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秦岭腹地的凤县南部,有一个美丽小山村,距县城约20多公里,那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有得天独厚的矿业资源,富产铅、锌,伴生矿藏有金、银、铜等贵重金属;还是驰名中外的大红袍花椒原产地(国家地理认证),森林资源丰富,林下经济有木耳、香菇、党参等;周边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林内珍稀野生保护动物有黑熊、羚羊、林麝,锦鸡等数十个物种。</p><p> </p> <p> 相传很久以前,这个地方是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山林茂密,气候湿润,草木旺盛,唯独没有河流,居住在村里的几十户人家只靠村中唯一的一口水井(井址至今尚存)取水生活,可幸运的是老天眷顾这里的勤劳善良淳朴的百姓,年年风调顺,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生活。尤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 </p><p>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过腻了天宫仙境日子的七仙女,偷偷下凡来到这里,她们被这里的美景和恬静迷住了,仙女们在山坡上,摘果子,采野花,在田野里追逐戏嬉,好不开心,玩累了,有个姐妹提议去河里洗澡,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河水,聪明的七妹用王母娘娘赐予她的金钗从村东方向划了一钗,又从村西北方向划了一钗,顿时,这个四面群山环绕的盆地被分成了三岔口,只见从村东流下一河潺潺流水(即东沟河),西北方的石峰被一钗劈开,从石山谷流出了清沏甘甜的山泉水(即心红峡),两水交汇形成了沐浴河(如今的旺峪河),河水向村西流去,经南台山和西山相接壤的地方是鬼斧神工般凿成的天然石门,河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宛若浴池似的深潭,潭里的水是温的(温潭一直存留于七十年代),七仙女们便下潭里沐浴。</p><p> 从此,她们七姐妹每逢月亮圆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下凡来洗浴,她们还采了桃花放进水潭里泡花瓣澡,天长日久,那些桃花瓣流到石门外越积越多,便化成一座小山,人们叫她桃花山。(如今的桃花岭)</p><p> </p><p> </p> <p>自从这里由环山盆地变成三岔口,就逐渐的形成了驿道,特别是汉三国时期尤为兴盛,从古风州城入南岐山上南天门,一路而下进入心红峡,出峡谷后一路渐宽就到了三岔铺,成了商贾官民的歇宿之地。</p><p> 古栈道的畅通,使中原与川蜀南北人文风土习俗在这里交汇融合,该地不断兴旺,人口聚增。三岔铺也改名为三岔驿,在此不断揉合着中原与江南人文理念及南语北调,生活元素极具多样化,在民国时期川陕公路未开建之前,三岔驿已形成了繁华的街道集市,街道上有布匹店,酒家、粮店、杂货店、客栈等各类商铺,也有路边小吃摊。街中央是戏楼(文化大革命时期已毁),街头是魁星阁(文化大革命时期已毁),南台山上有城隍庙(文化大革命时期已毁),每每逢集或是庙会,街上的人群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叫卖声,戏曲演唱声、欢声笑语响彻整个山庄,一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p><p> </p> <p>传说当年秦惠王率兵伐蜀途径心红峡时,扎营煮饭时留有三口大锅(溪流中连起来的三个大漩涡像煮沸的大口锅),溪边还有随军女眷梳妆时留下的梳妆台(一块大石上有一面酷似镜子的水洼常年水不干,镜子旁有放过梳子的齿痕,还有双腿跪过的痕迹),道路旁有秦惠王当初饮水用过的碗(一个酷似大碗的冒水小泉,泉水四季不干,叫一碗水);也有岳飞之后岳礼在峭壁上题的"心红峡"三个大字,和乾隆王年长白方裕题的“长虹饮涧”至今清晰可见;心红铺街中央的一块铺路石上还留有战马铁蹄的蹄印。</p><p><br></p> <p>走进心红峡内,举首仰视,只见一缕白云,人称"一线天",溪中的鱼儿一会藏在倒映在水中的白云下面,一会儿游在白云的上面,不知是鱼在天上游,还是云在水中飘;小溪上游有几只羚羊在溪边一边悠闲的散步,一边侧着脑袋欣赏着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溪流两侧峭壁突兀,山崖对峙,一挂银色的瀑布从万丈青崖上直泄而下,夏天来到此处,只见那瀑布如烟如雾,水花犹如朵朵白梅;冬季那悬挂在峭壁上的冰瀑,像童话世界千姿百态的奇幻冰雕。走进这里,如同步如梦幻中的仙境一般。</p> <p>如今的故乡,已今非昔比,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已是一个集工矿业,农果养殖,林产经济等多业并举发达的富庶之地,同时也是文人墨客赋诗写生,闻名遐迩旅游观光,体检森林氧吧环境的绝佳胜地。</p><p> </p><p> </p> <p>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