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观察时间:2020年6月22日</b></p><p><b> 观察对象:小三班幼儿</b></p><p><b> 观察地点:盥洗室</b></p><p><b> 观察记录人:毕田田</b></p><p><b> 观察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b></p> <p><b> 观察过程记录:</b></p><p><b> 一、观察背景:</b></p><p> 幼儿天性好奇爱探索,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他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手去触摸和感知,正因为如此,幼儿手上会有很多细菌。所谓病从口入,常见的传染病多从手口途径进行传播,因而洗手环节是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p><p> 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让幼儿养成洗手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 <p><b> 二、观察过程记录:</b></p><p> 在盥洗室的环境创设中,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常常提供许多图示。比如七步洗手法示例图、排队等待小脚丫等。</p><p> 洗手开始了,琳琳洗手前看了一眼地上的小脚印👣,然后努力将自己的小脚按照脚印的位置、方向摆放好,一切就绪后准备洗手后,后面的孩子已经开始一边催一边向前推挤了。老师提醒孩子们看看地上的脚印标志,站在脚印上等待,可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又挤了上来,一对小脚印站了两三个人,大家你挤我我挤你,场面乱糟糟。</p><p> 乐乐打开水龙头湿了湿手,就准备离开,老师提醒他按照七步洗手法好好洗洗,乐乐瞥了一眼图示重新洗手,简单一个动作后还是草草了事。</p><p> 这边的辰辰则是洗了很久,由于肥皂被水泡过会变得软软的,所以辰辰的手指甲里藏了很多肥皂,怎么也洗不掉。</p> <p><b> 三、行为解析:</b></p><p> 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洗手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小班幼儿比较多的是不会洗手、肥皂冲不干净、或者湿了衣服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幼儿没有熟练掌握盥洗的技能。</p><p> 1.班内张贴的七步洗手法的示例图属于静态图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关注度较低,不太观看图示。从理解能力上说,小班幼儿对图示的含义并不能充分理解,至于照着做更是不可能的了。</p><p> 2.小脚印图不够合理,特别是好几组小脚印咋一看乱而无序,有些孩子为了站好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反而影响了洗手。另外,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相对缺乏,因此还没有等待、排队的意识,所以,人一多就挤成堆了。</p> <p><b> 四、教师支持策略:</b></p><p>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要促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发展目标。而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积极方式和重要途径。针对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做出有效支持策略。</p><p> 1.环境创设</p><p> ①设置一对小脚印使幼儿明确洗手时的站位。</p><p> ②设置等待线,维持洗手秩序。</p><p> ③观看洗手视频,将盥洗的步骤以图片或幼儿的照片的形式作为提示,布置在盥洗室。</p><p> ④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指导其有序洗手。</p><p> 2.动作提示</p><p> ①为洗手和擦毛巾这两个环节编制相应的儿歌,帮助幼儿记住盥洗的相关要点。</p><p> ②提示幼儿将衣服袖子撸起来,避免被水打湿。</p><p> ③教师可和幼儿一起参与洗手活动,和幼儿一起边说儿歌边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增强洗手的趣味性。</p><p> 3.洗手温馨提示</p><p> ①洗完手后,指导幼儿在洗手池中甩甩双手再去擦毛巾,防止将水渍滴落在地面。</p><p> ②一日生活中进餐前后、便后等环节,及时提醒幼儿洗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