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父母致敬----炮二师大院人物故事(父辈篇)

艾叶

<p>作者 李小六</p> <p>我的军人父亲李觉先</p> <p>81年的春节,我与父母在一起合影留念,</p> <p>  父亲李觉先,1969年2月从武汉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任上平调至武汉军区炮兵第二师任政委。</p> <p>  文革期间,到处造反有理,地方派系斗争严重,企业的生产形势混乱,国家的经济状况堪忧。当时武汉最大的企业武汉钢铁公司,因为没有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生产的煤而面临停产,没有钢材,60多家军工企业也开不了工,当时正值中苏两国关系严重恶化,两国军队在珍宝岛的冲突一触即发,部队急需军用物资供应。情况反映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进行协调,在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兼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和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等领导的召见谈话后,父亲还没有到炮二师上任,就直接去了平顶山,负责矿务局的三支两军领导工作。父亲指挥若定,刚毅果断,勇于担当,组织和团结广大干部和工人群众,积极化解矛盾,迎难而上,全部13个矿井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汗水,圆满完成了恢复煤炭生产的光荣任务,保证了武汉钢铁公司等企业的正常运营。</p> <p>父亲于1941年春天加入新四军</p> <p>1951年初的父亲</p> <p>1955年父亲被授予中校军衔</p> <p>1960年父亲晋升为上校军衔</p> <p>1976年8月武汉军区杨得志司令员、孔庆德副司令员和炮二师部分干部在炮场,前排左五是父亲。</p> <p>1976年8月陪同武汉军区杨得志司令员在炮二师炮场视察工作,右一是父亲。</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76年8月陪同武汉军区杨得志司令员在炮二师视察工作听取汇报,右一是父亲。</span></p> <p>  父亲在炮二师任职10个年头,是历任政委当中时间最长的,并担任了两届的师党委书记。期间1975年8月4日至8日,台风挟着狂风暴雨导致附近的板桥水库等约60座大小水库相继溃决,洪水疯狂漫流,导致河南、安徽两省有29个县市、1100万人受灾,伤亡惨重,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线也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8天,影响运输48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8月7日接到上级下达的抢险救灾命令后,父亲立即带领30团3营等广大官兵奔赴板桥水库、遂平县开展救援行动。当晚又马不停蹄地赶赴薄山水库,在水库即将漫坝的危急时刻,父亲和800多名官兵,跃入汹涌澎湃的洪水中,挑土筑堤,迎着恶浪苦战40多个小时,堵住了防浪墙渗水,并在坝顶筑起了两米的高子堤,确保了水库不漫坝、不溃坝,此时广大官兵已经连续奋战了三天两夜。随后父亲临危受命,担任了驻马店地区驻军抗洪抢险指挥部的指挥长,统一指挥驻马店地区的各路驻军,由于他指挥得当,调动及时,官兵抢险英勇,挽救了大批灾民的的生命,保住了大批财产的安全,父亲因此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和人大副委员长乌兰夫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的接见和表彰。炮二师30团3营也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救灾爱民模范营”光荣称号,全营荣立集体一等功。1976年8月武汉军区杨得志司令员亲自到师部大院召开表彰大会并颁发立功旌旗,这是炮二师有史以来营级规模以上的最高荣誉,也是建国以来全军少有的。</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76年8月炮二师30团3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救灾爱民模范营”光荣称号,全营荣立集体一等功,图为命名大会现场。</span></p> <p>  父亲1923年出生于现在武汉市的郊县农村,当时家道尚好,读过私塾,12岁那年父母和弟妹相继染重疾去世,他成了孤儿,家境也一落千丈。父亲回忆说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因为穷困食不果腹,村子里的人家里有点剩饭都会给他吃。后来他到表兄家去打小长工,伺候全家老小、挑水、放牛、喂牛,什么事都要做,表兄起初答应他一年到头给一块大洋工钱,父亲干了四年,4块大洋表兄一块都没有给。</p> <p>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日本人占领了武汉,到处烧杀抢掠,父亲生活的村子也没能幸免。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撤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逐步填补了广大地区。在叔叔的指引下,1939年12月12日父亲在牛棚里入了党,并加入了县大队手枪队,担任侦察员,与日伪武装开展斗争,转战于长江流域,鄂豫皖大别山区。</p> <p>  一天父亲他们到一个村子里的老百姓家借宿,因叛徒告密,第二天天色蒙蒙亮日本鬼子就包围了他们,这时候屋内还是漆黑的,外面看不清里面,父亲机敏的透过大门门缝发现外面已有两个日本鬼子埋伏在大门的两侧,两把三八大盖刺刀对着大门,父亲当机立断带领大家从侧门冲了出去,及时脱离了危险。</p><p>1940年秋天日本鬼子在湖北省蕲春县茅山镇抓获了我方的一名红军干部,关在牢里严刑拷打,生命垂危,上级命令要千方百计的救人。作为侦察员的父亲,化妆成老百姓,想办法住进了当地维持会长的家里,就近观察鬼子的动向,寻找营救的机会。终于他和一个战友看到一名日本鬼子独自在江边溜达,四周无人,就迅速扑上去活捉了鬼子,并利用这个日本鬼子换回了这名红军干部。 </p> <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1950年父亲和中南军区的战友们,后排右二是父亲。</b></p> <p>  1941年1月“皖南事件”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新四军五师在湖北当地抗日游击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李先念担任师长兼政委,父亲在这个时候加入了新四军五师,组织上看他机灵,又有些文化,就安排他做机要工作。</p><p>一次部队与日本鬼子遭遇,一挺日本歪把子机枪封锁了父亲他们撤退的小桥,吐吐吐枪声一直持续不断,几个战友相继倒下,父亲冷静地躲在小土堆后边,心想日本人总会换子弹的,果然机枪声停了,父亲当过侦察员,身体和心理素质出众,起身一个箭步就冲过了小桥,就势翻滚进河边的草丛中,此时日本人的机枪声又响了,一些战友却没有冲出来......</p> <p>1952年中南军区第四届机要工作会议,第三排左五是父亲 。</p> <p>1963年炮兵学院地炮速成系毕业,前排左三是父亲。</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62年参加全军炮兵体育比赛的军区炮兵代表队,后排左五是父亲。</span></p> <p> 日本人投降以后,1946年6月国共关系破裂,“中原突围”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国民党30多万人的军队包围了只有6万多人的我中原军区,其中包括父亲所在的原新四军五师。经过三路艰苦顽强的突围作战,父亲他们这一路部队胜利到达了延安外围的陕南地区。父亲回忆说部队损失非常惨重,突围时机要科里有八个人,到达陕南时就只剩下了他一个。</p><p> 一次敌人把我军逼进丛山峻岭中,形势非常严峻,连续七昼夜遭遇到敌人的袭击,在激战中,部队的电台丢失了,同上级也失去联系,大家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父亲为了保住背在身上的密码本,在请示领导之后,迅速将密码本分发给警卫班的战士们,一人一本,边跑边撕,撕的越快越好。本来机要员身上会带着小瓶汽油,在万不得已时可以浇油烧本,但追兵离的很近,一烧定会暴露目标。当看到战士们处理掉密码本以后,父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想不论以后是被捕还是牺牲,我已经保住了党的机密,尽到了一个机要人员的责任。 后来父亲在新组建的陕南第三军分区司令部担任机要科科长。</p> <p>&nbsp;&nbsp; 1947年8月父亲所在的部队与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会师合并入第二野战军十二纵队,父亲因工作成绩显著,荣立大功一次;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的时候,父亲跟随中原局机要部门留守河南省开封市,1949年5月与南下的第四野战军汇合,6月父亲随四野司令部机关进驻武汉。</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解放后,父亲担任四野兼中南军区司令部机要科科长,还南下广州工作,大姐就是在广州出生的。当中南军区拆分成武汉军区和广州军区后,父亲申请回到了故乡,担任武汉军区干部部机关学校干部处副处长;1963年2月组织上安排已是上校军衔的父亲到解放军炮兵学院学习,后担任武汉军区炮兵处(正师级的大处)副处长,还到越南参加了援越抗美的斗争。</span></p> <p>  父亲到炮二师以后,团结和带领一班人,始终坚持在全师广泛开展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等各项工作,成绩斐然。父亲还常年深入基层,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始终保持了党的艰苦朴素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普通一兵的本色。</p> <p>1971年秋天军委炮兵匡裕民副司令员到炮二师检查军事训练工作,父亲陪同。</p> <p>1971年秋天陪同匡裕民副司令员检查战备物资。</p> <p>父亲和宋玉忠师长在确山打靶现场。</p> <p>在确山靶场观看演习,右一是父亲。</p> <p>1968年与武汉军区炮兵战友们,一排右一是范景明副司令员,左二是侯小风副政委,二排右三是父亲。</p> <p>1967年与武汉军区炮兵的战友们在天安门城楼前,二排右二是王永勤参谋长,右一是父亲。</p> <p>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父亲喜欢文体活动,在他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师里及时组建了篮球队和文艺</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宣传队,在全国各地特招了许多运动员和文艺人才。</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丰富多彩的大院文体活动,深受广大干部战士和家属的喜爱,也为那个年代单调乏味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欢乐。</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确山驻地支农和群众一起劳动,左二是父亲。</span></p> <p>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978年6月父亲离开了炮二师,又回到武汉军区炮兵担任副政委。曾先后两次到北京的解放军政治学院高干班进修学习,因为他人不便说明的原因影响了父亲的及时晋升。到了1985年,军区干部部门的经办人员私下告知,父亲被提拔为武汉军区炮兵政委的报告已经报上去,有关领导也已签了字,但百万大裁军却不期而至,连武汉军区都被撤销了。父亲依然乐观地接受了组织上的离休安排,乐观豁达是父亲长寿的秘诀之一。父亲常说党对他有着大恩情,部队就是他这个孤儿的家。</span></p> <p>在炮二师工作期间下连队当兵。</p> <p>在炮二师工作期间开展支农工作,左三是父亲。</p> <p>在炮二师工作期间开展支农工作,左三是父亲。</p> <p>1975年8月父亲在薄山水库的抢险中带头挖土固堤。</p> <p>在炮二师期间父亲下连参加劳动</p> <p>1979年与武汉军区炮兵的战友们在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前,二排左一是父亲。</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炮二师期间父亲下连队和官兵促膝谈心</span></p> <p>  从炮二师走出来的一些父亲的老部下,后来陆续走上了领导岗位,如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陶伯钧上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王军中将和后勤部政委的曹学德少将,每每说到这些,父亲都会非常的开心,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而欣慰不已。</p> <p>1994年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陶伯钧夫妇在广州宴请父亲母亲。</p> <p>1997年夏天父亲与广州军区司令员陶伯钧在武汉。</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98年夏天父母与时任济南军区后勤部政委曹学德在威海</span></p> <p> 父亲1985年离休后在武汉市的湖北省军区干休所居住休养,他热心于干休所的管理工作,继续发挥余热,担任了十几年的所管委会主任、老干部支部书记和所党委委员。在他的任上干休所大力植树美化营院,福利之好在湖北省的军队干休所里面是数一数二的。90多岁的父亲还入选湖北省军区代表队参加湖北省的老年组麻将比赛,进入了前八名。父亲还多次被组织上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离休干部”。</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05年9月在“湖北剧场”举办的湖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晚会现场,左一是父亲。</span></p> <p>  2005年9月在湖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晚会上,父亲作为新四军老战士代表,应邀上台讲话,被湖北媒体誉为“中原李向阳”。</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湖北媒体的报道</span></p> <p>2005年湖北媒体来家中采访父亲</p> <p>父亲的立功部分证书和奖章</p> <p>炮兵学院的毕业证书</p> <p>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p> <p>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p> <p>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立功证明书</p> <p>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70周年纪念章</p> <p>2002年9月炮兵旅旅史馆开馆,第一排右六是父亲。</p> <p>2005年5月湖北省纪念王树声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一排正中者是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他身后第二排是父亲。</p> <p>2006年6月湖北省纪念中原突围胜利60周年大会,第一排正中者是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他身后第二排是父亲。</p> <p>2008年11月湖北地区炮二师第五届战友联谊会,第一排左十三是父亲。</p> <p>  我的母亲胡惠,祖籍湖北省广水县,1930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火车司机的家庭,1949年解放前入伍,随父亲到确山前已转业到地方,担任武汉市有名的六渡桥百货公司的书记。六渡桥百货公司地处汉口的老租界旁边,中山大道上面,环境非常热闹繁华,老武汉人都亲切地称之为“六门”,而家在武汉军区炮兵大院则地处武昌“小东门”,隔长江南北而望。1957年建成的长江上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就成了母亲每天上下班回家的必经之路。当时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很落后,公交汽车质量差,时常抛锚,班次少,人又多,母亲经常是天色很晚才回到家中,我不睡觉盼着能早点见到母亲,可能是想着母亲会带点好吃的东西回来吧。</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母亲五六十年代的照片</span></p> <p>  母亲毫无怨言地跟随父亲从大武汉来到了小县城,照顾我们全家人的起居,不断适应吃面食的生活,还担任了县财政局的副局长。母亲每天早晨做早饭,骑自行车上班,中午骑车子回家,给我们做午饭,收拾好家务后,再骑车子上班,周而复始,风雨无阻,非常的辛苦。我清楚的记得:一次在师部大门旁边高高的红砖围墙上面,县里的造反派用黑色的大字写的标语“胡惠——执行王新路线的急先锋!”,我当时还是小学生,回到家里问父母才知道王新是当时的河南省委书记兼武汉军区副政委。县副局长这个职务,也就相当于副科长吧,能翻起什么大浪来?远在郑州的王书记不愧是我党我军的好领导,工作做得很扎实,已经深入到确山基层来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49年母亲与战友们,一排左一是母亲</span></p> <p>  那时的我也同样受到了造反派的攻击。那年红卫小学新来了一个造反派出身的男校长,名字不记得了,一次在全校的老师学生大会上,他对着喇叭高声喊道:“李中华,你不要躺在你父亲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我当时一脸懵逼,小小年纪哪里会懂得造反派的用意。回家告诉了父母,印象中他们是处之泰然的,或许是早已习惯了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父亲当时的行政级别是11级,是全师最高的,属于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估计比驻马店地委书记的级别都要高,可见当时的造反派气焰是多么嚣张。解放军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文革期间幸亏军队没有乱,才保证了国家的经济没有崩溃,也保证了后来顺利的粉碎四人帮和改革开放。没过多久,这位造反派校长就倒台了,一天被全副武装的民兵反剪着双手,押解在卡车上游街示众,我从车头近处清楚的看到他的两行鼻涕流到了嘴边,样子非常的狼狈。</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51年春天父母的结婚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51年夏天的父母</span></p> <p> 我是1978年6月份离开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确山县的,几年前去了加拿大生活居住。枫叶之国虽然是好山好水,但我还是时常梦回这座豫南小城。</p><p> 2017年2月韩军然大哥组织炮二师的子弟们为在大院里设立“纪念石”而进行前期考察,离开了40年的我也再次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地。炮二师在1985年已经改编为炮兵旅,在旅长的陪同下,我们一行人参观了旅史馆,我看到了父亲的身影......</p> <p>  当晚在县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宋军大哥陪同我们一行人晚上走到县城的大街上旧地重游,周围的一切对我而言是面目全非,但感觉城市建设仍然比较落后。宋大哥介绍说确山至今还是国家的贫困县,听后不胜唏嘘,这个小县城当年住扎有多支不同军兵种的部队,军民的比例在全国恐怕都是名列前茅的,军民鱼水之情是深厚的,大院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却充满了欢乐。</p> <p> 大院里也留下了我儿时许多美好难忘的回忆,那里的一草一木和桩桩件件往事时常在梦中闪现,但也不全都是喜剧。宋师长的二儿子宋继光,小名小毛,我们是小学的好朋友,曾经一起去师部招待所上房揭瓦,吵嘴闹别扭也是常有的事情。一次我用小石头在水泥地上写了不太清楚四个字“打倒小毛”,这下惹了祸,涉嫌书写反对领袖的反动标语,小学还组织人查了我的字体,后来是不了了之,整我一个毛头孩子没有意思,看来斗争矛头是针对大人的。今天回忆起来还是心有余悸,那个年代如果因此影响了父母的仕途和家庭生活,那我真是罪该万死。</p><p> 小毛和我有幸成为五年级班里最后一批加入少先队仅有的一对难兄难弟,这是当年的政治气候所致?亦或是师长和政委的儿子调皮捣蛋?好在我们两人今天的发展证明是知耻而后勇了,小毛在湖北省军区某军分区政委任上退休,大校军衔,我们都没有吃父母的救济,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一点点成绩。</p> <p>1952年夏天父亲母亲和大哥</p> <p>1956年全家在武汉</p> <p>1965年全家在武汉</p> <p>1972年在确山时的部分家人,缺少当时在炮63师服役的大哥。</p> <p>1981年春节全家在武汉军区炮兵的家门前</p> <p>2009年10月部分家人</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15年春节部分家人</span></p> <p>  一次我突发重病,住进了师部卫生队的病房,一连几天查不出病因,昏睡不止。父亲看到我快不行了,马上安排送驻马店陆军159医院,159医院又紧急从郑州请来了陆军153医院的儿科主任给我会诊,需要脊髓穿刺明确诊断,当父母看到护士使用了很大的针头和很粗的针管时,都心疼的流下了眼泪。最后确诊是急性肾炎,153医院的儿科主任指着我对父亲说,这个孩子如果晚送来两个小时就没救了。是父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p><p><br></p><p> 记录一件至今让父亲难忘的事情,父亲到确山后,炮二师有&nbsp;50&nbsp;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和地方的干部子弟。其中来自北京的外交部副部长韩克华的儿子在&nbsp;29&nbsp;团当兵,一次在靶场打靶演习,小韩不慎被炸到腹部重伤,经抢救无效殉职。听到噩耗的韩部长夫妇从北京乘火车赶来,父亲亲自到驻马店火车站接车,并陪同他们到医院太平间看小韩的遗体,韩部长夫妇非常的伤心,韩母想再一次看看儿子的伤口时,韩部长忍着悲痛当即阻止了老伴,他是想避免让在场的父亲等师团领导尴尬不安。韩部长还坚决不让父亲参加小韩的追悼会,说父亲是师里的最高领导,不能开此先例。韩部长这位八路军的老战士、老领导的高风亮节和大公无私的精神令父亲深为敬佩。</p> <p>六兄妹全部入伍当兵</p> <p>1973年五姐和母亲在炮二师家门前</p> <p>作者和邻家小伙伴宋小毛</p> <p>2017年4月四姐参加在炮二师大院里的纪念石落成典礼。</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四姐和五姐在纪念石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七四届大院子弟在纪念石前,左三是五姐。</span></p> <p>  母亲是在湖北省气象局人事处享受副处级待遇离休的,离休工资不低,医疗报销待遇也比较好,父亲的离休工资就更高了,上个月父亲配发的专车也换成了红旗牌新款式,与我认识的一个现任大区副职所配的专车型号一样。部队上对这些老干部的身体也照顾的非常周到,父亲的定点医院是原武汉军区总医院,现在的中部战区总医院。虽然父母的衣食住行和看病都无忧,但实际上老两口在平常的生活中都非常的节省,舍不得开灯,舍不得用空调和暖气,现在家里面还保留着孩子们上小学时候的许多生活用品。</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19年夏天父亲在武汉干休所</span></p> <p>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今年初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武汉封城,干休所封所,年迈的父母面临了生死的严峻考验。两老都有基础病,父亲每个月都要去总医院看病。30多年前父亲因右颈部脊髓处长了一个良性肿瘤,压迫神经造成下肢运动障碍,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做了难度很大的切除手术。近些年来这个瘤子又重新慢慢长出来了,把父亲的右耳道堵住,右耳已经听不到声音了,也同时影响到了左耳的听力,买了助听器他也不愿意佩戴;父亲十几年前就患有前列腺癌,因年纪大无法做手术,采取保守治疗至今。母亲的身体也做过手术,同时患有糖尿病。一时间武汉的各类生活和医药物资匮乏,干休所的食堂不能够正常开火,快递小哥们也很少送货了,令大家有些绝望。幸亏照顾父母的保姆因封城回不去家而留下来,疫情初期干休所组织每周给大家买一次基本的食品蔬菜,我们也想尽办法给他们团购食物,就这样一天天的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直到6月初,总医院恢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父亲才第一次去看了耳朵,好在没有发生我们子女最害怕的次生灾害,也同时感叹父亲母亲顽强的生命力。</span></p> <p>今年四月份疫情期间,在武汉干休所家中给父亲过生日。</p> <p>2019年2月子女们给母亲过生日</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20年1月父母在家中与子女们打麻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19年九十六岁的父亲在武汉干休所参加麻将比赛</span></p> <p> 前些天回干休所去看望他们,父亲拉着我的手说,他争取活到百岁,想亲眼看到正在多伦多大学读书的小孙子毕业工作。他还说正是战争年代的行军打仗、穿山越岭和风餐露宿,才锻造出了他强壮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生命的基础,也是父亲长寿的秘诀之二。看到靠在沙发上日渐衰老、吐字不清的老父亲,不由得百感交集,让我又想起了当年,父亲和我现在一样50多岁的年龄,与陈副师长一起,拉着几个参谋干事,在师部办公大楼前的羽毛球场上,奋力打球,尽情欢笑,他扣杀时的吼叫声会永远在我耳边回响...... 我现在也一直都非常喜欢羽毛球,几乎每周都要去打,年轻的时候曾经拿过空军武汉某场站男子单打的冠军,这是从小受到父亲影响的结果。</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父亲在武汉干休所家中审阅此文</span></p> <p>   父亲近些年来都是以轮椅助步,不能亲自回老家的他每年清明或重阳都要让我们子女代他去扫墓,同时也要我们去祭拜他的叔叔,这个叔叔把父亲带上革命的道路后不久就惨遭敌人的杀害,父亲一辈子都在怀念他革命的引路人。</p> <p>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父亲和母亲1951年在武汉喜结连理,两位老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度过了整整70载的白金婚。我们家满门军人,陆军、海军、空军和武警都有,父母始终对我们言传身教,每个孩子的人生成长都受到了他们深深的影响。我们六个子女现在也都事业有成,大多已退休欢居,经济独立,有房有车。我们家族繁衍四代,曾孙辈都已有男女七人了,30多口人分布在世界三大洲的多个城市,北京、武汉、深圳、多伦多、墨尔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洋溢着幸福笑容的父母</span></p> <p>  既使是生活在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也会记得自己是黄皮肤的龙的传人。华人自19世纪中叶来到加拿大,已经有162年的历史了,他们保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顽强扎根,生生不息。</p><p> 父辈用鲜血和生命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也用他们的辛劳和坚韧建立起无数个有着红色基因的幸福大家庭。</p> <p>1958年的父亲母亲</p> <p>父亲和母亲在炮二师家门口。</p> <p>今年1月父亲手书祝炮二师全体战友2020年春节快乐</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19年国庆节前父母双双被颁发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span></p> <p>  向父母爱情致敬!向两位老人坚守了横跨两个世纪的革命理想致敬!</p><p>我们为有年龄相加已187岁的父亲母亲而骄傲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