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六月的傍晚,我们驱车到达先生的老家浙江江山市(这里也是军统首领戴笠先生的故居地)入住箬山脚下保安乡的民宿“古镇民居”。</p><p> 江山市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国家级旅游风景区,附近有江郎山、二十八都、仙霞关、箬山梯田等著名景点。</p> <p>进入江山市,公路两侧绿树成荫。</p> <p>5A级景点江郎山。</p> <p> 办理入住的时候,言谈之间,民宿的张老板居然认识婆婆家的很多亲戚,惊喜之下,顿时和远道而来的先生成了老乡,和我们滔滔不绝地述说着箬山村的变迁,除了吃住对我们颇多照顾外,第二天早饭后还坚持亲自带着我们到附近的戴笠故居、中美联手抗日纪念馆、仙霞关等景点参观游览。</p> <p>箬山村山下的小城镇。</p> <p>二十八都小镇</p> <p>二十八都小镇。</p> <p>二十八都邮局。</p> <p>热情的张老板坐在门槛上侃侃而谈。</p> <p> 每到一个景点,张老板都要特意提到“这位是箬山王家的外甥”,所有景点的门票自然是全免的。然后收门票的大哥、打扫卫生的阿姨等都纷纷迎上来,打量着先生,述说着这条街上哪家是你的远房表哥、哪家又是你的外甥女等等……,先生忙不迭地告诉他们:千万不要通知这些未曾谋过面的亲戚们,只怕会热情挽留不得离开。作为远道而来的外人,突然之间被扑面而来的乡情包围,我和先生一下子有点不知所措。</p> <p>仙霞关</p> <p>仙霞关</p> <p>中美联手抗日纪念馆。这里讲述了一个1942年江山村民救助美国飞行员的故事。</p> <p>戴笠先生资助的保安小学,婆婆儿时曾在这所学校读书。</p> <p>保安小学介绍。</p> <p>戴笠纪念馆里的戴笠先生像。在保安乡,乡亲们对戴雨农充满了敬意。正如章士钊先生对戴雨农的评价: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p> <p> 离开了保安乡,我们准备上箬山老家去拜访,在张老板的指点下,沿着一条泥泞的竹林小路驱车来到山上的箬山村。这是一个坐落在浙西南仙霞山脉的古村,是先生母亲的祖居地,婆婆出生在一个王姓大家庭里,是家里最小的女儿,自小在保安乡里戴笠先生资助的保安小学上学,后考入江山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从军,再入读医训学校,成为一名军医,走南闯北,远离家乡……。</p><p> 一直听先生说他外婆家箬山很美,附近有江郎山、箬山梯田、二十八都、仙霞关等著名景点,因为下雨,无法去江郎山景区,就直接来到村里。站在村前的山坡上,满目是翠绿的竹林,村子就坐落在竹山上,老式的干打垒房子、褐色的土墙像是对竹林述说着自己的历史。村落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样子,只是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大部分居民们都已经迁到山下的峡口镇上居住。这里正在被改造成箬山度假村,老房子外貌看似没变,其实内里已经变成了现代化十足的酒店。</p> <p>先生母亲的祖居地,箬山村。</p> <p>箬山梯田。</p> <p>先生儿时曾随母亲在这里短住。</p> <p>这幢房子曾是先生舅舅的家。</p> <p>满山遍野都是竹林。</p> <p>这幢房子是先生外甥的家。</p> <p>箬山村民居。</p> <p>箬山村民居。</p> <p>箬山村民居。</p> <p class="ql-block"> 风光绮丽的小山村,民风淳朴,乡情格外浓厚。那天,下着小雨,村里有几位老人穿着雨衣四散在各处干活,先生下车打听,想确认哪一幢房子是外公家的祖屋,没想到有一位干活的老人,竟然认出了先生(先生儿时曾随母亲在村里短住),立刻叫来四处干活的乡亲们,冒着雨拉手拍肩、嘘长问短,纷纷邀请去家里吃饭……。带着我们到一户户一家家去看看,当走入一幢屋顶冒着炊烟的土屋时,屋里正在烧饭的三位老人,听到先生的乳名,竟然也都记得他,还可以说出他儿时许多淘气的故事,再三邀请我们吃了饭再走……。就这样,冒雨见到了许多亲戚。</p> <p>村后的菜地。</p> <p>从保安乡到箬山村,要走五公里这样的山路。</p> <p>这两位大妈是先生家的远房亲戚,知道不少先生儿时的趣事。</p> <p>柴火🔥大灶。</p> <p>待改造的干打垒老房子。</p> <p>正在做室内改造工程。</p> <p>正在做室内改造工程。</p> <p class="ql-block">过午以后,离开箬山村,来到山脚下,见到一座小小的寺庙,寺名好像是“江山三卿口窑龍禅寺”,想来是村子里祭祖的地方,逐下车进入祭拜,安静整洁的寺院,没有游人,只有大雨沿着瓦楞倾泻而下的声音,我焚香磕头之后,想要悄悄地离开,走到门口,一位看似住持的慈祥老人拦住了我,笑眯眯地说:雨太大了,要不要歇歇吃碗斋饭再走啊?我婉言谢绝后,老人塞给我一把伞说:雨太大了,停停再走吧,山路滑……。冒雨离开后,回望依然站在寺院门口的老人,还在那里挥着手,恍惚间像是见到了我的爷爷奶奶……。</p> <p class="ql-block"> 离开箬山,留在脑海里的,除了青山绿水,竹影清风之外,更多的是浓浓质朴的乡情和大山里淳朴、善良、热情的人们。对于在喧嚣繁华的都市里生活了几十年,变得日益浮躁、世故的我们,此番在故乡所见到的人和事,也许会常常浮现在脑海里,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久远的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