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发生与流行的可能性,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我校秉持着“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原则,让全体师生以及家人认识、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并相互督促,共同做好防控工作。为此,我校进行了一系列传染病防控活动。</p> 召开主题班会 <p> 会上,班主任老师向学生讲解什么是传染病,以及预防传染病的方法。</p>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肠道传染病等。 <p>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p><p><br></p><p>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勤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自带纸巾、水杯,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p><p><br></p><p> 2、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传染病的最佳积极手段。</p><p><br></p><p> 3、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p><p><br></p><p>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p><p><br></p><p> 5、注意膳食营养,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p><p><br></p><p> 6、加强体育锻炼,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免疫力。</p><p><br></p><p> </p> 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p>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p><p>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p><p>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p><p>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p> 疫情期间的违法行为 <p> 1、因故意隐瞒行为,引起新冠病毒传播的,涉嫌犯罪,最高可判7年。</p><p> 2、不戴口罩、不遵守小区封闭管理,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治安处罚。聚众赌博、构成赌博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p><p> 3、疑似病人拒绝隔离治疗,进入公共场所,造成疫情传播的,涉嫌犯罪!</p><p> 4、违反规定,强行通行,可予以拘留。严重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涉嫌构成妨害公务罪。</p><p> 5、造谣传谣,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涉嫌犯罪最高可判7年。</p><p> 6、私自占有防控疫情物资,有关部门可责令退还并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p> 学生课后观看视频 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各班制作了有关预防传染病的手抄报和健康小贴士。 学习防疫知识后的心得体会 传染病的种类繁多,所以必须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早发现、早隔离,不要拖延疾病的治疗时间,少出门,以免病毒更广泛地传播。预防传染病,从自身做起,平衡膳食,适当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抛弃不良卫生陋习,勤洗澡,勤洗手、剪指甲,多开窗通风、勤换洗衣服、晒被褥……坚持早晚刷牙,拒绝垃圾食品,让我们每个人的明天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