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时间:2020年6月8日至6月24日<br>观察地点:户外、活动室<br>观察对象:部分幼儿<br>观察教师:朱艳萍<br> 活动背景 <p>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又到了我们户外游戏的时间,瞧把孩子们乐的,奔跑、跳跃、追逐、欢呼……虽然场地不大,但是孩子们已经很满足了,等发泄完了之后,各自找到自己的小伙伴,玩起了游戏。</p> 实录一:牛肉面雏形 <p> 羽羽蹲在地上,守着一堆干树叶,还有几条从做操器械——花球上掉下的毛毛,用手抓起放下,再抓起放下,一直不停地重复这个动作。</p><p> “羽羽,干什么呢?脏不脏啊?”我看了一会儿后问他。</p><p> 羽羽笑了笑,没说话,继续自己的动作。</p><p> “哎——来了,来了,加点盐吧!”轩轩欢呼着跑过来,撒到树叶上一些土。</p><p> “奥,好的好的!”羽羽说着,又加快了手上的动作。</p><p> “涵涵,你去弄点辣椒来吧,放点辣椒更好吃。”羽羽对站在他身后的涵涵说。</p><p> “好的!”涵涵接到指令,转身跑开了。</p><p> “辣椒来了,辣椒来了——”远远地传来涵涵的声音,只见他用手抓着一些刷了红漆的树皮过来,放到了树叶上面。</p><p> “哎呀,辣椒太大了,我弄的小一些。”羽羽看到涵涵的树皮后边说边把树皮掰碎了放到树叶上,继续抓弄起来。</p><p> 伊伊跑过来问羽羽“你干什么呢?”</p><p> “我在做我最爱的牛肉面呢!”</p><p> “牛肉面还缺点香菜吧?我去给你找!”伊伊说着跑走了。</p><p> “香菜来了,香菜来了——”伊伊拿着几棵绿草给羽羽放到“面上”。</p><p> “这下色香味俱全了,快来尝尝吧!”羽羽伸手招呼着伙伴们来品尝他的牛肉面。</p><p> 涵涵、羽羽、轩轩用手抓起树叶“吃起来”。</p><p> “哇——真香!”涵涵边吃边砸吧嘴。</p><p> 此时轩轩站了起来,转身走了。一会儿功夫拿来几根小树枝,每人分了两根。</p><p> “吃面条用筷子最好了。”三个小伙伴再次吃起来。</p> 分析 <p> 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就地取材,用树上落下的干树叶和我们做操器械—花球上掉下的小毛毛玩起了过家家游戏,记得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和伙伴玩这样的游戏了。孩子们对老师给他们准备的玩具不感兴趣,一些碎树叶和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当玩具。</p><p>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没有向孩子交代游戏玩法,没有教师组织安排,孩子们自发地三五成群,进入了自己设计的游戏情境。游戏中,没有教师教导孩子应当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p> 评估 <p> 《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孩子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常对周围自然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虽然没有锅没有灶,没有碗没有筷子,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寻找材料,创造条件照样玩得不亦乐乎。红色的树皮是辣椒,绿色的小草是香菜,土可以当盐,小树枝可以做筷子,多么形象逼真。</p> 措施 <p> 1.《指南》指出,我们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我将以此为契机,鼓励全班幼儿都来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p><p> 2.积极鼓励指导幼儿参加小组讨论、探索,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p><p> 3.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感性经验和情感,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提高创作的技能和能力。</p> 实录二:牛肉拉面 <p> 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几个宝贝没有去参与老师组织的切西瓜游戏,又跑到上午活动的地方继续玩起了“拉面”游戏。</p><p> 羽羽看到地上的树叶不多了,吩咐涵涵和轩轩“快去找材料,我们的面都被风刮走了。”</p><p> 涵涵找来的还是“辣椒”和“香菜”。</p><p> “哇,快看快看,真正的拉面来了——”轩轩不知从哪里捡来一团线,给羽羽放到面前。</p><p> “这下好了,终于有拉面了。”羽羽把“拉面”放到树叶上搅拌起来。</p><p> 毅毅挠着头说“我们可以加点肉和调味品。”说完,毅毅跑开了。</p><p> 朕朕捡来了没有颜色的树皮,递给羽羽说“豆腐叶来了”。</p><p> 毅毅拿来了小石子和一把细沙,直接放到面上。“这下好了,牛肉有了,调味品有了!”</p><p> 羽羽赶紧搅拌,此时羽羽不再是用手抓了,用了两根粗一点的树枝。</p><p> “老板,好了吗?饿死了。”大嗓门的轩轩跑来喊道。</p><p> “好了好了,色香味俱全、没有添加剂的牛肉面做好了,快来吃吧!”羽羽喊道。</p><p> 涵涵、朕朕、轩轩、毅毅每人拿一片树叶,两根小树枝,蹲到羽羽的面前等着盛面。</p><p> “呜哇,呜哇。”</p><p> “好吃,好吃!”</p><p> 几个孩子蹲在那里,捧着树叶,用筷子挑着“面”吃得可真香。</p> 分析 <p> 《指南》中指出,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人际交往方面愿意与众多的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坚持性。孩子们上午的游戏没有玩够,下午继续,他们对感兴趣的游戏有一定的持续性。在这一次的游戏过程中,又新来了几个小朋友,说明孩子对老师组织的游戏不感兴趣,不如他们自己独创的游戏好玩。</p><p> 制作拉面的过程中,材料越来越丰富,食材也越来越逼真。有了碗(树叶),有了肉(石子),有了豆腐叶(没有颜色的树皮),有了调味品(细沙),此过程展现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说明他们吃面的时候观察的很仔细,把拉面所用到的食材都记录了下来。游戏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游戏。</p> 评估 <p> 《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共同游戏是其社会性发展中的重大进步,它意味着幼儿的目标意识、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通过交往组织共同游戏或其他活动又会进一步促进幼儿相关能力的发展。”</p> 措施 <p> 1.《指南》指出:幼儿知识的获得来自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但在交往中分享他人的经验也是一个重要渠道。幼儿在交往中不仅分享来自他人的信息,也将自己的经验贡献给他人,在参与中感受自己的主体性。</p><p> 2.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美食名称、特点。</p> 实录三:美食一条街 <p> 在羽羽几个宝贝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个原生态的游戏。</p><p> 今天的游戏是玩沙包,分组取沙包的时候,林轩过来摇晃着我的胳膊说“老师,我们可以不玩沙包吗?”</p><p> “你们不玩沙包玩什么?”我疑惑地问她。</p><p> “嗯——玩卖东西。”她挠了挠头,低着头哼哼道。</p><p> “去吧。”</p><p> 听到我的命令,羽羽那几个宝贝撒开脚丫子就跑了。</p><p> “快点,快点,你喜欢吃什么就卖什么,赶紧选。”林轩指挥着。</p><p> “馒头了,馒头了,又大又香的馒头,不要钱免费品尝了!”博宇把几片打树叶铺开放在地上,开始吆喝起来。</p><p> “拉面,拉面,色香味俱全,正宗的牛肉拉面啊!”轩轩就地取材,把我们做操掉下来的彩带捡起来当拉面卖了。</p><p> “包子了,卖包子了!没有任何添加剂,快来买了,不香不要钱的。”羽羽守着一堆用绿色的树叶包的包子在叫卖。</p><p> “炒菜,炒菜,很香的,快来买吧!”害羞的涵涵也当上了老板,虽然声音有点小。</p><p> “披萨,披萨,现烤现卖啊!保证新鲜美味!”伊伊双手捧着一片大树叶,大树叶上面散放着小块的树皮,一种刷了红漆的,一种刷了白漆的,一种没有颜色的,还有一些碎草。看上去很美味。</p><p>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一个比一个高,羽羽最后站了起来,双手放到嘴边做喇叭状高喊着“包子了,卖包子了!没有任何添加剂,两块钱一个了,不香不要钱的。”</p><p> 这边的叫卖声把玩沙包的小朋友吸引了过来,纷纷过来要买食物吃。</p><p> 羽羽说“两块钱一个包子。”一句话把哲哲给蒙住了,没有钱,怎么买?哲哲回头望着身后的小朋友。</p><p> 其他的小朋友听到钱也都愣住了,都没有钱,怎么办?</p><p> 机灵的墨墨找来一些长方形的树皮,说:“这就是钱,给,我买一碗拉面。”</p><p> “不行,钱不是这样的,不卖。”轩轩着急地说。</p><p> “钱就是长方形的,我妈妈给我讲过,我从电脑上见过。”墨墨生气地对轩轩说。</p><p> “今天咱们先用这些树皮当做钱,好吗?我们又不知道你们卖东西,没有准备。”听我这么说,轩轩点了点头。</p><p> 博博:“没事,可以扫二维码付钱。我跟妈妈去买饭的时候就是手机扫码付钱的。”</p><p> “可是,我们又没有手机!”薇薇摊开手说。</p><p> 这俩娃在争议的时候,其他的孩子则放下沙包去剥起树皮来了,每个人攥着一把,这下美食街的生意火起来了。</p><p> “快、快,凡凡,快点包啊,不够买了!”羽羽着急地对着后厨的凡凡说。</p><p> 伊伊的披萨很快就卖完了,可是后面还有很多排队的,伊伊只好找了萱萱来帮忙,继续做。</p><p> 拉面馆的生意也很火爆,涵涵的炒菜卖的不多,毅毅过来给他出主意,让他卖烤串,把树叶穿起来,在毅毅的帮助下,眨眼的功夫,涵涵的菜就卖光了。</p> 分析 <p>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在“美食一条街”游戏的过程中,听孩子们的叫卖声,就可以听出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组织能力非常好,运用恰当,表达准确。</p> 评估 <p> 《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因此,幼儿需要有很多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在真实而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p><p> 《指南》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幼儿在买卖的交易过程中,发展了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p> 实录四:认识人民币 <p> 有了美食一条街上对钱的争议后,回教室的路上孩子们就讨论起来自己见过的钱。</p><p> 笑笑:“我见过硬币,圆形的,我用它买过棒棒糖。”</p><p> 玉玉:“我过年的时候,爷爷给我一百块钱压岁钱,是红色的,纸的。”</p><p> 琪琪:“我还见过拾元的呢,我奶奶让我给她买过盐,还找钱了呢!”</p><p> 羽羽:“我也是拿过拾元的钱买过奶,纸的,长方形的。”</p><p> 晨晨:“我用一元钱买过雪糕,绿色的,也是纸的。”</p><p> 听着孩子们讨论的这么热烈,我脑中冒出来一个想法: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孩子们都有跟家长去超市的经验,何不给孩子们一个任务,让他们体验一把自己购物的乐趣呢。</p><p> 任务:自己去超市购买本子和铅笔。</p><p> 要求:带10元钱?买本子和铅笔用了多少?还剩下多少?</p><p> 第二天入园时和大家分享。</p><p> 晨间活动教室里热闹起来。</p><p> 硕硕:“我买了两个本子和一支铅笔,用了3块钱,找回来了7块钱。”</p><p> 轩轩:“我买了1个本子就花了两块钱呢,我还剩下8块钱。”</p><p> ……</p><p>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我准备了常见的壹元、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的纸币,壹元和伍角、壹角的硬币。分组让幼儿观察辨认,再有意识地提问幼儿:“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人民币面值的?”通过幼儿的回答总结方法。</p><p> 游戏环节《看谁找的对》让幼儿根据老师说的面值拿出相应的人民币,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大部分幼儿都拿对了。</p><p> 游戏《兑换人民币》,大班幼儿对数字已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展开“兑换”游戏,先从简单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握简单的兑换关系。</p> 分析 <p> 有关人民币的认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游戏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一点,以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为前提,让孩子们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一举两得。让孩子自己购物的过程,认识了人民币、了解其简单的换算关系。</p> 评估 <p> 《指南》社会领域指出:“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在此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作为活动的结果,是主体在亲身体验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对其中所隐含的道理和意义形成的独特感受和领悟。这种感受和领悟是直接的、极具个人特征,他人无法替代,而且往往是深刻的。”</p> 措施 <p> 1.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这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p><p>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孩子们对超市购物意犹未尽,增设“角色区”——文具小超市。</p> 实录五:文具小超市 <p> 区域游戏时间,我还没有推介完,孩子们就争抢着选择角色区。一共来了8名小朋友,大家都拿着钱忙着去购物,没有分配角色。于是,我站在了收银台那里,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选购物品,当他们来到收银台的时候,问我:“老师,怎么没有收钱的?”我反问他们:“你们刚才都忙着去购物了,超市里除了顾客之外还有哪些工作人员?”</p><p> “嗯,有收银员。”墨墨摸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当收银员吧!”</p><p> “进门的时候还有保安。”晨晨说。</p><p> “那好吧,我就当保安。”皓皓接过话说。</p><p> “哎——还有负责介绍的呢!”快嘴的伊伊说。</p><p> “谁来介绍?”我问道。</p><p>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有说话的。</p><p> “你们不愿意,那老师来介绍吧。”</p><p> 大家按照自己的角色分别就位,游戏重新开始。</p><p> 这一次,孩子们看上去比较的谨慎,选购文具的时候拿起来看了又看,有的还掰着手指头算,算好后才拿着走。</p><p> 大家选购文具时,收银员墨墨显得很无聊,双手托腮,眼睛盯着大家看。</p><p> 等大家来结账时她又忙坏了。第一个笑笑买了一个本子,是两元钱,她给了墨墨两张一元的纸币,这个很轻松地就收好钱走了。</p><p> 第二个是伊伊,她选的是一块两元钱的橡皮,她给了墨墨一张五元的纸币,墨墨习惯性地挠了挠头,从盒子里找出三张一元的纸币递给伊伊,最后递给伊伊的时候又不放心地数了数。</p><p> 睿睿买的是一元钱的笔记本,他拿的也是五元的纸币,这一次墨墨右手拿着睿睿的五元钱,左手放到嘴边低头凝思,想了一会儿,从盒子里数出四张一元的纸币递给了睿睿,最后也是在递给睿睿时又数了一遍。</p><p> 毅毅选购的是一包五块钱的太空泥,他给的正好是一张五元纸币,毅毅边给墨墨边说“我的钱正好,不用找钱。”</p><p> 冉冉买了一包两块钱的彩纸,她结账时把手里的钱反复地数了又数,最后拿出两张一元的纸币递给墨墨。</p><p> 朕朕买的是水彩笔,五块钱一盒,他手里有五元的,有一元的,看来看去不知如何给收银员。</p><p> 墨墨说:“你直接给我一张五元的就行了,不用找钱。”</p><p> 朕朕:“我想把一元的都给你,可是不够五元,才四张,能便宜点吗?”</p><p> 墨墨不知如何好了,转身看向我。</p><p> 我问她:“去超市的时候可以讲价吗?”</p><p> “不可以。”</p><p> “对呀,你告诉他就行。”</p><p> “不能便宜,今天不搞活动。”</p><p> 朕朕只好给了墨墨一张五元纸币。</p> 分析 <p> 通过“文具小超市”游戏,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得到巩固,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10以内的换算。游戏刚开始,大家都忙着去购物,忘记了角色的分配,这不怪孩子们,因为他们平常去超市就是顾客,在老师的提醒下,知道了角色的分配,孩子们反应很快的。幼儿没有愿意当推销员这个角色的,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p> 评估 <p> 《指南》科学领域指出:“让幼儿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够激发和保持幼儿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动机和兴趣,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并具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p><p> 总之,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能够让幼儿感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p><p><br></p> 教育建议 <p> 《指南》着重强调了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p><p> 在户外自由活动时,周围的事物如花草树木、玩具、沙石等常会引发出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如果教育者能抓住孩子一日生活中这类主动学习的契机,支持孩子的探究行为,就会生成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但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些教育资源,或出于某些原因对孩子的探究加以限制,比如:“别说话了,快过来!”“等会儿再说吧,我们先来玩。”而当老师注意到孩子们的兴趣点时,虽往往会有预知的结果发生,而更多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是生成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