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报告文学(33)杨德功

君然

远方的江心沙 <p>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u>本文以基本事实为题材,运用文学的手法回忆江心沙的青春岁月。由于文字较长,将内容分段在美篇上一一展示。文中照片大多来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予以谅解。</u></i></b></p><p><br></p><p><br></p><p><br></p><p> <b>上山下乡对国家来说是一场劫难,大多知青的才华被这场运动湮没。但对知青个体却是认识社会的一次灵魂考验,意志会更坚强!</b></p> <p>  岁月的日历已经翻到二十一世纪,尘封的历史并没有忘却你我他。</p><p> 远方的江心沙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又来到这里。</p><p> 生活是一棵结满可能的树。</p><p> 无论你身处何处,冥冥之中总有那么一种情感牵挂着你,或情谊、或思念、或恩怨、或误解……它也许就在你未曾想像中邂逅你。</p><p> 2017年阳春三月的一天,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打开一看是南通号码,心里想一定是当年农场战友的南通知青。不免有点激动,四十多年了,联系上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  “你是杨德功吗?听不出我是谁了吧?”声音还很洪亮。</p><p class="ql-block"> 是啊,近半个世纪,谁还能记住谁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我是邱宝林啊!”</p><p class="ql-block"> 什么,邱宝林!我是大吃一惊,原来是二营五连的指导员。他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的呢?</p><p class="ql-block"> 看来,不管怎么说,也许我写《走进江心沙》一文,说他是“典型的极左思想”触及了他。</p><p class="ql-block"> “小杨(他还用过去的口气称呼我),你在文章中点名批评我说得对。我不但不生气,还觉得你够朋友。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事情是过火了些……”</p><p class="ql-block"> </p> <p>  是的,我是知青,对江心沙情感笃厚,去农场那是我梦寐以求的事,何不趁现在稍事休闲小住几日。一则会会老朋友,二来故地重游,感受时光带给农场的变化。</p><p> 现在我定居上海,离海门也近。</p><p> 说走就走,5月9日我在上海乘坐去海门的汽车,这趟车每20分钟一班,就像公交车十分便利。</p><p> 乘上大巴,我不免询问身边旅客,到海门往江心沙农场的公交车。</p><p> 当他们知道我曾是二十五团五连知青,都热情地与我攀谈起来。</p><p> 其中一位中年男子说,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期间,他的老师、原五连知青孙进等南京知青也来过农场聚会。</p><p> 说着,他打开手机上孙进的微信,还说孙进本来要去看望老职工李妙生的,因为行程有变,故未成行。</p> <p>  交谈中,得知中年男子叫李德新,曾在江心沙学校学习,现在居住在十五大队(连)。</p><p> 一路交谈,我们已经熟络起来。随后,李德新让我坐上前来接他的车上,向江心沙农场疾驰而去。</p><p> 江心沙彻底变了,完全颠覆我原来的想像。新建的公路,宽敞平坦,纵横交错,构成了现代农场的发展框架。</p><p> 路边的麦田,绿穗微黄,秸秆硕壮,又是一个好年景。</p><p> 李德新告诉我,现在农场都已经实现了吨良田,不再是以前原始落后的种植方式,全部都是机械化作业。</p><p> 只有十几分钟,小车就来到农场职工集中居住的立新小区。</p><p> 这个小区坐落在原七连地界,二三十幢现代化住宅楼,鳞次栉比。商铺、饭店、超市、菜场一应俱全,生活十分方便。</p> <p>  原来位于路南的农场场部已经搬到路北新建的办公楼里,由南向北通往五连的那条大道已经不复存在。由此而替代的是上海路、苏州路、深圳路等数十条现代化道路。</p><p> 此时,我与前来接我的邱宝林和场部钱强主任见面,免不了寒暄一番。</p><p> 邱宝林,尽管已经75岁,其言谈举止,落落大方;举手投足,反应敏捷。每每遇人总是笑颜常开,完全没有年轻时严肃刻板的模样,还时不时地谈笑风生。热情、活跃的气氛总是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愿意与他接近。</p><p> 他也自诩自己是“快乐老头”,并用此做他的微信名。我也搞笑地说:“原来你也有那么可爱的一面啊!”</p> <p>  午餐过后,场部派车在江心沙兜了一圈。</p><p> 此时的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每个连队面貌的变化,而是最具典型意义的立新大坝难觅踪迹。</p><p> 本以为大坝应该有一条通衢大道,联通南北。殊不知小车在一片荒野停下,钱强主任指着前面的一条小路说,这就是原来的立新坝。</p><p> 这时,一辆工程车从我们身边驶过,扬起一片灰尘,颠簸着向前开去。</p><p> 它,没有任何标志,也没有立碑,默默地湮没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那些建坝时人头攒动的拼搏场景,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让人记忆犹新!</p><p> 是的,没有大坝,怎能有江心沙的万顷良田,怎能有江心沙的蓝图美景?!</p><p> 江心沙将会永远记录着立新坝的丰功伟绩,并载入史册。</p> <p>  这时,钱强主任对我说,农场已经考虑到要在立新坝南头竖一块纪念碑,现在暂时保留一段时间原始旧貌,并准备在江心沙旧校址建一座“知青纪念馆”。</p><p> 是啊!如此这样,以后人们来江心沙就可以领略知青的历史功绩,这才最具意义。</p><p>&nbsp; 农场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其变化令人赞叹!</p><p> 人们都说,当年的知青下放,始终影响着知青后时代的江心沙农场。</p><p> 下午在江心沙场部,我们见到副场长杨慧女士。</p><p> 她身着朴实,端庄秀慧,落落大方,戴着一付金丝边眼镜,透着一种文人气质。 </p><p> 没有想到,她竟是十连老职工子女。谈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她对知青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说自己从小就受知青文化的熏陶,有着强烈的知青情结。</p> <p>  不是吗,杨慧很小的时候,江心沙还是一块封闭的小岛。贫穷落后,消息闭塞。大批知青的到来,才让一度沉寂的农场活跃起来。</p><p> 有的知青还在她家住过。尽管有的知青常怀思乡之情,愁容不展,但掉过头来扛起锄头,便是言谈笑语,不绝于耳;晚间琴声阵阵,歌声悠扬,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p><p> 知青的日常劳作、文化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她。何况,有的知青在她上学的时候,给她带去书本,释疑解惑:有的知青探亲回归,给她带来糖果……这在当初物质极度匮乏之时,那是多么地难能可贵! </p><p> 所以,杨慧循着知青的生活轨迹,刻苦学习;大学毕业毅然回到农场,工作勤奋;直至走到领导岗位依然兢兢业业,拼搏敬业。</p> <p>  说来也巧,我在一个棋牌室遇见原五连老职工排长李妙生和杨慧的母亲。</p><p> 李妙生,年近八十身体仍很硬朗,每天上午还在场部市场负责管理工作,下午就到棋牌室活动。</p><p> 他似乎对我的印象已经淡薄,不太记得曾经借自行车给我的往事。</p><p> 倒是杨慧的母亲十分健谈,虽年逾古稀却仍然精神矍铄。得知我是连云港知青,她顺口说出几个连云港知青的名字:李宝富、马善铸、汤荣……这都是我们学校的同学,让人倍感亲切。</p><p> 老人家还讲了知青刚来之时,很多知青想家,尤其是女知青常有哭闹之事发生。她就挨个开导,做可口的饭菜给她们,把她们当成自己的骨肉姐妹。</p><p> 现在,有的知青回农场还来看望她和女儿杨慧。</p><p> 多年来,知青与老职工建立的深厚感情,至今难以忘怀。</p> <p>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我和邱宝林寻路去五连。本想走原来场部通往五连的南北大道,谁知大道不见踪迹,脚下却是田间小路。</p><p> 今天的天气晴好,阳光映射着一望无际的原野。麦穗须头像浮着红洇洇的朝雾,田间小路似乎流淌着“曲径通幽”的诗韵。</p><p> 我不禁感叹“却顾所来径,茫茫横翠微”的意境。</p><p> 时光荏苒,天地依然啊!</p><p> 有着五连标志的水闸,却是苍桑破败,早已废弃不用。闸下的灌溉渠道,已经淤塞。</p><p> 站在桥闸,追忆当年,浮想联翩。曾几何时,桥闸见证多少知青风华正茂的青春;战天斗地的岁月;奋发向上的激情;两情相悦的身影……</p><p> 伫立老闸,放眼望去,拦江堤坝夷为平地。原五连知青宿舍区域却是绿野一片,仅剩东边的那座大仓库和一排破烂不堪的校舍。而五连中心路正在铺建一条宽90米的南北通衢大道,全长11公里,连接海门到江边港区。这些都在构筑货物集疏通道,完善沿江道路系统,为江心沙今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p> <p>  站在武装排的旧址,我和邱宝林感慨着当年战天斗地的场景。</p><p> “江美英!”正当我沉浸在往事回忆中时,邱宝林突然对一位骑电动车路过的女职工喊了一声。</p><p> 江美英,这不是当年的摘花能手吗?!</p><p> 知道我这么多年还能记得她,她很高兴,说自己是到自留地割点蔬菜经过这里,没有想到遇到我们。</p><p> 大家交谈甚欢,还拍照纪念。</p><p> 说起棉花,邱宝林不禁打开了话匣子。</p><p> 当年,五连在全团是老大难单位,纪律涣散,生产落后。全团皮棉平均每亩已达到七八十斤,而五连只有27斤。</p><p> 为扭转这一局面,团政委亲自授命邱宝林为五连指导员,燕国强任副连长配合连长张长林和指导员的工作。</p><p> 邱宝林说,那时候的工作压力很大,每项工作都抓得很紧,无形之中一些做法过激,伤害了一些同志的感情,深表歉意。</p> <p>  经过交谈,我才知道江美英的爱人是黄浩生。他们俩同是武装排的战友,后来黄浩生又调到轮窑连。现在,他们在立新小区开了一个小商店,经常会有一些知青来此小憩,聊聊见闻,十分惬意。</p><p> 江心沙变化是全方位的,住房讲宽敞,吃饭讲营养,活动有场所,健康有保障。</p><p> 走进江心沙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我们看到这个现代化的两层小楼里,阅览室、棋牌室、台球室、乒乓球室等一应俱全;健身房里各种健身器材琳琅满目;舞蹈房里一面墙的大镜子,可以尽显你的翩翩舞姿!</p><p> 江心沙的文化建设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异常活跃。</p> <p>  就在这时,农场主要负责人朱忠伟来到服务中心,闲聊之时我得知朱忠伟也是土生土长的江心沙人。</p><p> “这里都离不开知青为农场建设打下的基础。”朱忠伟对知青也是情有独钟。</p><p> 他说五连知青人才很多,以前调到场部工作的王翠烈、沈璐等知青表现很出色,只是英年早逝,很是惋惜。</p><p> 对于知青的文章,朱书记也特别关注,尤其是“江心沙知青信息”。</p><p> 他就是第一时间看到我《走进江心沙之情感篇》一文,其中描写邱宝林“既批评又表扬”一段章节引起他的注意,并告知了退休在家的邱宝林。</p><p> 看到我这似曾相识的名字,这位原五连指导员立即通过朱书记,让南通知青熊淦集再经熟人找到郎小龙,请他在五连微信朋友圈询问我的电话号码,便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p> <p>  谈起农场发展时,朱忠伟兴致盎然。</p><p>“现在的农场还在提倡创新、创优、创业精神,使之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p><p> 面对农场取得的成绩,场领导似乎并不满足。</p><p> 朱忠伟说,今后农场的发展,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不断扩大国有经济总量。建设沿江经济开发区,把江心沙建设成长江口上的一颗现代化的都市农业明珠。</p><p> 是啊,那时的江心沙将是一幅多么壮丽的图景!</p> <p>  傍晚时分,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像一只金灿灿的大红灯笼,低悬在地平线上,璀璨绚丽,给人带去无限遐想。</p><p> 江心沙广袤的田野上披上一层金灿灿的霞光,显得格外柔美。</p><p> 此时,江心沙健身广场上已经人头攒动,篮球场、羽毛球场流动着矫健的身影;红色塑胶健身小道快走慢跑的人络绎不绝;各种健身器材围满参加锻炼的人群……</p><p> 江心沙的明天是美好的!</p><p> 当前,农场的工作重点是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同时,继续抓好文化建设,并在立新小区的东面、原来付业连的地块新建一座江心沙文化公园。这是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赏心悦目的好去处。</p><p> 我们感慨,一幅现代化都市农庄田园式的生活画卷即将呈现在人们的面前。</p><p> 农场的五月是绚丽的、多彩的,怎么渲染都不为过。</p><p> 江心沙人正踏着时代的步伐,用他们蓬勃向上的激情,一起铸就灿烂辉煌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