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如果回忆是一桩往事,那它是最值得怀想的那一桩一一知青岁月。</p> <p> 岁月如流,四十六年过去了。</p><p> 46年前,也就是1974年4月16日这一天,是我们古冲茶场全体知青人生经历中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p><p> 这一天,我们35名风华正茂,涉世未深,被转嫁社会矛盾的没有太多知识的识字青年,被卷进了当时掀起的“上山下乡”的浪潮里,义务反顾的奔向农村,来到凤凰县新场公社古冲大队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p> <p> 图片来源:唐仁发提供</p> <p> 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我们经受了风风雨雨的磨炼,无论酷暑严寒我们一直坚守在劳动第一线。每当“出工了”一声催促声响起,我们迅速扛起劳动工具奔向劳动目的地一一茶山。</p> <p> 图片来源:杨昌秀提供</p> <p> 图片来源:唐仁发提供</p> <p> 我们的手被杂草划破了,被锄头磨起泡了,一声不吭的继续劳动,累了在树荫下歇会儿,渴了喝口山泉水。有时天公不作美,忽然间下起瓢泼大雨,我们只好下山避雨。可是在陡峭的茶山上,上山容易下山难,加上雨水冲刷,滑的无法下脚,只好一屁股坐下像溜滑滑梯一样的溜下去,而后整个儿变成了泥水人。就这样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日复一日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p><p> 收工了,我们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住处,一碗南瓜汤泡饭吃的津津有味。到了农忙季节,我们下到生产队去劳动,生产队长将我们安排在条件较好的农夫家吃饭,我们就可以饱食一顿可口的饭菜了。</p><p> </p> <p> 到了夜晚,寒冷的冬天,我们用白天捡来的树枝、树兜烧起篝火,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取暖御寒。酷暑的夏天,我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各自手中拿把蒲扇摇摆着,一边驱赶蚊子,一边散热解暑,一边谈笑风生,我们之间无话不说,无猜忌。我们之间的率真、坦诚、理解与信任达到了人生中最高境界,感觉特别幸福,特别快乐,这就是苦中有乐的滋味。</p><p> 这样的时光,维持了整整两年。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渡过了最单纯、最劳累、最艰辛的岁月。而后,相继陆续被招工、招干、招兵、上大学返城了。返城后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碌,聚少离多,直至1994年4月16日我们下乡年满20周年,我们古冲茶场知青唯一的高材生一一龙培云同志,书写并发出庆祝下乡20周年的“邀请书”,将我们从不同地区,不同岗位召集在一起,庆祝我们下乡20周年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古冲茶场知青下乡二十周年纪念团聚会邀请书》</p><p class="ql-block"> XXX同志:您好!</p><p class="ql-block"> 冬去春来,时光流逝,我们即将迎来了1994年的春天。也许在忙碌的世界会使我们察觉不到即将到来的春天是一个曾在我们的生命史上刻上了多么深的印迹的纪念日。是的,我们会在无意中无声无息地渡过自己的生日,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一年又一年的时光在平平凡凡中走了过去。那么,我们会把1994年的春天漫不经心地晃过。</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应该记得1974年的春天,那个春天的4月16日,那一群涉世未深,对自己未来命运懵然无知的男女青年;那茶山,那草棚,那一泓烈日下供我们解渴的清泉;那静静的薨安岭,薨安岭上那孤伶伶的六幢知青屋,那里白日的喧嚣和夜晚的宁静;那么多白天,那条通向茶山又陡又曲的小路,那绿绿的茶树,青青的山,那么多的夜晚,那么些娓娓交谈,那些激昂或忧伤的歌;那一年、两年、乃至四年的蹉跎岁月。</p><p class="ql-block"> 尽管在那以后,我们的人生履历表上已添上了种种不同履历,我们已远远走过了我们知青生活中渡过的那段岁月,但现在我们偶而回过头来看,那段因生活经历对我们今生的影响是远非任何经历所能比拟的。</p><p class="ql-block"> 尽管在那以后,历史无情地证明,我们的青春,我们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只不过成了那一时代政治的殉葬品。当当代青年以青春为自己的前途作铺垫时,我们当初却被迫仅仅为一个号召,为一个别人给我们编织的梦幻而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我们真诚,我们热情,我们诚心诚意,“脱胎换骨”、“接受再教育”、“建设新农村”,时代要我们做的,我们都做了。</p><p class="ql-block"> 时代嘲弄了我们,利用了我们的无知。但是我们没有嘲弄那个时代。即使在那种比较艰苦的环境下,我们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春天我们播种,夏天我们除草,秋天我们收获,冬天我们翻地,把那些简单劳动做得无可挑剔。在个人前途相当渺茫的时代,我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一起渡过了一段日后回味起来难以忘怀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即使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面对古冲茶场那光秃秃无一棵茶树的茶山,面对薨安岭上那六幢仅剩残墟剩壁的知青点房屋,面对江山依旧的那片故土,我们或许会伤感,或许会悲哀,或许会对以自己青春、血汗和理想换来的结局难免恍然若失,但是面对历史,我们无羞无愧。</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我们都到了对人、对己都能宽容的年龄。我们即然宽容了历史,那么我们就应该也能宽容自己当年的幼稚无知,宽容一切导致我们当年如此命运的人和事。回首往事,那些当年离开父母时的悲悲切切,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酸甜苦辣,那些当时存在于我们之间的纠葛和纷争,那些当时曾苦苦地困扰着我们的前途、理想之类的烦恼,我们现在都能轻松的付之一笑了。时光已经把浮在我们记忆中的许多当时至关重要的东西洗刷掉了,却在不经意中滤出许多令我们今生享用不尽的沉淀。从那以后,困难和逆境在我们面前已算不了什么,我们总能乐观、豁达地看待这个世界;从那以后,我们形成了古冲知青的群体认同感,结识了一群以后一直引以为朋友的群体。</p><p class="ql-block"> 1994年的春天即将到来,1994年4月16日即将到来。历史总是以伟人为中心确定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都是平平凡凡的人,没有人会去为一群平平凡凡人二十年前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表示出哪怕一点点的怀念和尊敬,历史也不会对二十年前的一群人为时代所付出的牺牲和青春的延误作出任何歉意的表示,能够记住这些日子,怀念这些日子,纪念这些日子的只有我们一一我们古冲知青自己。</p><p class="ql-block"> 1974年的春天已经过去二十年了,我们一直在想,我们该以一种什么方式对我们二十年前的这段人生体验及友情表示纪念,为此,我们在征求大部分原古冲茶场知青意见的基础上,决定举办这次古冲茶场知青下乡二十周年纪念团聚会。</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们一一古冲茶场知青下乡二十周年纪念团聚会筹备委员会一一诚恳地邀请你,邀请原古冲茶场所有知青前来参加这次二十年一次的聚会。</p><p class="ql-block"> 世事沧桑,人事无常。我们不敢预测,二十年后我们是否还有精力和可能举行类似的聚会。坦然地说,我们的生活道路已经过半,距离人生的终点已经不会太远,最终我们都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次聚会也是历史给予我们的一次机遇,让我们从繁杂的世事中解脱出来,重温那一段曾经在我们生命史上刻下深深印记的岁月,以及我们在那段岁月结下的友情,然后我们再掉头去走那段没走完的路。</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1974年那个春天的早晨,当你第一次走在通往古冲茶场的道路上时,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也很想知道,1994年4月16日,当你回到那块蹉跎青春,挥洒血汗的魂绕梦萦的土地上时,你心中的感慨和联想。</p><p class="ql-block"> 那么,1994年4月16日,古冲见。</p><p class="ql-block"> 作者:龙培云</p><p class="ql-block"> 随信寄上四附件:</p><p class="ql-block"> 附件一:《古冲茶场知青下乡二十周年团聚会筹备委员会名单》</p> <p> 附件二:《古冲茶场知青下乡二十周年纪念团聚会若干事项的通知》</p> <p> 附件三:《古冲茶场知青下乡二十周年纪念团聚会日程安排》</p> <p> 附件四:《古冲茶场知青下乡二十周年纪念团聚会回执》</p><p> 一本相册和一册通讯录。</p> <p> 谢谢龙培云同志的邀请函,用最美的文字,温暖着时光的记忆,用相遇相聚的美丽,把初心永恒铭记。</p> <p> 这次聚会我们到了29名知青,从后排左起:龙培云、李建平、徐素文、杨志方、李怀军、符长军、唐仁发、陈敬天(带队干部)、黄昌富(指导员)、贺佳喜、王孔珊、龙平燕、雷汉俊、杨昌秀、杨再慧、兰少英、杜俊伟、周跃进、白桂喜、晏乔送、聂术文、滕四清、杨再平、刘亚英、滕建英、张学英、刘桂凤、王凤英、杨晓莉、杨小平、夏春珍。我们相聚在一起,来到曾经居住地一一薨安岭,原来的六幢知青点房屋只剩下残墟剩壁。原以为日子一天天过去就过去了,许多往事也随之漫漫淡了。当我们来到薨安岭上面对江山依旧的这片故土时,往日的许多情景老是不断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当年伴随我们青春岁月的熟悉旋律又在耳边静静的回响,久久挥之不去,岁月带走的是我们的记忆,但回忆却越来越清晰,也许人生就是这样。</p><p> 我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游玩凤凰县古城。一起谈笑风生,尽情欢笑与畅谈,其乐无穷。从此,古冲知青的共同体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从此,古冲知青成为真正的朋友,从此,古冲知青相聚的激情就像一把火在我们心中燃烧,永不息灭。从此,我们约定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p><p> 这次聚会在团聚筹备委员会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很圆满,很成功。在此感谢筹备委员会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在此感谢龙培云同志,我们的知青战友,是你将我们紧紧的凝聚在一起成为了真正的朋友。是你激起了我们记忆里的美好在相聚时层层泛起,我们将永远珍惜这份友情。在此感谢刘亚英、杨再平夫妻俩鼎力相助。</p><p><br></p><p> </p> <p> 随着岁月的流失,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古冲茶场知青兑現之前“十年一大庆”的诺言,又相聚在一起了。也许是怀旧的驱动,也许是情感的驱使,我们又回到古冲薨安岭上,这里早已是废墟一片,破烂不勘,但是我们还是恋恋不忘。每当我们踏上这片故土,当年的知青生活一桩桩,一幕幕犹如近在眼前,难以忘怀,因为我们曾经这在朝夕相处,在相同的压力下挣扎求索,在艰苦的条件中成长成熟,因为曾经这在里抛洒过我们的青春,因为曾经那通往茶山奇曲的小路上留下了我们最艰难的足迹。</p> <p> 这次相聚我们到了25人,从后排左起:龙培云、杨志方、白贵喜、张卫国、符长军、李怀军、李建平、唐仁发、杨再慧、杨晓莉、杨小平、龙平燕、周跃进、杜俊伟、滕四清、刘小慧、张学英、滕建英、刘亚英、王凤英、刘桂凤、杨昌秀、钟小群、兰少英、杨再平(第二天到)、还有俩位贵宾也参加我们的聚会,一位是杨昌秀的丈夫,一位是刘小会的丈夫,他俩的到来给我们的相聚增添了更浓烈地氛围和情感,我们表示热烈欢迎,衷心的感谢!</p><p> </p> <p>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经受了太多的磨炼。我们中有个别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教授,走上了领导岗位当上了官,有的当上了医生,而我们中大多数生活在基层,有的为了生存拖儿带女学文化、考函大、拿文凭,只为自己在社会上,在工作中争一席立足之地。我们有的拼命努力学技术,埋头苦干,为的是养家糊口。尽管如此,由于改制我们中有一部分人中年就下岗了,不得不进行再就业,为生存而再次拼搏。我们不管生活有多难,也要不卑不亢地往前走,不管前方的路有多坎坷,也要努力踏实地往前走,积极坦然地面对。在期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曲折,跨过了太多的沟坎,承载了太多的责任,饱尝了太多的苦难。即便如此,我们却毫无怨言,因为在我们的人生字典里只有奉献二字,这就是空前绝后今后不会再现的知青精神。</p><p> 我们相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各自畅谈自己的人生经历,不管有多难多苦,我们都能笑对人生,豁达、开朗、乐观的看待这个世界。</p> <p>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四十年,我们都老了,年过花甲。我们大部分人都已退休了,在过去的半辈子的生涯中,我们收获的是年龄,逝去的是青春,坎坷也好,顺利也罢,一切都将划上圆满的句号。</p><p> 2014年4月16日我们永生难忘的日子到了,我们古冲茶场知青又欢聚一堂,谈笑当年,情最真,意最浓,不管岁月如何流逝,不变的是我们心中的情意。受情感的驱使,我们再次回到古冲薨安岭上,我们面对那片废墟残壁,过去种种回忆屡屡溢上心头。因为,哪山里凝结着我们的青春,凝结着我们的亲情,凝结着我们的友情,使我们永远难以忘怀。</p><p> 时间冲散了我们的青春和激情,却带不走我们的真情。我们清晰的记得,曾经我们知青茶场里有一位慈父般的场长,他是大队派来的管理我们日常劳动的场长,他待人和善,和蔼可亲,对于我们的生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在我们心目中就是慈父。这次我们回到古冲到他家看望他老人家,他很健康,并且还修建了新房子,我们在他家门前一起拍照留影,并邀请他一起到凤凰县城与我们共进晚餐,庆祝我们下乡40周年。</p> <p> 这次聚会到了22人,从后排左起:韩宗佑、王孔珊、唐仁发、徐素文、李建平、杨晓莉、兰少英、聂术文、杨志方、钟小群、贺佳喜、李怀军、滕四清、刘亚英、夏春珍、张学英、刘桂凤、王凤英、曾文洁、杨昌秀、滕建英、老场长、白贵喜。</p><p> 岁月无情,已经把当年稚嫩容颜雕琢成如今饱经沧桑的老人,让我们在变老的路上,善待自己,忘记所有的烦恼,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让我们的心灵永远不枯萎。</p> <p> 2015.4.16是我们下乡41周年纪念日相聚于吉首,游览观光了世界第一跨峡谷悬索矮寨大桥,并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当年龙培云同志的一份“古冲茶场知青团聚“邀请书”,就像一把火点燃了我们相聚的激情,至今永不息灭。每年的4月16日这一天,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不管人多人少都要相聚在一起,庆祝我们的下乡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人生有缘聚一聚,幸福快乐似神仙。</p><p class="ql-block"> 2016年4月16日是我们古冲茶场知青下乡42周年纪念日,我们相聚在一起,去古丈县红石林,永顺县芙蓉镇游玩一天。</p><p class="ql-block"> 古丈县红石林,石林中有峡谷、溪流、清塘、地毯似的草坪、整体景观原生态之美。进入峡谷空气清新凉爽,好似进入天然氧吧和天然空调房,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p> <p> 永顺县芙蓉镇,被称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历史悠久,触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及青石板铺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令人赏心悦目。</p> <p> 我们已经到了怀旧的年龄,我们有了怀旧,才使我们常相聚。2017年4月16日是我们下乡43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们古冲茶场知青相聚于长沙,到了长沙我们去了韶山瞻仰了毛主席故居,去毛主席铜像前敬献了花篮,表达了我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敬仰和怀念之情。</p> <p> 去了被誉为“中国第一洲”的橘子洲头,在毛主席青年艺术雕像前拍照合影。</p> <p> 去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感受一下文人气息。</p> <p> 这次出行玩了很多地方,一路走走拍拍,拍下美好的留影,留忆春的一个记号,于日后读取,它便是一叶书签,让自己看见阳光的标本,只希望日后还能在照片里回到这里,用色彩湿润心情。</p> <p> 我们这一代经历太多太多,现在理应善待自己了,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p><p> 2018.4.16是我们下乡44周年纪念日,我们古冲茶场知青相约去了华东五市游玩,以开心快乐的旅行方式庆祝我们下乡纪念日。这次旅行我们还统一着装,装扮出我们的青春,让失去的青春再火一把,在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自己也拥有一个自信而美丽的心态。</p><p> 我们来到江南鱼米之乡,山清水秀之处,历史文物之都华东五市观光游览,感受和体验这边的风景名胜。</p><p> 首先,来到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城”和“水浒城”,这两城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美丽的太湖之宾。水浒城,宏扬的是宋代光晖灿烂的民族文化,通过一个个逼真的景点再现了清时节汴河两岸民族风貌。三国城,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迎面是烟波浩渺的大湖,背面是十里葱茏的军嶂山,使我们大开眼界,饱了眼福。</p> <p> 江南水乡一一乌镇,奇迹般的保留着清代江南的水乡建筑格局,一条河流穿街而过,两岸房屋排到,长廊蔽日,小桥相连。岸边的杨柳被风吹弯了腰,细细的胳膊轻轻触碰着河面,这不仅是一条小河,不知从何起,它静静地流淌在每户人家的窗前门边,人们临河打水洗衣,它就这样孕育着这座小镇,也装扮着江南。</p> <p> 杭州西湖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以秀丽的西湖为中心,三面云山,中证碧水,沿湖地带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游船点点,非常优美,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世外仙境。</p> <p> 在导游的引导下向中山陵进伐,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它把山水风景,文物建筑,名胜古迹及造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区。</p> <p> 我们还游览了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一一玄武湖,玄武湖方圆近五里,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为风景园林,亦为文化胜地。</p> <p> 这次出行华东五市,游览了很多风景名胜,大开眼界,跑了眼福。每到一处都拍下美照,留下我们的身影和美好,把旅途中的美好装进心底,时不时拿出来回味品尝。</p> <p> 这次旅行让我们领会了不同的风土人情,让我们变的更宽容,让我们理解了不同的价值观,让我们更好的懂得去珍惜,珍惜每一次的相聚,珍惜彼此的情缘一直到老。</p><p> 我们这次旅行很成功,很圆满。正如杜俊伟同志所描述的:人心齐,无埋怨,但愿再邀到明天。人无缺,常相伴,喜眉梢,狂调侃,。忘掉两鬓白,幸福度晚年。</p> <p> 岁月流逝了我们的青春,但改变不了永恒的友谊,古冲茶场知青朋友们又相在不老的岁月里。</p><p> </p> <p> 2019.4.16是我们古冲茶场知青下乡45年纪念日,我们又相聚在凤凰县杜田東离竹苑农家乐,追忆童年时光的趣事一一打陀螺。</p><p> 窈窕奶奶挥鞭</p><p> 展示童趣无言</p><p> 舞动鞭绳飘逸</p><p> 陀螺飞转定旋</p><p> 一一杜俊伟</p> <p class="ql-block"> 神似姜太公</p><p class="ql-block"> 韵在钓竿中</p><p class="ql-block"> 魅谜小鱼儿</p><p class="ql-block"> 力牵落盘翁</p><p class="ql-block"> 一一杜俊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坎坷四十五载 满涤各自胸怀</p><p class="ql-block">漫漫人生长路 回望都会感概 </p><p class="ql-block">春花净秋花绽 夕阳依然可叹</p><p class="ql-block">殷红通透耀炫 尽赞兄妹共勉</p><p class="ql-block"> 杜俊伟写在“古冲知青下乡四十五周年”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朋友们:喘息了半个多世纪的你,除了呱呱坠地,呀呀学语,启蒙开智,求学无们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各位朋友,砺炼了四十六载,你收获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哦:今天2020.4.16可否忘记,你别问我,你能失忆地忘却了吗?谁也不能交出一伤准确的答案。慢慢人生路,各自不同的经历,也许会有仕途理想,工作顺差,生活艰辛,举步茫茫地叹息。</p><p class="ql-block"> 不,我们不应该胆怯傍惶,颓废迷茫,在奔七十的步履里,步履夕阳照旧有它的光亮。</p><p class="ql-block"> 我提议:</p><p class="ql-block"> 两鬓斑白不颓殇</p><p class="ql-block"> 活出精彩问余光</p><p class="ql-block"> 情怀大度废猜忌</p><p class="ql-block"> 兄弟姐妹忘年狂</p><p class="ql-block"> 杜俊伟</p><p class="ql-block"> 2020.4.16寅时落笔</p> <p class="ql-block"> 蹉跎岁月难以忘怀,倍感知青之间的情深意长,送你2020年古冲茶场知青相册,一起回忆知青情。悠悠岁月催人老,曾经的玩闹变成回忆,曾经的相处变成追忆,知青情是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一个难解的情结。一辈子太短,珍惜每次相聚的机会,无论我们在何处,心永远在一起,知青是一生一世的情缘,祝我们个个身体健康,愿我们一切顺意安好。</p><p class="ql-block"> 篇中文字:兰少英、龙培云、杜俊伟、</p><p class="ql-block"> 美篇制作:兰少英</p><p class="ql-block"> 篇中照片来源:古冲知青朋友提供</p><p class="ql-block"> 篇中图片来源:网络下载</p><p class="ql-block"> 音乐:《曾经》谭晶演唱</p> <p> </p> <p> </p> <p> </p> <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