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篇《黄河之水天上来》,——侯老师带你游开封。

侯老师

<p>第10篇《黄河之水天上来》</p><p>——侯老师带你游开封。</p> <p>看完了上一集《探秘开封城摞城》,不少同学会问:造成这种城摞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侯老师回答一句话:</p><p>千年兴衰看黄河!</p><p><br></p><p>这一集,侯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p><p>开封城与黄河的不解情缘。</p> <p>1</p><p><br></p><p>大视野:什么是黄河?</p><p><br></p><p>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p><p><br></p><p>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自青海高原而下,携惊涛,挟巨浪,百转千回,一路高歌,流经九省,汇入渤海。从空中看,黄河呈现一个硕大的“几”字,婉延前行,腾云驾雾,象一条冲天的巨龙。</p><p>图示:</p> <p>李白写诗赞叹黄河,可以说竭尽词汇不惜笔墨,仅举几例:</p><p><br></p><p>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p><p><br></p><p>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p><p><br></p><p>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p><p><br></p><p>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p><p><br></p><p>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p><p><br></p><p>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p><p><br></p><p>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p><p>宽广中隐喻着包容,平缓中昭示着浩荡,沉静中蕴藏着磅礴,曲折中彰显着拼搏!</p><p>黄河水滚滚而来,摧枯拉朽,断山决堤。似万马奔腾,千鼓雷震,像旌旗万面,席卷千军。这种力量不可逆转,这种气势所向无敌!</p><p><br></p><p>正是这条伟大的河流,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民族品格。</p><p><br></p><p>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p><p>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中华民族。</p><p><br></p><p>图示:小浪底观瀑。</p> <p><br></p><p>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p><p><br></p><p>黄河,哺育了勤劳、勇敢和智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大地古老的文明,拥抱着华夏千年灿烂的历史。</p><p><br></p><p>黄河水成就了亿万亩肥沃的良田,滋养了五千年的华夏农业文明,养育了中华民族子子孙孙。</p><p><br></p><p>黄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中国古代夏商周、秦汉唐乃至宋、金等几十个强大的王朝,其政治经济活动核心地区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p><p><br></p><p>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古代经典文化著作,许多也产生于这一地区;</p><p><br></p><p>标志中国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等,也同样产生在这一地区。</p><p><br></p><p>从夏商周到汉唐宋,中国进入了以“长安—洛阳—开封”为东西轴线的中国大古都的“黄河时代”,黄土—黄河—黄种人,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黄色文明”。</p><p><br></p><p>因此我们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p><p><br></p><p>图示:</p><p>黄河母亲雕塑。</p> <p><br></p><p><br></p><p>中华民族自喻“龙的传人”,有人将黄河比喻为黄龙,将长江比喻为青龙。</p> <p>黄河也是一条忧患之河。</p><p><br></p><p>黄河从源头青藏高原,到达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这段水道约3470公里,是黄河的上游。</p><p><br></p><p>图示:上游的黄河是清凌凌的水色。</p> <p>自内蒙古河口镇到郑州市桃花峪是黄河中游。这段1206公里长的河道,自北向南穿过黄土高原,穿越晋陕峡谷,形成壶口瀑布。</p><p><br></p><p>图示:</p><p>壶口瀑布:400多米宽的河床收窄到40米,滚滚河水跃下数十米高的崖壁,激起水雾迷漫,声势浩然。</p> <p>这条河,每年输沙量13亿吨,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所谓“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中游就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p><p>图示:穿过黄土高原。</p> <p><br></p><p>图示:九曲黄河万里沙。</p> <p>自郑州桃花峪向东至山东东营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全长786公里。黄河在下游逐渐成为地上悬河,在过去两千多年间,大规模改道5次,决口上千次,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伤害。因此同样是这条河,也被叫作“华夏之忧患”。</p><p><br></p><p>图示:黄河上中下游分段示意。</p> <p><br></p><p>开封地处黄河下游,东到大海500公里,西至豫西丘陵地区50公里。黄河沿岸的城市中,开封是距离黄河最近的,只有十公里左右;也是与黄河河床落差最大的,黄河开封段河床底部高出两岸地面13米。</p><p><br></p><p>黄河真的是一条天河,它既是贯通开封的各条运河的水源,促成了开封的兴起和繁盛;又是开封头上的一条悬河,决定了开封的繁盛与衰落。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泛滥,开封都首当其冲。一次次的黄水淹没,泥沙淤积,造成了开封城摞城的奇观。因此可以说:开封城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衰。</p><p><br></p><p>图示:悬河示意图。</p> <p>图示:开封悬河,势若危卵。</p> <p>2</p><p><br></p><p>开封城:三起又三落。</p><p><br></p><p>魏国梁惠王定都大梁城,开凿鸿沟,沟通黄淮,大梁城迎来第一兴。</p><p>秦朝将军王贲水淹大梁,魏国灭亡。</p><p>此一衰。</p><p><br></p><p>战国时期魏国,最早因李悝变法而强盛。到了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4年),魏国国都从安邑迁至大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p><p>魏惠王迁都大梁后,开凿了一条重要的运河——鸿沟,沟通了黄河与淮河,为都城的繁荣兴盛奠定了基础。</p><p><br></p><p>大梁城地处鸿沟水系中枢,是南北水运交通的咽喉,于是迅速发展成为“诸侯辐辏”的全国性经济大都会。当时的大梁城东西长10里,人口30万,是与秦都咸阳、楚都郢城、齐都临淄齐名的大都城。</p><p><br></p><p>然而,大梁城的毁灭,也是因为这条鸿沟。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朝大将王贲攻魏,久攻不下,于是掘开鸿沟水淹大梁城。司马迁在《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p><p><br></p><p>就是说:我曾去大梁城废墟进行考察,当地人告诉我,当时秦军为了攻破城池,掘开鸿沟水淹大梁,三月后大梁城毁,魏王投降,遂后魏国灭亡。</p><p><br></p><p>王贲水淹大梁城,成为开封历史上第一次遭受灭顶之灾,开封也第一次衰落下来。</p><p><br></p><p>图示:</p> <p>3</p><p><br></p><p>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从首都长安向东至河南荥阳分成两支:永济渠北上连接北京,通济渠汴水河东西贯通开封,开封座拥水陆交通枢纽,占据中原要冲,成就都市繁华。</p><p><br></p><p>图示:</p> <p>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中段,正是战国时魏国开凿的鸿沟而疏浚的。这段河道的新名字叫“通济渠”,而在此后,它还有一个流传更广的名字——汴河。</p><p><br></p><p>汴河上引黄河,下通淮水,南接邗沟,是大运河的中部要冲。开封,依旧盘踞在汴河水系的中枢。唐代开封“以城临汴水,因以为名”,称为汴州。而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在扩建汴州的过程中,永平军节度使李勉把汴河划入汴州城墙内,并修建东西两座水门,保证运河漕运。</p><p><br></p><p>李勉的这一举动,竟然决定了开封在之后一千多年的消长沉浮。</p><p><br></p><p>唐代的汴州城因为占据了漕运命脉的汴河,迅速成为唐王朝后期最强有力的藩镇。五代时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唐外,都以开封为都城。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定都开封后,宋朝更加注意对开封城内汴河水系的建设。</p><p><br></p><p>北宋定都开封,改变了长期以长安、洛阳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格局,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地位日渐提高,宋辽、宋夏对峙局面形成,南北水运意义重大。北宋在改造、疏浚前代原有水道的基础上,形成以首都开封为中心向四围辐射的人工水运系统。</p><p><br></p><p>当时穿城的河道有四条:南边是蔡河,中间是汴河,东北是五丈河,西北是金水河。这四条主要水道,在当时被称为开封“四大漕渠”,而为方便漕运,开封各处城墙分别开出多个水门。</p><p><br></p><p>(北宋东京运河水系图)</p> <p>“四大漕渠”以汴河为骨干,在汴梁城内构成一个辐射的网状水系,几乎可以与全国各地紧密相连。向南沟通了淮水、扬楚运河、长江、江南河等,向北沟通了济水、黄河、卫河,其漕运能力更是远超前代。</p><p><br></p><p>仅粮食运输一项,太宗朝初汴河岁运为三百万石,后为五百八十万石,再后为七百万石,到了真宗和仁宗朝,最高岁运甚至能达到八百万石。</p><p><br></p><p>可以说:发达的运河水系成就了商业繁华,“富丽甲天下”的汴京,北宋的汴京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城。</p> <p>4</p><p><br></p><p>汴河以黄河水为水源,而河水多沙,自隋经唐到宋,经几百年的沉积,河床已经高出地面,汴河极易溃堤成灾。北宋政府深知汴水无情,治汴工程丝毫不敢放松。</p><p><br></p><p>它组建了一支维修专业队,负责河道的定期清和维修养护。如有汴河大汛,则立即出动禁军防汛。大修时,发动沿河百姓参加,全力保证汴河的安全和漕运的畅通。</p><p><br></p><p>宋太宗的故事。</p><p>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汴河决口,宋太宗强调说:“东京(宋以汴京为东京,洛阳为西京)养甲兵数十万,居民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就是说:东京养有数十万部队和上百万民众,全国的粮食物资的水陆运输,都靠着这条汴河,我怎么能不全力以赴呢?</p><p>于是,宋太宗亲自率领百官,一起参加堵口,保证了汴京的安全。</p><p><br></p><p>图示:</p><p>电视剧中的宋太宗。</p> <p>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以后,中原地区陷入宋金军队拉锯战状态,汴河失去漕运价值,任其淤塞,维持五百多年的中原水运之动脉终于堙没,开封从此走向衰落。</p><p><br></p><p>特别要指出的是: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时任开封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在滑县以西掘开黄河,更使得黄河在几十年间不断南泛,开启了黄河夺道淮河入海的历史。</p><p><br></p><p>此后的700多年里,黄河决口更加频繁,导致了中原运河的淤塞中断和土地的盐碱化,给华北华东地区的亿万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p><p><br></p><p>图示:历代黄河改道路线。</p> <p>5</p><p><br></p><p>元朝开京杭大运河,通济渠、永济渠淤废,开封从此不再是首都。</p><p><br></p><p>从元朝开始,国都变迁到北京,国家政治中心转移,元朝忽必烈下令开凿了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运河从此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至此,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p><p><br></p><p>图示。</p> <p>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建都南京,把汴梁做为陪都,称北京。1369年,朱元璋撤销北京,复称开封府,为河南布政使司的治所,也就是河南省会。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为周王驻藩开封。</p><p><br></p><p>明朝时期,开封经济复苏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明朝的开封,王府遍布城中,聚集了大量的消费人口,人口达37万。在明朝统治的200多年中,开封的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p><p><br></p><p>明朝进一步发展了国内水陆交通。明成祖建都北京以后,对大运河进行了进一步的疏浚。 明朝初年,汴河尚未完全淤塞,开封城仍能依靠汴河转运物资。汴河淤塞之后,开封水运又以黄河为主。此外,开封的陆路交通和转运贸易也很发达,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大城市之一。</p><p><br></p><p>明朝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第三次攻打开封。天灾人祸,黄河决口,大水灌城。一夜之间,城内一片汪洋,只有钟楼、鼓楼和周王府紫禁城顶部露出水面。</p><p><br></p><p>这次水淹开封,城内37万多人,幸免者仅3万余人,整个开封城遭受了毁灭性的大破坏。</p><p><br></p><p>图示:</p> <p>清朝时期,贯通开封的几条运河全部淤塞,黄河处于被动治理状态,多次决口,致使豫东平原基本上全部成为黄泛区,土地盐碱化比前代愈加严重,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加之运河不通,交通不利,开封从此失去成为全国性大城市的基本条件。</p> <p>6</p><p><br></p><p>开封城:复兴看今朝。</p><p>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十分重视黄河安全。建国初期,毛泽东首次出京即视察黄河,在开封黄河柳园口发出重要指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p> <p>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强了黄河全流域生态保护,先后建成了青铜峡,刘家峡,小浪底工程。建国70年来,黄河安澜天下宁。</p><p><br></p><p>图示:</p><p>黄河安澜,天下太平。</p> <p>如今进入新时代,开封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开始了全面复兴。在以后的文章里,侯老师会有一集专题,叫做《遇见东方威尼斯》。</p><p><br></p><p>图示:开封一渠六河再现水城美景。</p> <p>本集结束,谢谢您的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