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无涯,研讨不止——许州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纪实

许州路小学 数学

<p>  六月,是富有激情和挑战的一个月,莘莘学子们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拼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作为教师更是要不断学习,研讨不止。许州路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准时参加了6月27日晚《小学教学》联合丁玉华名师工作室、陈金飞名师工作室的网络教研活动。</p> 【研讨课】图形的运动-旋转 <p>  首先是区老师分享-《图形的运动(三)》的说课环节。这一课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区老师在课前分别对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做了调查并发现正确率相差不大。分析出原因有三,一是生活经验干扰;二是教材的缺失;三是以往的教学问题。</p><p> 在导入环节,区老师提出“课的第一锤要敲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的思维的火花。”巧妙地设计学生们感兴趣的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有趣的动画效果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们的心灵。使学生们初步感知、体会、复习旋转的三要素,从线的旋转水到渠成过渡到面的旋转,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p><p>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借助三角尺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并为画图做好准备。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旋转中心容易发生偏移,出现轴对称、把三角尺翻转过来等非本质属性的结论。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老师放弃了三角尺和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制作了三角形泡沫板的学具,避免出现两边相等的情况,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旋转的本质特征。通过动手操作得知三角形旋转的整体特征及局部分析,学生对旋转的认识从粗略走向细致,从细致走向精炼。在讲课中不断强调画旋转的重点要先找出关键的对应点,然后连线。在确定对应点的位置时,要把它转换为对应点与中心点的连线就是关键线。通过画图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画图,先尝试画三角形旋转,交流并总结画图方法,讲透一个,再举一反三解决新的问题。收放有度,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还进行了变式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画图的关键点,实现提升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迁移。</p><p> 回顾整节课,有两个创新之处,一是直面学生的问题,从教学中找原因重建学习路径。二是学习单和自制学具的有效使用,实现学教翻转,让学习真正的发生。引爆了深度学习和自主探究,同时也引爆了教师的思考与成长。值得我们学习!</p><p><br></p> ✨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p>  接下来丁老师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为主题,从三个方面来展开报告。</p><p> 第一个方面是懂高品质数学课堂的特质。包括三个特质:高效,智慧,生长性。通过丁老师的分享,我理解了教师要拥有知识与技能,但更要懂得如何运用知识,获取新知识。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循规蹈矩的做题高手,又要培养开放创新的学科达人。面对核心素养我们既要关注理论知识,有要考虑该如何去操作,高品质数学课堂需要“三有”“三真”“三实”。</p><p> 第二个方面是做具备研究特制的数学教师。在课前,要先去研究学生,主要是研究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和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达成为学习者设计教学的目标。其次要读懂教师,达成教师的角色定位。同样重要的是要研读三本书(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如区老师这节课处在第二学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在课标变化、教材变化中找启发,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还要做到理解数学,理解“五个含义”:“知其然”、数学思想与方法、“知其所以然”、注重知识的源与流、清楚知识的本质与结构。“三个弄清”:弄清楚学生现在在哪儿、弄清楚学生要到哪里去、弄清楚用什么办法与策略。</p><p> 第三个方面是会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也是培育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根本。直观想象是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在课堂中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以操作为中心实现如何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刻,由直观到抽象。同时做到增强教师的教学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放大课程资源的影响力。如区老师的课,在情境中,使学生感知旋转的意义,提高直观想象意识。在操作中领悟旋转的要义,坚定直观想象自信。在画图中把握旋转的真义,提升直观想象水平。最终在观察欣赏设计图案等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图形运动的变化,体验创造美。每一位教师都要会用课说话,用笔表达,用力成长!</p><p><br></p> 【研讨课】圆的认识 <p>  紧接着是顾老师带来的精彩课堂-《圆的认识》。首先,通过观察体育老师徒手画圆的视频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展示古巴比伦徒手画圆的图片,以此作为学生认识圆的起点,引发学生思考圆为什么不圆呢?怎么才能让它变圆?接下来是动手操作环节,在有意修圆中逐步逼近圆的本质。学生对圆是有一定的认知的。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经历由“不圆”到“圆”的过程。圆心和半径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初步的印象。其次是在深入比较中揭示圆的本质。顾老师一共组织了三次比较:第一次比较两幅作品,一幅成功一副失败,让学生体会到要定点定长的重要性。第二次比较圆规画圆与体育老师徒手画圆,让学生感受到“无形的大圆规”。第三次呈现高手徒手画圆的视频,把圆规画圆,体育老师徒手画圆,高手徒手画圆三种方法放在一起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运动轨迹。接下来是放手让学生自学,感受各部分名称命名的原理。通过想象与推理得出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最后顾老师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巩固所学知识。</p> ✨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素养✨ <p>  最后由陈老师分享如何基于学科本质发展学生思维。陈老师先是对圆的认识这节课进行了评课,分析这节课设计的用意和巧妙之处,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修圆的环节是否可以放手一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怎样修圆才能确保它更圆;二是在自学环节是否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圆要命名圆心、半径、直径,让学生感悟到命名与圆的本质息息相关;三是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这个知识点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得出。陈老师还提出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创设,巧妙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让数学概念得以完美的“诞生”。同时也需要“历史思维”,即站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思维,情境经历曲折的探究过程,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陈老师的评课和提出的建议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很有帮助,引人深思。</p> 总结 教师们正在认真研讨🧐 专注学习的老师们👍🏻 <p>  教研没有终点,教师们的学习也没有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相信在此次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思考,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积蓄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学生

画圆

旋转

教学

教师

老师

直观

数学

学习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