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一一杉洋古镇

阮养珍

<p><br></p><p> 20年6月26日上午和7月12日下午,在堂弟李辉陪同下,分两次参观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一杉洋古镇。</p><p> 杉洋古镇位于古田县东部,距古田城关约63公里,有古田东大门之称。杉洋古镇文物古迹众多,其中保存较好的明清代古民居有198幢,是闽东古民居最为集中的村落,也是明清时期古田县除县城之外的唯一一座城池。</p><p> 史上由于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蓝田书院两度讲学,后杉洋“崇儒之风斐然”并为此崛起大量人杰,因而有“先贤过化之乡”美称。在杉洋这座古村落1100多年历史中,曾走出了90多名进士、2名状元,数位朝庭重臣,一批民族精英,在全国许多知名乡镇中为数不多。</p><p> 杉洋古镇自2014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来,保护与传承一直是杉洋镇的关心问题。由于规划缺位,投入不足,许多设施不尽完善,有部分古民居因长久失修或人为翻建遭到破坏。凡此种种,令杉洋群众对古镇进行系统修复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去年,杉洋镇被列入古田县乡村振兴示范点,“文武古镇,耕读人家”成为这座千年古镇的全新定位。在古田县人民政府鼎力支持下,预计系统修复总投资1.2亿元资金已到位。目前整治老街古巷、主街街面、古建筑物,建设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一座古镇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观预计年底将呈现在世人面前。</p> <p><br></p><p> 图为天一堂,由当时杉洋教会所建,是一座欧式风格的教堂。天一堂原是一座聚会场所,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到了1913年民国初期,杉洋信徒人数不断增加,旧的聚会场所已不能满足聚会要求,于是张有信牧师夫妇与数位英国师姑多方筹款在杉洋西街尾筹建新的教堂。经过十年的艰辛工作,终于在1923年圆满落成,并定名为“天一堂”。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杉洋教会遭受严重冲击和破坏,教会活动终止,直到1990年落实了“宗教政策”,“天一堂”才正式复堂礼拜,一直使用至今。</p> <p>文昌阁,古田文物保护单位。</p> <p>  文昌阁,始建于宋建隆年间(960一963),经三年时间建成,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p><p> 文昌阁整体建筑为正方形,由大门、∪型回廊、天井、六角三层塔构成。文昌阁与相距不远的蓝田书院相配套。当年宋朝理学家朱熹经常在此教书授课。开考时,这里可容纳学生200多人。民国初期,这里成为高等学校。</p><p><br></p> <p>三层塔的每层立一个矗立匾,匾上是历史名人。顶层为“孔夫子”,中层为“关夫子”,下层为“朱夫子”。</p> <p>木构三层塔前面水池,称为“引月池”。</p><p>“引月池旁神思远,后门洋上稻谷香”。</p> <p>孔子、关羽、朱熹三夫子,世人学习楷模,希望代代传承,发扬光大。</p> <p>先贤遗范:</p><p>林朝聘,字世珍,号时庵,福建省古田杉洋人,清代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在扺抗英国侵华战争中功绩卓越,道光皇帝御题“忠勇可嘉”匾额赐予林朝聘,并授其六品官衔;</p><p>余仁椿,杉洋余氏六世祖,他生活在五代,为官在后唐,任永贞(今罗源)县令。余仁椿为官清廉,辞职归田后,则捐资又建书院又建寺庙,为族人、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其捐资创办的蓝田书院系福建历史上最大的书院之一,成为历史以来杉洋人文圣地,也是如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的一张金色名片。他在杉洋历史上官职不高,但贡献巨大,流芳千古的人物;</p><p>余靖,字安道,号武溪,天圣二年进士,任过工部尚书,广东曲江人,祖籍杉洋,是杉洋余氏第九代先祖。北宋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为国竭智尽忠,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洙被尊为“四贤”,是历史上敢于直谏而涶沫溅到皇帝脸上的忠臣。</p><p><br></p> <p>叶飞、阮英平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带领闽东独立师转战闽东地区,多次路过或驻扎杉洋白溪,与白溪群众并肩战斗,结下了不解之缘。成立闽东独立师时,阮英平任司令员,叶飞任政委。解放后叶飞任福建省委书记;阮英平1948年初前往福州途经宁德大富村时,被歹徒袭击而壮烈牺牲。</p> <p>黄海清,杉洋善德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毛主席警卫员。转业回家乡后,数十年不炫功,不向组织要待遇,体现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博大情怀。1995年7月省人民政府确认他享受厅级离休干部待遇。</p> <p>走进杉洋文昌阁,一副对联引人注目:</p><p>“孔夫子,关夫子,朱夫子,三位夫子;</p><p>写春秋,看春秋,继春秋,一部春秋”。</p><p>笔法遒劲,挥洒自如,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余裴为余根培笔名,乃家乡著名书法家,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子。退休后居住厦门,现为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参加国内诸多书画展,屡有斩获。作品收录《中国书画名家典藏》、《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作品集》,出版有《余裴书法作品选》。</p> <p>余根培上幅对联书法真迹。</p> <p>文昌阁,现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p> <p>古田杉洋文昌阁留影。</p> <p>状元祖居系状元余复祖先原址民居。余复字子叔,杉洋余氏第十三世裔,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科举夺魁,状元及第,为闽东状元第一人,后官至秘书省著作郎,著有《礼经类说》、《左氏纂类》等著作。杉洋还有一位状元,陵墓在杉洋夏庄,保存完好,因时间关系没去参观。 </p><p>状元,三年一考,层层筛选,经殿试,全国考生只录一人,比现在上清华、北大难得多。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举名中最高荣誉。</p> <p>状元祖居留影,为家乡古田点赞自豪。</p> <p>右边穿绿色衣服的姓余名成送,当义务导游,系族弟李辉中学老同学。</p> <p>余为享故居,系清代建筑,是杉洋境内极其少见的双堂并建的清代建筑。左右两侧分筑光远堂和光迪堂,两厅堂之间留有一个通道。由于时间久远,我们只能从房屋的飞瓦重檐、雕梁画栋和使用三百年来从未换过的青铜大门环、门锁上,以及厅堂里挂着“光远堂”、“光迪堂”等字迹深刻、清晰的牌匾上,窥见当年先辈的匠心。</p> <p>光远堂。</p> <p>光迪堂。</p> <p>三百年从未换过的青铜大门环,见证了杉洋历史的变迁。</p> <p>贻远堂,是清代杉洋著名文人、书法家余良骏的故居。余良骏是清代优质贡,曾任上杭县知事,告老还乡后任古田县修志局总纂,擅长六朝隶体,是书法大家李若初启蒙老师。</p> <p>余良骏故居。</p> <p>武举余朝品故居,俗称新厝厅,是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位于杉洋后街。余朝品故居原先面积广阔,除了主屋,还有仓楼、偏院、花园等附属。如今的余朝品故居因后人建房迁出,老屋多年失修,已比较践破,但规模与内饰可看出当年的气势端倪。余朝品嘉庆丁卯年(1807年)中了武举,署福州麦岭千总,升泉州守备,后任四川缓定都阃府(正四品)武官。</p> <p>匾额“余题故居”四字,用笔苍劲有力,如行云流水,乃清代著名儒商余题后裔书法家余根培所书。余题字为陶,清贡生,诰授奉政大夫,乐善好施,垂范族里。</p> <p>积庆堂建于清道光年间,面积1400平方米,砖土木结构,合院大厅进深七柱,面阔五间,三合土地面,左右两侧设有回厅,重门对面建倒朝屋四间,专供童少读书。堂上对联保存完好,“积庆堂”匾额系咸丰古田知县姚大元赐赠余题。</p> <p>文魁匾额,为清道光贡生余题立。</p> <p>图为协龙酒铺,位于旧时杉洋商业繁华的后街地段,是杉洋清代著名酒商余题开办的店铺。余题因诚信经营和热心公益,生意兴隆,成为闻名福州十邑的大酒店,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代传奇人物。福州十邑在过去是指旧制福州府所辖的十个县:闽侯、长乐、福清、连江、罗源、永泰、闽清、古田、屏南、平潭。</p> <p>喜逢中学老同学,协龙酒铺留影。该同学名叫陈成送,系我族弟李辉中学时期同窗好友。</p> <p>图为清代巷里井,又称香泉井,是当时杉洋三十多口较为著名的古井之一。该井深而泉足,清甜甘洌,冬暖夏凉,当地群众取之制曲、酿酒,品质奇佳。饮此井水的居民,生育双胞胎甚至三胞胎的比例较高,颇为奇妙。</p> <p>图为浮雕麒麟。对麒麟,一般人都认为它是吉祥神宠,象征祥瑞,主宰太平、长寿。陪同我们参观的族弟李辉同学余成送,却不认为这样,他给我们讲述了杉洋人民代代相传的故事。从“麒麟墙”上看似麟麟,其实它的真名读音与“贪”字相同,写法是反犬旁“犭”加一个“贪”字,这是古字,一般字典查不到。这个貌似“麒麟”的怪物,贪婪无厌,吃尽山珍海味,又吃金银珠宝,最后还想吃东海冉冉升起的一轮太阳,遭到报应,葬身大海。这个故事告诉世人,欲壑难填,最终害人害己,做为一名公民,就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余成送同学介绍时,能言善道,滔滔不绝,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廉政课。据余成送同学说,杉洋党员培训,必到这里参观“麒麟墙”,接受廉政教育。</p> <p>旧时杉洋,有一座长长的城墙,墙为石砌,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清咸丰年间重修,城设八门,城上有楼,置炮台五座。如此壮观的城墙,只有在县城或要塞才有,杉洋属偏远山村,却突兀而起这么一座巍峨城墙,实属罕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山乡僻壤也是少有的。可见,明清时期杉洋曾是大东山区的驻防重镇。如今城墙虽然大部分毁殃,只留残垣断壁,然“四姓八境"的传统街格局至今仍保存十分完整。</p> <p>被保留一段的石砌古城墙,见证杉洋古城墙的历史存在。</p> <p>图为杉洋文化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原是民国时期的一所小学,现在是该镇龙桩拳文化研究会、农民书法协会、廉政教育基地的所在地,杉洋崇文尚武之风可见一斑。</p> <p>杉洋.文武古镇,古田县乡村振兴示范点。“文武古镇,耕读人家”成为这座千年古镇的全新定位。</p> <p>整治老街古巷、主街街面、古建筑物。</p> <p>新修建的街道店面楼房。</p> <p>图为余成送杉洋老街古巷新房,古色古香,与当年闻名福州十邑的协龙酒铺相毗邻。余成送新房是这次杉洋镇整治修复老街古巷、主街街面、古建物中由政府拨专款修缮的。谈到他的新房子,他对政府的支持表示深深的感激之情。</p> <p>余成送同学,当着我和族弟面,迈着骄健步伐,行走在新铺设的鹅卵石古街巷道上,神彩飞扬,笑得多开心,多灿烂!</p> <p>通往杉洋文昌阁刚铺设的鹅卵石巷道。</p> <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农村是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在整治老街街面时,当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这幅宣传画被保留。这幅宣传画是当年杉洋中学美术教师朱大鹏作品。据说朱老师当年画这幅作品,没有搭脚手架,是把画笔绑在竹竿上,站在地上完成的。</p> <p>三羊象征仁义公平、亲善祥和。</p> <p>杉洋文化宫,造型与古田县城文化宫一样,仿俄罗斯建筑风格,配备有1000多人的座位。“杉洋文化宫”那五个红色大字,是著名书画家李若初先生遗笔。</p> <p>  图为蓝田乡约堂,又称槐庙,位于杉洋大街中部,与杉洋文化宫毗邻,现为杉洋村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活动中心。</p><p> 槐庙历史上屡有毁建,清乾隆年间重建,清光绪年间,由县令王寿衡捐俸倡设蓝田乡约堂,成为地方公众制定乡规民约及处理民事的议事场所。</p><p> 蓝田乡约堂大门上方“槐庙古迹”四字为杉洋乡贤、近代著名书法家李若初真迹。</p> <p>三羊开泰,吉祥如意。</p> <p>先贤过化之乡、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一一古田县杉洋古镇留影。</p> <p>杉洋古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p> <p>蓝田书院,位于古田县杉洋镇北一公里处,是八闽最早的书院之一,后毁于兵火。宋乾道二年(1166年)重建。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朱熹避伪学之谤,曾两度在此讲学。当年学子云集,盛极一时,著名的朱子十八门人就是此时形成,并为蓝田奠定了丰厚的文化沉淀。南宋以后,蓝田杉洋得益于朱文公的遗风,贤人济济,聚居杉洋的余李林彭四大姓氏簪缨辈出,二贤相、二状元、四尚书和九十多位进士使杉洋闻名遐迩,享有“先贤过化之乡”的美誉,历代名人学者造访不绝。1975年12月蓝田书院毁于一场大火中,2010年蓝田书院创办人余仁椿的33代子孙余云辉博士筹资又重建了这座书香四溢的书院。</p><p><br></p> <p>书院坐北朝南,屋顶马头翅角弯曲,黑瓦白墙色泽分明,墙线错落有致,窗棂楹柱雕镂精湛,用料质地考究,院落古朴典雅大方。</p> <p>先在院内留张影,再瞻仰万世师表孔夫子。</p> <p>书院正房墙上挂着孔子画像,四壁挂满古训书法作品,书房正中摆放着一张讲台桌,讲台桌前是一排排崭新的仿古赭色书桌。屋中还有四根大柱子,刻着金字古训对联。整个书房富丽堂皇,文化气息浓厚。</p> <p>万世师表前留影,传承孔子思想,发扬仁爱精神。</p> <p>观赏古训书法。</p> <p>登上魁星阁,举目远眺,山城景色尽收眼底。</p> <p>蓝田书院魁星阁留影。</p> <p>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朱熹在此讲学,并题“蓝田书院”四大字勒于石,后人为之立墨迹亭纪念。</p> <p>登魁星阁,兄弟留影。</p> <p>院后有一巨石突出,称“鳌鱼石”,寓意“独占鳌头”。多数游客经过这里,都会拍照留影纪念。</p> <p>游客观看洗墨池。洗墨池呈圆形,池水净洁清新。当年,朱熹在此讲学时,常用洗墨池的清水磨墨书写。</p> <p>“洗墨池”三字为书法家余根培老师(笔名余裴)所书,笔势雄伟洒脱,如行云流水,如龙蛇腾跃。</p> <p>朱熹雕像前留影。</p><p>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理学高举与强化了儒家学说中重气节德操、重社会责任、重历史使命的“君子人格”。朱熹在蓝田书院给儒生讲学时,言传身教,先贤过化,育养人才。</p> <p>兄弟同游蓝田书院,留下美好回忆。</p> <p>蓝田书院留影,难忘蓝田书院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