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为了更好地出发,我将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进行一个整理。 在近些年的教学中,小学六个年级的美术课我都带过,和成人不同,孩子之间只是相差一岁,都会有非常大的变化。每个年级的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新课程标准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以及教材,我会适度的调整教学内容。把节日,时事都融进教学当中,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世界文化,关注社会动态,从小培养主人翁的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在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一二年级绝大多数孩子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不需要任何参考就能创作出和主题相关的作品,而三四年级只有一半学生能够做到,五六年级就更少了,离开参考,就不知道如何创作。随着年龄的增长,绘画的水平与创意应该是慢慢提高的,和初中老师沟通后,发现事实刚好相反,年龄越增长,反而越不愿意动笔了,想起孩子们小时候几乎人人都喜欢画画的,画画给他们带去那么多的快乐,长大后不再画画,就意味着失去了获得快乐的一个途径,这让我感到很痛心。问题究竟出现在了哪里?又该如何解决呢? 我设计了调查问卷,根据数据知道了其中的一些原因,除了眼高手低带来的窘迫,学业的压力,更多的是自尊心,怕自己画不好会遭到耻笑。低段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大胆创作并且乐于分享,就是因为他们并不那么在意结果如何,也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他只沉浸于创作的过程,那些灵动的线条,夸张的造型,明亮的色彩,都在彰显他们的无拘无束,所以毕加索才说,我用尽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像孩子那样去画画。没有了技法的约束,毫不在意他人的评价,剩下的只有酣畅淋漓的表达,这种真诚和纯粹的表达正是每一个艺术家的毕生所求。从无法到有法,最后再到无法,最终的无法和最初的无法说像又不像。最终的无法更像是沉淀之后的涅槃。 与其说画的是一幅画,不如说画得是人生。<b><font color="#167efb">每个人都在发声,绘画只是其中一个方式,和写作、音乐、烹饪一样,是表达也是奉献。每个人都不同,有差异就会有不同的声音,如果被他人的眼光和嘴唇所左右,捆绑自己自由发挥的绳索就会更多更紧。</font></b>舞者清楚,被捆绑的身体是跳不出动人的舞蹈的。作为美术老师,该做的应该有给孩子“松绑”这件事。我常和学生说,<b><font color="#167efb">画这幅画,不是拿去参加比赛,获得能够带来物质的奖励,也不是为了得人的认可,因为人的认可时有时无,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锻炼技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让绘画作为一个能够帮助他人的媒介,无论哪种职业,本质都是服务于人,而不是达到自己目的的一个工具。</font></b>低段孩子不用强调,他们也能够做到。 四年级开始,有些学生会因为画不出来自己想要的效果而选择放弃,这部分孩子通常想象力很丰富,但脑中积累画面的素材有限,平时观察力不够细致,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我会让他们把好的创意先写在灵感簿上,回家搜集素材,把草稿画好,等下一节课再由我指导,进行下一步的创作。这部分学生有创意,思维活跃,不容易被束缚,<b><font color="#167efb">养成记录创意的习惯,不但避免了他们潦草画完因为无事可做而影响课堂纪律,还能为将来从事研究领域的工作培养一个好习惯。</font></b>也有学生离开了临摹的范本无法动笔,这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也因为怕出错而选择比较保险的方式,这就<b><font color="#167efb">需要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拓宽视野。</font></b>这部分学生往往乖巧听话,执行力较强,值得信赖.面对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多培养自信心格外重要。还有少数学生,属于在绘画上比较迟钝的,涂色能力很弱,形状把握不好,不会搭配颜色,也不懂得基本的构图知识。这类学生往往在其他学科上学习也比较吃力。线条的掌控能力不但体现在绘画上,也体现在写字上,对形状的感知力弱了,数学也会受到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都要低于同龄的孩子,他们不是差,只是需要更多点的时间。面对这部分孩子,我常做的是<b><font color="#167efb">用心发现他们每一次的进步并给予细致到位的点评,让他们知道自己具体哪里做的好,我会放大他们的优点,引导他们克服一个个难题。</font></b>针对他们的学习能力,降低了教学难度,我拿硫酸纸让他们拷贝简单的线稿,就像书法练习之初的描红一样。我也反思过这样的方式是否可行。 因为很多年前,无论是针对低段还是高段的学生,美术教学都是以临摹为主,随着对美术教育的不断探索,发现低段的孩子如果只是强调技法,却忽略了创意,时间久了,孩子的思维会变得很僵化,在没有范本的情况下,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是只注重临摹的弊端。于是,低段的美术教育完全摒弃了临摹的教学方法,甚至许多培训机构专门冠以“创意”二字,让人相信通过他们的教育方式,孩子会拥有创造性的思维,然而,<b><font color="#167efb">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学校的教育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审美的提高是全民共同努力的结果。</font></b>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品尝到因材施教的美好滋味。理论仅供参考,特殊孩子特殊对待,不能一概而论。描红式的绘画方法,是重复正确的路径,对形状把握不好的情况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描熟练后,自己再创作,会有意识地把物体往饱满去刻画。这需要孩子和老师共同的耐心。造型和构图问题解决后,颜色搭配好解决,知道了冷暖对比,画面就会清晰起来。 这些年孩子们告诉了我一个道理,<b><font color="#167efb">收起老师的教育功利心,才会把孩子教好,他们长大后不一定要成为美术工作者,但作为基本的人,爱心、耐心、自信心,都是很重要的。学校的校训是“至善、朴实、笃行”,诚实地说,至善是很难做到的,但一个能够常常感知美的人,内心必定是相对柔软和善良的。世间所有的大美都是造物主创造的,培养感知美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font></b>作为老师,时刻关注孩子需要的,用收放自如式的陪伴,带给不同的孩子应有的帮助。太狂放的孩子要收,太拘谨的孩子要放,收放之中让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