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林南丹卫城更古老的三里镇韦撅护卫城

亦然

<h5>  -记忆穿透时光之隙--遥感历史壮阔波澜-</h5><h5> -重游八寨战伐之地--寻找上林远古印记-</h5><p><br></p> <p>  听闻三里镇黄楚村有面一石砌的古城墙,源于对历史的一种崇拜,怀着一份对先人的敬仰走进古韵悠悠的下韦楚,重游八寨战伐之地,重拾关于上林历史的点滴记忆,拾笔以纪。</p> <p>  远观下韦楚,三面群山环绕,山峰如剑高耸入云,内中平坦开阔栖舍累累,外临广阔田野生机怏然,入口只有一个,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进入下韦楚必先跨过一条溪流,溪流不大,但是水流湍急,溪水清澈,这条溪流灌溉着面前这几百公顷的水稻田。行至村口,幸遇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妪迎面走来,我们热情的上前打招呼,询问古城墙的具体位置。老妪姓韦,我们亲切的称她“韦奶奶”,虽然她现年已经80多岁,但是身体依然矫健,她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在前头,带着我们去探访古城墙遗址。</p> <p>  古城墙横跨于东南、西南两山之间,右则城墙已被现代硬化道路阻断,所幸拱形城门还在,城门右边依然连接着东南面的浱最山,山顶郁郁林木似盖顶覆盖其上,为山寨增添了一些神秘与肃然。城门、城墙全部取材于山上的石头,历经千年的风霜依然挺立,后遭到人为破坏实属可惜。</p> <p>  近看古城墙,墙体全部由灰黑色的山石堆砌而成,大大小小看似杂乱无章,当依然坚固,不得不令人叹服。据村里的长者描述,城墙原高5米、长200米、宽3米,八、九十年代时许多村民将城墙上的石头抱回去做楼房的基石,于是城墙逐渐被拆除,如今长度仅剩十多米,又因村庄道路硬化修建活动场地等原因将地面填高,高高的农村小楼房在城墙前后相继建起来,古墙顿时失去了当年雄伟的气势,但现存部分看上去依然坚固,基本完好。断壁残垣似在人来人往的寂寞中诉说着过往的烽火岁月。</p> <p>  下韦楚这道古城墙与上林韦氏高祖韦撅有着莫大的渊源。相传,唐朝时期万寿(今三里镇双罗村)人韦撅考取武进士,受朝廷之命招抚上林附近分散部落。韦撅英勇善战,在南疆的从莽中披荆斩棘,一举收复上林、宾阳、马山、来宾、武鸣等地,因功被封为澄州刺史。韦撅晚年退职后隐居今覃排智城洞致力于兴修水利,开荒种田,保境安民,深得民众拥戴。韦撅百年后其骸骨葬于今双罗村,韦撅二子派部下驻扎于墓地附近日夜看守,故选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下韦楚庄,一来便于守墓,二来对外可防匪患侵扰。于是下韦楚庄用山石修葺城墙隐居于城内,村民世代守卫着韦撅墓。据传说到八寨起义时期,韦楚寨遭到攻击,城墙尽毁。明朝时周围村民为了防御外侵及防止盗贼,又合力将城墙建起。拱形城门右侧一块石料上刻有“大明天啟六年孟冬众村重立”碑记。</p> <p>  如今韦楚寨城只剩下半道城墙遗迹,但关于韦撅和八寨起义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韦氏高祖开疆扩土、执政爱民的形象一如磐石坚固、流芳百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