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瑶里

空谷幽兰

<p>  瑶里,瑶里</p><p> (2020年6月)</p><p> 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它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誉。</p><p> 六月的周末,我们快乐群一行48人从黄石驱车前往瑶里古镇。一路上暴雨如注,雨点噼噼啪啪地敲打着车窗,感觉雨已成殇。所幸的是,老天爷对我们眷顾有加,当我们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抵达古镇时,雨豁然变小,烟雨濛濛,细雨如丝。</p><p> 正如歌词唱的那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瑶里古镇犹如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展开,迎接着我们的到来。</p><p> 第一印象就是,瑶里古镇可算是古镇中的一股清流了,不需要门票,只有三处特别景观需要购票单独进入。商业气息也不浓,没有拉客宰客现象,纯粹就是游览。你来或不来,我都在那里的娇俏模样,让人感觉很舒服。不禁感叹于它的单纯了,只是单纯地将自己美丽的风景,只是单纯地将自己厚重的文化,向人们展示,深植于人们的脑海,掳获大家的心。</p><p> 从游客中心进入古镇,只见两边整齐的修着不高的特色小楼,小楼里各种商户林立,饭馆,住宿,瓷器,特产以及玩具等。原本冷清的街道,因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空寂。</p><p>走过了大门口,是一片水泥修成的空地,大概是古镇的广场吧。时间已是下午的1点了,大家都有些饥肠辘辘了。临行前,大家都做了些旅游攻略。因此,在车上大家都说到了瑶里一定要去尝一尝瑶里的碱水粑。</p><p> 寻一家清幽的小店,来一盘瑶里的特色小吃碱水粑,果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瑶里碱水粑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大米磨成的米浆,加入茶籽或稻草烧灰冲洗的“碱水”,用火蒸熟。碱水粑加入肉丝、鸡蛋、酸腌菜、红辣椒等,色香味俱全,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味蕾。当老板娘刚一端上来,看一眼有点像我们在黄石吃的那种炒宽粉。但入口,细细品尝,既有年糕的柔润,又有自然的碱香,韧而爽口,确实是别有一番风味。</p><p> 在天地间笼罩着袅袅的烟雾中,在瑶里柔柔的细雨中,在水流湍急的瑶河边。撑着油纸伞,踏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听着瓦楞间雨滴的回响,去触摸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包浆,来一场穿越千年的梦想。</p><p>古镇背山面河,被青山绿水环抱着,河的两岸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数百幢明清古建筑,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典型的徽派建筑。游人不多,很静。河水声,鸟鸣声,游人的轻语声,便显得格外清楚。</p><p> 在古镇里看明清时期的建筑是一大看点,沿着瑶河左边的景点主要有宏毅祠、进士第、大夫第、吴氏祠堂和狮岗胜览。其中尤以狮冈胜览为最。狮岗胜览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徽派合院式民居,融高雅、简洁、富丽为一体,整个建筑精美如诗。建筑内门窗、房梁上有近百幅木雕,精雕细刻,生动逼真。木雕取材广泛,多以当时盛行的吉祥典故为主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p><p> 粉墙、黛瓦、马头墙;青石板、鹅卵石、庭院深深;古街、古巷、古韵悠悠;瑶火灶、小村宴遇、屋里有店,烟火气十足,古镇虽有千年,但瑶里离现实生活不远。</p><p> 在古镇里,我不禁惊异于瑶河一泻千里的汪洋之势了,颇有一种豪放词派的韵味。瑶河是瑶里的母亲河,将古镇一分为二,因流经瑶里又称瑶河,在瑶里这段是以古镇风光而著称的。平时瑶河里的水清澈无比,当地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这条河。正值梅雨季,加上今天下了大雨,又受上游山洪暴发的影响,河水哗啦哗啦奔涌而来,水流湍急,水色浑黄,气势如虹,一时间浪花“卷起千层雪”,是那么雄浑,是那么豪迈,将我的印象中古徽州小桥流水的景致,冲得荡然无存,让我看到了瑶河热情奔放的一面。</p><p> 有河必有桥,瑶里的桥多,游览了不长的时间就看到了六七座桥。有木桥,有石桥。在镇中心的是一座造型优美的廊桥又名风雨桥。相邻廊桥的不远处是一座石桥,远处更有几条江南特有的板凳桥。当我们走到石桥那里的时候,濛濛细雨已经停了。远远眺望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山顶上云雾缭绕,宛如波涛起伏的大海。近处的粉墙黛瓦,身后的苍翠古树,脚下的瑶河奔腾,古镇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p><p> 正当我们游兴正浓的时候,管理员在群里通知我们3:30分在古镇的游客中心门口集合去汪胡景区看瀑布。古镇的风景还没来得及细细观赏,河对岸还没有涉足,就要离开了,心中不免有颇多遗憾。</p><p> 我们在游客中心门口集合时,一个“垚”字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个 “垚”字的造型,是瑶里的标志,旁边还有一行宣传语:“瑶里不远,只是千年”。垚,古代同“尧”,形容山体的高大。传说瑶里古代时叫垚里,意为高山中的部落。垚也是文字中最土的字,暗合了这里“筑土为器”,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p><p> 我们的车穿行在薄雾连绵的山中。由于暴雨导致了山体滑坡,距离汪胡景区还有一半的路程时,车辆无法前行。</p><p> 下午5点,我们又折返回到了瑶里古镇。同一天时间,我们两次踏入了古镇,这是怎样的一种缘分呀!缘来缘去,我们与古镇再一次相逢。这次,我们是从“窑里”牌楼那里进入古镇的。巍峨的牌楼,层楼高起,古香古色,正面刻有“窑里”两个烫金大字,背面刻有“钟灵毓秀”四个大字。</p><p> 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历史悠久,瑶里的确是名不虚传的。瑶里于西汉时期建镇,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许多陶瓷作坊。宋、元、明时期此处制瓷业最为发达。本世纪初“窑里”瓷窑外迁,同时因为此处烧出的瓷器“白如玉”而改名为“瑶里”,寓意“美丽”的地方。</p><p>这边的景点主要有瑶里改编纪念碑、明清商业街、抗战标语、程氏宗祠、电影《闪闪红星》外景地。</p><p> 走在瑶里明清商业街上,想起了那首民谣:“上街头,下街头,街长不见头;丝绸缎,糖醋油,店面八百九”。好一派“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盛世景象。</p><p> 站在风雨桥上,无风也无雨。远处青山云雾缭绕,峰峦叠嶂;近处青山浮水,波平如镜。脚下的瑶河缓缓而过,小桥流水,流水潺潺,是那么婉约,是那么柔美,让我看到了瑶河婉约圆润的一面。长廊上坐着几位老人用方言闲谈着;幼童在桥上嬉戏着;桥下有几位洗衣服的女子;河里有几只大白鹅游弋着。有位美院的学生在写生,淡一笔,粉墙出来了;浓一笔,黛瓦出来了;再勾勒下,对岸的房屋倒影出来了。此情此景,入了画,醉了心。天上瑶池,人间瑶里,说的就是这里吧。</p><p> 岁月悠悠,瑶河悠悠。曾经古窑址星罗棋布的瑶里,曾经蜿蜒逶迤商道的瑶里,未曾远去。新四军改编旧址依然红星闪耀,潘冬子走过的红军桥至今仍保存完整,迎面走来。这里有陈毅旧居、瑶里改编纪念碑、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红军游击队驻址,因此又被称为红色瑶里。古镇也因为有了它们而变得更加神奇和令人回味。</p><p> 暮色渐浓,我们要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江湾镇,就要与瑶里古镇依依惜别了。前前后后,在瑶里古镇呆了四五个小时,的确如它宣传的那样这是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人们享受大自然的绿色仙境。它集自然与人文与一体,融历史与民俗为一身。美哉瑶里,妙哉瑶里!</p><p> 瑶里不远,只是千年。</p><p> 瑶里已远,留在心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