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端午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p> 《端午》 惠国平老师作品 《端午安康》 惠国平老师作品<div> 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泪罗水。<br></div> 中国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中国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中国民间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福禄》 七年级6班 李睿<div> 葫芦又称蒲芦,谐音“福禄”,草本植物。其枝茎称为蔓带,谐音“万代”,故蒲芦蔓带谐音为“福禄万代”,是吉祥的象征。在神话和故事里,葫芦始终与神仙和英雄为伴,被认为是给人类带来福禄、驱魔辟邪的灵物。葫芦自古以来就是福禄吉祥的象征,也是保宅护家的良品。 葫芦内装寓意无毒的五种动物,意为驱除五毒除病之用。<br></div> 《毒蛇》 七年级6班 韩国雄 《蝎子》 七年级6班 买文征 《蟾蜍》 七年级6班 李潇筱 《壁虎》 七年级6班 何秀宏 《蜈蚣》 七年级6班 冯丹 七年级5班 赵奇奇 七年级6班 李娜 七年级6班 买文征 七年级6班 冯丹 七年级5班 杨帆、等同学合作<div>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br></div> 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七年级5班 扬帆 “剪影剪纸社团”是我校独特的文化品牌。学校积极开展“剪纸”系列传承活动,通过学习实践,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风格、形式、审美特征,通过学生亲身动手制作,让学生学会各类技巧,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鉴赏、认知能力。 “一种文化的传承、保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文化拥有者具备怎样的将知识文化相传的能力。”这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师生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凝聚力、奠定了基础、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最好的机遇期,我校将继续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增强美育熏陶等教育,树立学生对文化的自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