,给我今后的阅读也带来不少启发。在教学价值方面,能以课标为脉络梳理具体教学价值,更有参考意义。新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紧紧围绕语文素养和人文主题这两大主线开展教学,而《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这本书,在教学价值方面的分析与部编版的课标要求一脉相承。拿《窗边的小豆豆》教学价值分析为例,涉及到了字词成语的积累,关键词句的赏析,复述故事,写作顺序的关注,描写、议论、抒情为主的表达方法以及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等,可以说,《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是真正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写作能力的一剂良方!</p><p>&nbsp;</p><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阅读中反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有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安市富强小学 成雅丽</p><p> 捧起《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总感到亲切异常,书里明确的目标,经典的课例……似乎让我回到了第一次聆听吴教授讲座的场景,甜甜的微笑,悦耳的话音,再加上她自己对整本书阅读独到的见解,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里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我。</p><p> 如今参与整本书阅读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可阅读教学中依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指导上,总感觉缺了内涵,少了乐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低段的《青蛙与蟾蜍》的全过程阅读指导,来看看自己的得与失吧。</p><p> 一、预读——走进一本书。</p><p> (一)创设阅读环境</p><p> 让书随处可见,随手能拿。我觉得这一点自己做得比较好,除了班级的小小图书角,我们的班级文化就是“我爱阅读”,墙壁上四处都是宝贝和家长们的“大作”,《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嘴狗》、《我爸爸》、《布莱梅的音乐家》等。</p><p> (二)热词制造</p><p> 设计“青蛙/蟾蜍”的专题活动,如:讲“青蛙/蟾蜍”为主人公的故事;开展“青蛙/蟾蜍”成长变化的科学探索活动;到大自然中寻找“青蛙/蟾蜍”的踪迹;设计小博士讲坛,邀请对“青蛙/蟾蜍”感兴趣的孩子讲讲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等等。</p><p> 看了这样的推荐活动,才真正明白了“大语文”的涵义。是呀,阅读本身并不是阅读的终极目标,引导儿童借助阅读这一途径认识世界,感受生命,热爱生活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p><p> (三)绘本引路</p><p> 教师可利用孩子前期的阅读积累,激发其阅读欲求。</p><p> 二、通读——学读一本书</p><p> (一)认一认,结识新朋友。</p><p> 1.借助书名识封面。</p><p> 认识封面——观察封面上的其他信息——观察封面上的图看画面,猜内容。</p><p> 2.认识封底和目录。</p><p> 3.小测试</p><p> 指封面封底,找目录和页码。</p><p> 在空中课堂《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指导课上上,设计过类似的阅读活动。</p><p> (二)猜一猜:故事连连看。</p><p> 猜一猜不是单一的阅读环节,有猜测就要有阅读后的验证和比对。我猜对了什么?哪些内容没有猜到?通过对比那些没有猜到的内容,就会获得学生的特别关注。猜一猜活动后,我们常常会发现书的题目,封面封底的图案都是让学生决定猜测的关键,也是引起学生阅读动机的关键。教师可以用来反思自己的阅读指导行为是否得到?对题目的讲解或引导是否清楚?书的封面封底上的文字或图画是否能适时的引发学生的联想与猜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往往隐藏着教学的大学问,需要加以关注。</p><p> 三、研读——爱上一本书</p><p> (一)都来试试:选择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p><p> 1.借助特殊标记读一读</p><p> 书中被特殊处理了的文字大都是故事内容的关键词,他们在不断提示读者需要重点关注重点阅读。</p><p> 2.结合书中的图画读一读。</p><p> 低段的阅读书往往是图文并茂,精美的图画与精炼的文字相互呼应或补充,读不懂文字的时候可以结合图画辅助理解。</p><p> 3.跳过个别难字读一读。</p><p> 因识字量所限,书中常会出现一些低年级孩子尚未学过或不常见的生字词。在整本书阅读中,这些个别字并不会影响孩子们的理解,阅读时遇到这样的生字词,可联系上下文猜想,结合图画猜想。出现个别生字词,不会对故事的整体理解造成困难,实在不理解的话,可以画出来直接跳过文中这些难字继续阅读。</p><p> (二)说来听听:鼓励并指导学生说出阅读发现和感受。</p><p> 1.火眼金睛:同一故事 不同图画,猜故事。</p><p> 2.穿针引线:给无序的图画排序,理情节。</p><p> (1)回忆故事</p><p> 出示图片让孩子们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排一排,说一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p><p> (2)删除后再猜想。</p><p> 撤去一张图,想想少了哪幅图——撤去第二张图,试着顺利讲故事——撤去第三张,试着复述故事。</p><p> (三)聊出新想法:关联并整合阅读中的信息。</p><p> 活动:聊聊故事集的“朋友”主题。</p><p> 1.寻找故事中的朋友画面。</p><p> 2.说一说对“朋友”主题的理解。</p><p> 话题一:青蛙和蟾蜍在一起做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p><p> 话题二:从《青蛙和蟾蜍》中的故事看,你觉得好朋友应该是怎样的?</p><p> 观点一:好朋友是一起拥有很多美好回忆的人。</p><p> 观点二,好朋友会彼此挂念,互相关心。</p><p> 观点三:知道对方心里需要什么?</p><p> 观点四:心意互通,心有灵犀。</p><p> 这些过程需要孩子们回想故事找出观点,再读故事印证观点。</p><p> 四、展示——看见书中的我。</p><p> (一)角色连连看——青蛙和蟾蜍大比拼</p><p>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孩子们发现青蛙和蟾蜍的关联性或不同,可以自己参与到故事中,也可以说说自己对文中词句的理解。</p><p> (二)真心话冒险——聊聊自己的朋友</p><p> 1.写一写:怎样理解“朋友”</p><p> 《青蛙和蟾蜍》的故事让你想起了谁?说一说你们之间的“温馨时刻”。 </p><p> 读了《青蛙和蟾蜍》,你觉得好朋友是( )。</p><p> 你最想对你的好朋友说的一句话是( )。</p><p> 2.连一连:在生活中,你更像他们中的谁?</p><p> 我更像( ),因为( )。</p><p> 3.说一说:青蛙和蟾蜍性格不一样,你更愿意和谁成为好朋友?</p><p> 我愿意跟( )成为朋友,因为( )。</p><p> 五、分享——再现一本书。</p><p> (一)小小导演成长记</p><p> 1.完成招聘广告</p><p> 2.挑选演员</p><p> 设置问题情境——有根据地做决定——谈谈挑选演员的感受。</p><p> 3.设置工作日程表</p><p> 选本及前期准备——设计并填写工作表。</p><p> 4.纸工制作故事人物</p><p> 5.表演准备</p><p> 梳理故事情节,试着表演配音。(想——议——试——练)</p><p> (二)人物名片</p><p> 1.聊名片格式。</p><p> 2.议名片内容。</p><p> 3.展名片示范。</p><p> 4.试名片制作。</p><p> (三)时间管理小达人</p><p> 活动一:“我的生活我做主——制作工作表”活动具体安排。</p><p> 1.再探蟾蜍的工作表</p><p> 聊一聊:了解工作表。</p><p> 议一议:改进工作表。</p><p> 2.制作我的假期作息时间表。</p><p> 明确任务——了解细节——着手制作</p><p> 活动二:“我和好伙伴——给朋友写封信”</p><p> 1.议故事中的好伙伴。</p><p> 2.想生活中的好伙伴。</p><p> 3.聊生活中的好伙伴。</p><p> 4.给伙伴写封信。</p><p> 活动三:“对话作者——故事缺少它们可以吗”活动具体安排</p><p> 1.感受次要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p><p> 2.找青蛙和蟾蜍中的邻居。</p><p> 3.推演其他故事,感受每一个人都是可贵的。</p><p> 看到《青蛙与蟾蜍》阅读指导全过程中这么丰富的阅读活动,我更是认识到单靠监督和测评指导学生阅读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立足文本,解读文本,还要要时刻保留一颗童心,蹲下身子去思考,去倾听,去发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引领孩子们在书中走上几个来回,每次都像走进新鲜的文本,有新的阅读发现,产生新的阅读体验,获得新的阅读动力。</p>

整本书

阅读

阅读教学

学生

指导

小学

教学

通读

教师

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