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砚与端砚辩异

观澜雅集

<p>  自有明以来,到明末清初时澄泥砚的制作,无论是绞泥、制坯,还是雕刻、烧造等工艺都已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后渐趋衰落。特别是色坯的着色工艺,已是炉火纯青,形成前所没有的多种色系:紫、黄、红、绿、青、灰和双色,其中又以紫色砚为最多。</p> <p>(明代鳝鱼黄色澄泥砚)</p> <p>(明代朱砂红色澄泥砚)</p> <p>(明代虾头红色澄泥砚)</p> <p>(明代蟹壳青色澄泥砚)</p> <p>  由于歙石从元末到清初都没有进行规模化的正规开采,而洮河石则因地处汉藏交界处的甘南,多有战乱,且深入洮河下的采坑采石艰难,向来砚石殊少。而同时期的端石开采则进入规模化的鼎盛时期,佳品倍增,从而使端砚在明代广为流行,为士人所爱,所以明代澄泥砚的着色多以端石的紫色为对标工艺,制出的澄泥砚多是酷似端砚。由此,也就给今天的砚史研究和古砚收藏带来一个难题:如何分辨两者的差异?</p> <p>(明代一指池抄手形澄泥砚)</p> <p>(明代一指池抄手形端砚)</p> <p> 以个人多年收藏和研究古砚的经验看,澄泥砚与端砚之间有三同三异:</p><p> 所谓“三同”:一是不能以砚的外形和重量辨异,因为澄泥砚和端砚对此几乎没有差异;二是不能以颜色作为辨异依据,因为除了部分端砚有石品标志,如石眼、翡翠斑、火捺、金银线等明显的端石标志外,相当一部分端石没有石品,而澄泥砚的制坯着色工艺已完全可以做到与端石的紫色一样;三是不能以砚质细润来分辨,因为优质澄泥砚的细润程度并不亚于多数端石,当然上品老坑石除外。</p> <p>(宋代叶池抄手形澄泥砚)</p> <p>(明代莲池随形澄泥砚)</p> <p>  所谓"三异”:一是澄泥砚与端砚叩击出的声响不同,前者为瓦音,后者为石音(部分端砚为木音);二是两者的砚斑不同,古砚一般经多年研墨使用,在堂池处都会留下被墨腐蚀形成的砚斑,端砚的砚斑如细碎的麻点,浅而小,而澄泥砚因是泥质,砚斑相对较大,甚至会连成一片,貌似暴皮状;三是看雕工,端砚是用钢刀雕刻,有刀痕,而澄泥砚是用竹刀雕刻,而且是在入窑烧造前的半干砚坯上进行,刀痕有一种挤压感,而钢刀绝不可能有此种刻痕。</p><p> 以上辦析方法是基于个人多年收藏鉴定古砚的经验,在此就教于方家指正。</p><p> 端午节中小憇,得闲为藏友辨砚,信口而诗:</p><p> 辨砚向来多语空,</p><p> 更有信口话雌雄。</p><p> 飞来奇石案间对,</p><p> 换作鸡毛一地风。</p><p> </p><p><br></p>