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纯正血统汉族人,被逼5次南下,如今人口超过1亿

程风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在全国近14亿人口之中,汉族人占全部人口的比例约为90%,其他的55个民族占比约为10%。对于北方的民众来说,如果提起彝族人、白族人、苗族人、锡伯族人那一定是耳熟能详的少数民族同胞,但是若要说到客家人、客家话,恐怕没有几位能够说的清楚明白。那么客家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他们有什么独特的文化和渊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了解一下。</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中国的八大民系之一——客家民系</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众所周知,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因共同的方言语系而进行细化,又可分为8个民系,即:北方、吴、赣、湘、粤、闽北、闽南、客家这8种。每一个民系都是由于拥有相近似的文化、风俗、语言而形成的文化群体。其中最特别的一个民系当属客家民系了,这是唯一的一支不以地域来命名的民系。</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作为汉族的一个独特分支,客家人在中国内地主要分布在广西、江西、福建、四川、广东梅州等地。海外也散落居住着不少客家人,比如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从字面上理解,“客”往往指的是客居他乡、非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的意思。据世界人口分布数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竟然生活着近1个亿的客家人,其中中国境内约有6000万,海外零散分布着4000万。</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追溯史料中记载的客家人、客家文化,我们得知客家人是原本生长在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逐渐南迁而形成的,这些人举家流转迁徙到南方地区,就被南方原住民称呼为“客家人”。在少数民族分布众多的南方各省,客家人可是拥有着纯正血统的汉族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客家人的形成始于历史上中原居民的六度南迁。秦朝统一六国后,派出重兵征讨百越,也就是如今的闽、粤、桂地区,战争胜利后有一部分人留在当地守疆卫土。又过了7年,秦始皇再度派兵出征五岭,也大获成功。战争结束后总得有人帮助最高统治者把持当地的政权,故此一批将士们就留在当地开始繁衍生息。</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小国互相间战乱频仍,尤其是北方和中原地区的老百姓深受战争之苦,为了能够活下去,大量人口自中原向东南、西南地区迁移,来到江西、福建和广东地区方才落地生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唐朝末年,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中原地区再次战火连连,中原人民被迫逃离家乡,选择向南迁移,重新寻找安稳的生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南宋末年,爱国将领文天祥抗击元兵战败,遭到元军南下的一路追击,残暴的元军路过的每一个地方都难逃生灵涂炭的命运,大批客家人无奈之下纷纷逃至海南、潮汕一带地区避祸。</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清朝初年,努尔哈赤为了开疆扩土率领满族骑兵从北方向中原地区大肆入侵,明朝的遗老遗少不愿接受满族文化,举家带口南逃,一路跑到四川、广西、江西等地才落了脚,这是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客家人口流动,他们到了当地,户籍被标记为“客”以区分于当地土著居民,日子久了,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客家习俗和客家文化。</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最后一次是因为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许多原本是太平天国“天朝”顺民的客家人向海外四散逃离,造成了如今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各地都或多或少分布着客家人的局面。</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被誉为“古汉语活化石”的客家话</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6次大规模迁移,客家人聚居在一处,渐渐开枝散叶、发展壮大,这个群体中保留了许多古代文言方言、词汇及发音,也衍生出属于客家人独有的语言、文化特征和风俗。因为客家先祖本是出自中原,客家文化非常注重保留和传承,在南迁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使得大量的古代中原汉语和古代文言文能够传承至今,客家语也一度被我国的语言学界定义为“古汉语活化石”。</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此外,客家话的发音中还极为完好地保存了“古声”、“旧音”——主要指的就是指客家话说话发音时能转到平、上、去这三个声调里,即“入派三声”。客家话发音能与古代韵书中记载的古文字发音相对应。通俗地讲,就是用客家话来吟诵诗经、唐诗宋词等古文既能做到声律协调、抑扬顿挫,又能实现平仄和谐。而这种“复古”的神奇效果是普通话和北方话等的语音语调完全实现不了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客家话中,比较被我们所熟知的一种语言习惯就是喜欢在对人的称谓之前加一个“阿”字。客家人称呼弟弟为“阿弟”,称呼姐姐为“阿姊”,称呼妈妈为“阿姐”。在南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称呼父亲为“阿爷”,称呼姐姐为“阿姊”,于此我们可以得知客家话非常典型地传承了中古时期发音吐字的韵律之美。</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如果你真的去听福建人和广东梅州人说客家话,你就会知道这种方言是多么地温柔细软、婉转动听,在历史上,客家话最接近宋朝官话,也曾是太平天国的“官方语言”,虽然难懂但是说起来十分好听。</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亟待传承和保护的客家话</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如今,新一代的年轻人从小就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满口都是普通话,方言乡音已经间接地被摈弃,客家话也不例外,这种独特的方言正在面临着灭绝的危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一开始,客家话还能流行于客家人聚居比较集中的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大城市,大城市是普通话的阵营,他们再次组成小家庭,诞育的后代也被教育要讲普通话。</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客家人有自己的“客方言标准音词典”和“客家话通用词典”,编纂这些书籍的目的肯定是为了保留住客家母语,客家语言能够记载和传承也就保留住了客家人的独有文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客家话成为了世界上流失速度最快的语言之一,世界上会说客家话的人已经不足3千万了,要知道曾经会说客家话的人达到了6千万之多。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了客家话就如同保护了客家文化,而维系汉语的多样化也是保护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之一。</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近几年,阿里巴巴开启了一项保护方言的项目,但仅凭一家之力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唤起中国语言学界和社会相关机构的重视,好好采取措施,积极保护客家话以及更多其它民族的语言才更利于人类文明的一脉相承和长久延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客家是汉族民系之一,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1]。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2];在古代原指一切客籍汉人,如在明代时移入云南的北方官话人群现在仍是叫客家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客家先民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3],至宋朝逐渐南迁的汉人在赣江、汀江、梅江冲击而成的三江平原上形成了客家民系[4],发展成了赣州[5][6]、汀州(今分属龙岩[7]和三明[8][9][10])、梅州、河源[11][12][13]、惠州[14][15]、韶关[16][17]、深圳[18][19][20][21][22][23]等客家主要聚居地[24][25]。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 8000 万客家人,约5000万人分布在广东(2500万)、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26]、湖南、浙江、台湾(500万[27])、香港、澳门等19个省的180多个市县[28],约1500万人散居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聚居在印尼[29][30]、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31]、澳大利亚、英国[32][33]、加拿大、牙买加、荷兰[34]、缅甸、法国、毛里求斯、南非、留尼旺等[35][36],其中印尼[30][37]、沙巴州[38]、英国[32][33]、牙买加[39]、毛里求斯[40][41][42][43]、留尼汪[44]、塔希提岛[45][46][47]等华人社区以客家人为主。客家语成为苏里南法定语言[48]。</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客家既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更是文化层面的概念[49][50]。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能与《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等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对应,今仍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如客家语发音的你、我、他就是尔、吾、其的古音[51]。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52]。至2017年,设有3个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53]。</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