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读书沙龙《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第十部分: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读书分享

Hhhm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i>组员感悟</i></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十部分“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读后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欣</p><p> 在《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的第十部分阐述了幼儿园园本课程文化建设的内容,我非常喜欢,我们园本主题课程就如我们一幼老师们在教学活动实施中的“未来灯塔”。目前的课程模式会给我们老师带来一种激情,每次新主题的开始,与孩子们沟通、交流时常会激发我们实践中的激情,孩子们在参与实践中也非常享受其中的快乐,我们一起筹备、一起布置。虽然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常常会有迷茫之时,但很庆幸有专家们的专业引领,在一次次组内研讨及课程审议中更让我们清晰了实施中的问题,只有关注班级幼儿一日生活的所在,才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建设。</p><p> 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在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p><p> 书中提到“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班级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应该是未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课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认为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关注幼儿的反馈。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范畴应该是幼儿喜爱的、乐于参与的课程,是关注幼儿生活的。就如班级中正在开展的我们的毕业时光,关于我们想要的毕业旅行,关于毕业party,关于我们的毕业节目等都是源于孩子的兴趣和经验,是书中提到的,能让幼儿“幸福”的课程。</p><p> 学前课程的主体是幼儿,关注幼儿才是学前课程的重中之重。学前课程应以游戏化的方式融入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快乐。但并不是说就放任幼儿,任何的活动都应该有相应的常规需要幼儿去遵守,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更好的参与活动。并且,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够给幼儿一个幸福的童年。 </p> <p>  </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十部分“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读后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邓慧敏</p><p> 虞永平先生撰写的关于“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这一部分,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悟,正如书中所说文化引领幼儿园课程的未来,文化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灯塔。其实幼儿园课程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精神性的过程。没有教师的精神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就是无文化的机械行动的过程。幼儿园课程建设,必须是一个文化过程,幼儿园课程建设必须由文化引领。接下来,我想结合此书内容及教师自身情况,就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谈谈自己的感触:</p><p> 一、同经典对话,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激化自己的文化意识。</p><p> 虞永平先生在如何建设幼儿园课程文化中提到要注重课程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话是“课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还要求我们同经典对话,关注经典作家及其相关的经典文献,关注课程理论前进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激化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不断创新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课程文化。”</p><p> 由此我联想到了幼儿园每月的读书分享及好书推荐,我们共读经典著作,每个人分享着不同视角下的阅读心得,并把书本的知识带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又感受着书本中经典语句的真正意义。还有借助现代化手段获取专家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比如大家在工作群分享文献链接,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关于课程理论的信息,一起讨论前进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在大家不断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幼儿园课程文化并被大家认同和践行。</p><p> 二、幼儿园必须超越“绿化”</p><p> 金句:“幼儿园的绿化不只是为了美化,更重要的是为课程规划和课程资源提供支持。也就是将园内种植作为课程规划的重要内容,将种植过程和种植对象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p><p> 种植是与生命性材料相关的活动。其实,生命性的材料在幼儿园也是存在的,比如说各类种子,植物角中的植物等,饲养角中的小动物,各种树木、花草,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是孩子最合适接触的对象,也是孩子学习所需的重要材料,给予了孩子综合性的活动和发展的机会。就拿植物角来说,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外区都会有一个精心规划的植物角,我们还需要做到的是植物角的种植过程应该尽可能让孩子参与,如果没有孩子的参与,环境就只是观赏的对象,失去了完整的课程意义。特别是种植后的管理、观察、收获等活动,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也是值得老师深思的环节。</p><p> 三、幼儿教师需要补的重要课程之一就是观察。</p><p> 虞永平先生在书中谈到“幼儿教师知识的缺陷及其成因”时,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认为所谓了解幼儿,从本质上说不是了解书本里的幼儿,而是了解自己面对的活生生的幼儿。这是一切教育的真正起点。幼儿教师需要补的重要课程之一就是观察。”</p><p> 确实,观察和我们的课程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园课程是需要教师不断去发现和设计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提到过:观察和记录幼儿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自身,以前的我会把写观察记录当做是任务去完成,会产生困惑。现在的我,在幼儿园的指引下积累了观察的技巧及要点,有了相应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也明白了观察幼儿的意义及重要性。原来,观察记录就是把你和孩子的相处“画”下来,然后讲出这个专属你和孩子的“故事”。</p><p> 总而言之,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反观自身,不断发现和寻找问题,从孩子出发进行长期的实践,这样的课程文化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才是有效的和不断发展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十部分“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读后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卢晋</p><p> 我们都知道文化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的价值,文化是一种思想和信念、行动和情感、互动和交往、感受和体验。幼儿园课程发展除了有幼儿园课程理论、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的影响,还有团队文化、机构文化、社区文化、社会文化也会影响和制约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幼儿园课程建设,必须是一个文化过程,幼儿园课程建设必须由文化引领。</p><p> 幼儿园课程发展,不只是课程文本的完善、实践和优化,更是幼儿园课程文化的形成、充实和完满的过程,我们必须将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工作之中,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和谐共生的幼儿园课程文化才能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发展。我们要协调课程建设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用面向未来的眼光,用开放、高远的视野,用在行动中思考和发展的举措,来进行幼儿园课程文化的建设。</p><p> 虞永平教授是从课程建设和实践的角度关注课程文化,也就是在从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方式、课程的评价角度去关注课程文化,所以课程文化一定是被大多数人认同和践行的。课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凝聚团队力量、聚焦课程问题、促进课程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使建设和实践课程的人形成关于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实践取向,不再使自己飘忽不定。</p><p> 关于如何建设幼儿课程文化,作者从以下几项工作给我们提供了指引:</p><p> 1.注重课程文化的交流和对话。结合我园童年节日课程开展的情况,我们园所课程的建设正是整个团队、群体的思想、认识不断对话、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每一个主题的确定,都经过业务部门、各年级组共同的商议,再结合主题进行思维导图的创建,明确主题下活动的脉络,再根据主题脉络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填充与完善,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其次,我们还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内的对话,例如我们的集体备课、月末的课程审议,在对话中不断吸纳和更新。</p><p> 2.加强对课程实践的总结和提升。在我们开展童年节日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由园本课程生成班本课程,在大的主题下,各班会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发展特点,生成大主题下的子主题课程内容,并且围绕该子主题形成新的活动脉络,注重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观察,不断给予幼儿支持,推进课程内容的开展,注重每一次活动后信息的收集,及时整理成课程实践后的总结,也能从中反思到课程开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p><p> 3.关注课程文化不同层面的发展。这里我想说到的是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物质环境和条件。幼儿园中的每一个事物,均蕴含着意图、目的和指向,在一定程度上,物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可以判断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规律的认识是否到位,对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否了解,幼儿教育观念是否正确。进到班级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区域活动就是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从而得到身体、认知、情感各方面的发展。以前大篇幅的包办,现在我们更看重幼儿在物质环境的地位,他们是规划者、布置者、使用者,所以我们更多地留白,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幼儿可以把自己的信息、认识、作品带到环境之中。还有很重要的是教师的知识,虽然现在我们每一个教师划分到不同的领域,但教师要能熟知所有的课程内容,各领域的内容都是幼儿教师的必备知识,因为我们对于幼儿不是促进学科知识的发展,而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还要有观察的知识、课程设计的能力、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要关注日常生活。</p><p> 课程是幼儿的一日三餐,是体现园所文化的基本载体。园所文化决定课程文化,课程文化决定课程建设。期待在课程文化的引领下,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期待与渴望都能被激发并表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i>我们的心声</i></b></p><p><br></p> <p>  读书不仅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切教育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承载着园所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品味着虞永平教授的这本书,字字如珠玑,句句是箴言。我们应将所读、所想、所悟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实到幼儿的生活里,让幼儿真正享受幸福的童年。</p><p><br></p>

课程

幼儿园

幼儿

文化

建设

我们

实践

童年

过程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